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朋友开始关注孩子的身高,我们也经常被家长朋友咨询生长激素的相关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共同学习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由191个氨基酸组成,能促进骨骼生长、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自从1958年第一例人垂体源性生长激素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生长激素已更新到了第五代,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较前大大提高。

第一代生长激素(上世纪50-70年代),又称人垂体源性生长激素,由人体垂体提取而成,主要用于儿童侏儒症。因来源受限、价格昂贵、且易受到病毒污染,1985年被美国FDA禁用。

第二代生长激素(上世纪80年代早期),80年代初,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包涵体研制出192个氨基酸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与天然生长激素相比,多一个蛋氨酸残基。本药工艺复杂、易污染、排异性高、临床效果差,目前也被市场淘汰。

第三代生长激素(上世纪8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基因表达技术合成生长激素,虽然与天然GH氨基酸相同,但立体结构略有差异,抗体产生率依然较高,目前也不再使用。

第四代生长激素(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由哺乳动物细胞重组DNA合成,与天然生长激素更为接近,但是因细胞培养要求高、产率低、易受到病毒污染,目前仅少数厂家沿用。

第五代生长激素(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大肠杆菌分泌表达产生,产物直接分泌于菌体外。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与垂体产生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生物活性也较前大大提高,目前多数厂家采用。

当前临床应用的生长激素剂型主要包括生长激素冻干粉、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生长激素(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均为第五代产品。

生长激素粉针剂和水针剂均为一天一次给药,长效生长激素为一周给药一次,大大提高患儿用药依从性,不过三种剂型的临床效果基本上相当,医师可根据患儿状况选择用药。

在临床领域,除了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以外,生长激素在生殖领域、烧伤领域及抗衰老领域也有着广泛应用。

虽然生长激素不会产生甾体激素那样的副作用,但是生长激素也有自身的副作用。比较常见的有注射部位红肿、脂肪萎缩、一过性高血糖等,停药通常可消失;不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视乳头水肿、颅内高压、股骨头滑脱及坏死等。

总结来说,生长激素的使用应该在内分泌医师或者药师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注射,且使用期间需要密切监测相关生化指标。

(河南省儿童医院 张淼)

来源: 细说人生长激素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