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人类远亲灭绝之谜解开了,

答案竟是吃得不好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解开了生活在我国广西的步氏巨猿的灭绝之谜。

研究的原理即找到巨猿和与它同时期的动植物化石及堆积物,测定它们的年龄,据此进行当时的古环境重建,再复现巨猿当时的摄食行为,绘制出更为完整的巨猿生存的繁盛期、过渡期、灭绝窗口期及灭绝后期的生态图景,最后推演出它们的灭绝原因。

本项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步氏巨猿灭绝于29.5~21.5万年前,比人们之前的认识要早很多。而在230~70万年前,它们在食物资源丰富且多样的森林中盛极一时。到了70~60万年前,由于季节性增强,环境开始变得更加多样化,森林群落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步氏巨猿的“吃饭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

步氏巨猿在森林减少之后必然面临食物匮乏的局面。而它们依赖的备选食物又是一些高纤维而低营养的食物,导致其食物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尽管如此,它们的体型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摄食活动的地理范围也大为减少。

因此,其种群长期面临生存压力,且不断萎缩,最终走向灭绝。而步氏巨猿的近亲猩猩在生存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体型变得更小更灵活,还改变了摄食行为和栖息地偏好,从而能够在环境变化中生存下来。

两院院士评选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2024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山东烟台揭晓。

2023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科学家绘制迄今最全人脑细胞图谱

2.人工智能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

3.全球最大实验性核聚变反应堆开始运行

4.OpenAI正式发布GPT-4

5.卫星首次成功向地球传送太阳能,证明天基能源可信性

6.人类眼球首次移植成功

7.迄今最小粒子加速器问世

8.科学家首次实现单原子X射线探测

9.全球首张昆虫大脑“地图”绘制完成

10.人类泛基因组首张草图发布

两院院士评选年度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已举办30次。此次揭晓发布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

啊?你这浓眉大眼的松鼠,

怎么也学人家冬眠~

松鼠会冬眠么?大多数松鼠都不需要冬眠,因为它们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存足够多食物,比如坚果,好在冬天不挨饿。

但是有些松鼠例外,虽然就差了一个字,但灰松鼠不冬眠,地松鼠冬眠。地松鼠在冬天就不存食粮,直接睡觉过冬。

由于是在北极,一个一旦进入极夜就见不到太阳的地方,北极地松鼠可以在苔原和积雪的洞穴中睡上约8个月的时间,期间完全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余下的时间里,抓紧出来吃饭繁殖,不然赶不上睡觉的时间了。

通过一系列实验,科学家发现地松鼠冬眠的时候如何保持不渴:它们消耗了血液中一部分的电解质,比如钠、钾、尿素和乳酸等,调节血液浓度,将其储存在体内其他地方(科学家推测可能在膀胱中),对中枢神经不产生刺激,因而不会觉得口渴。

具体什么方法降低电解质浓度的,科学家也没完全搞懂。不过尿素是可以确定的,尿素可以被回收利用当做肌肉和肝脏的养分。其他的想要搞懂,只能继续研究了……

图片

一个不留神,海王星掉色儿了~

新研究证实,海王星的真实颜色是淡淡的青蓝色,与天王星的颜色类似,而不像流行的图片那样呈现更深的蓝色。

20世纪80年代,NASA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飞过这些太阳系外围行星后发回的照片显示,天王星和海王星的颜色明显不同。然而这令人费解,因为这两颗行星具有相似的大小、质量和化学成分。

当人们对“旅行者2号”的图像进行了处理,发现它拍摄的海王星原始照片使用了对比度增强技术,以突出难以察觉的大气特征,再加上最终合成图像的色彩平衡方式,使得海王星看起来更蓝。

当时的科学家知道这一点,并将这些变化写入了图片说明,但随着时间推移,图片说明与图片分开了,海王星的深蓝色在公众的印象里变成了事实。

图片

内容综合自中国科普博览微博、科学大院、中国科学报

本文首发于中国科普博览(kepubolan)

转载请注明公众号出处

来源: 中国科普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