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9年认定并推荐适宜针灸治疗的43种疾病中就有“面瘫”;1998年1月1日美国医学会主编的《通用医疗程序编码》也正式收录针灸疗法,认为其是治疗面瘫真实有效的方法之一⑴。但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面瘫患者久治不愈,且留下不同程度的以抬眉、口周围肌恢复不完全,联带运动、挛缩、上睑下垂、鳄鱼泪及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对患者身心造成伤害。那么为啥针灸是治疗面瘫的强项、首选还会有患者无效哪?这与诸多方面有关。下面就笔者二十余年针灸治疗面瘫的点滴体会、心得与大家分享,藉以抛砖引玉。

首先简单的了解一下面神经的局部分布。面神经核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组织接受两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由它发出的运动纤维支配眼部周围的肌肉;而下半部组织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支配,由它发出的运动纤维支配着口唇周围的肌肉。当面神经核以上组织即脑皮质、脑干、内囊等部位发生病变时,可表现为病变对侧口唇周围肌肉组织的瘫痪,临床中可见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不能耸鼻,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一臌腮口角会漏气),流涎,嘴向一边歪的病理症象等。而该侧眼部肌肉不受影响也就是说眼部周围的肌肉不会有病变发生,是正常的。多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引发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被称为“中枢型面瘫”。常见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中风后遗症、脑血栓、脑梗塞、脑肿瘤、脑外伤、脑内炎症等。此外,还有风心病心房纤颤,细菌性心内膜炎栓子脱落引起脑栓塞也会引起。当然还有伴随的不同病的症状,如偏瘫、失语、血压高、心脏杂音等。而当面神经核以下组织发生病变时,面神经核上半部支配的眼周围肌肉和下半部支配的口唇周围肌肉会同时受累,即表现为一侧上下面肌同时瘫痪现象。临床可见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角膜反射消失,眼睑闭合无力或完全不能闭合,以致不断流泪,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此外也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多见于受风寒、耳部或脑膜病毒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称为“周围型面瘫”;“单纯性面瘫”;“面神经炎”。一般来讲如果为“中枢型面瘫。”其完全康复的可能性就小,就会留有一定后遗症。如为“周围型面瘫”留有后遗症的机律是很小的。

针灸治疗时机和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和预后。要想减少面瘫后遗症发生的几率,及早发现并能够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针灸科就诊并系统、规范地接受针灸治疗很重要。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面神经的局部分布,也知道了面瘫是由于面神经核引起周围面神经损害不能对面部肌肉支配而致。发病之初面神经只是前述部位的局部病变状态,而面部肌肉是正常的,仅仅是神经指挥系统障碍不能正常运作而已,还没有完全使面肌因时日过久而丧失活动能力,只要能采取对应的、正确的、及时的治疗措施是其指挥运作正常,面肌活动即会很快恢复。从中医学角度来讲,不论面瘫是因风寒还是风热等邪的侵袭,其根本均为患者自身正气虚弱,脉络空虚而致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使面肌失养而诱发。早期介入正确的针灸可以是浅表邪气外泄,正气恢复,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效果,使其气血得以平衡、正常地运行来濡养面部是患侧面肌正常活动。

电针疗法是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中西合璧的产物,利用针灸治疗仪输出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毫针等作用于腧穴、经络或某一特定部位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有研究发现⑵⑶,电针治疗通过对人体穴位的电脉冲刺激,能使面神经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血流得到充分恢复,从而使得患侧面部异常的新陈代谢得以恢复和改善,局部的内循环紊乱趋向正常,瘫痪的面肌也随之得以恢复至正常。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对于面瘫来讲如果长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反复电针刺激,反而会致破气伤血使正气更虚,邪气留恋,从而发生患部肌肉适应现象(肌肉疲劳),不但使病情加重、治疗难度加大,反而会出现倒错、联带运动、挛缩、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状。这是因为正常生理状态下,神经膜是呈半渗透性的,神经膜的表面带阳离子,膜的里面带有阴离子。如果在患部使用不当的、频繁的电针刺激,会使神经膜的渗透加快出现脱极现象,导致面神经膜渗透改变,而使阴阳离子重新排列组合,致局部组织出现持续充血状态,降低了神经的兴奋性,而使面神经细胞疲劳,病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导致面瘫部肌肉的水肿,不利于恢复⑷。同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频繁用手擦搓患侧面部肌肉,一旦擦搓致患部肌肉下垂将不可恢复!当然令患者适当作抬眉、皱鼻、眨眼、鼓腮、鼓气等额、面部活动,尽量用患侧吃饭、嚼口香糖等是可以坚强面部肌肉灵活度和刺激末梢神经,对面瘫的康复是有作用的,值得提倡。

所以笔者提醒大家虽然在面瘫急性期应尽早介入首选针灸方法治疗,但对于刺激强度远远大于手法捻转,对肌肉的康复和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有一定的作用,但会因多次不当的、频繁的长时间的反复刺激会使正气更伤,邪气留恋,破气伤血,从而发生患部肌肉适应现象(肌肉的疲劳),反而加重了病情,大大增加了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治疗难度的电针使用当慎之又慎啊!

第三点就是患者本身的问题。如果患者素来体质就差常年久病缠身,或合并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对面瘫的恢复是不利的。还有就是患者“怕”留下后遗症,在同事、朋友、亲戚得“关心”下“多管齐下”,多方求医,不能扑下心来用一种方法治疗,会是病患部肌肉功能得不到恢复反到会是紊乱加剧导致后遗症的发生。

面瘫这种毁容性疾病虽然不会对患者身体带来哪些大的危害,但其对患者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加之该病完全康复不留丁点后遗症的概率相对很小,可以说100%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均从发病一开始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女性更为突出,发病后会出现精神紧张,情志异常,忧虑,求愈心切,生活、工作规律改变,睡眠不好等极端的心神不安表现。基本上是以面瘫→焦虑→失眠→多法治疗→肌肉疲乏→疗效一般→更为焦虑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的心态出现的,这对该病的康复无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从中医角度来讲,“心开窍于面”,由于“心神不安”就会使心之外窍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放松,这对面瘫的康复也是不利的⑷。这就要求医生与患者多交流、多沟通,介绍一些康复的案例,使患者解除思想负担与心理压力,用积极心态和战胜疾病的勇气配合医生。同时应嘱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起居,做到均衡营养,早睡早起,少看(不看)电视(书)、少玩(不玩)手机(电脑),多闭目养眼。外出须戴眼镜(中午要戴墨镜以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照晒),天凉有风须围围巾、戴口罩。禁冷水漱口、洗脸,忌食生冷辛辣之物。面部禁吹电扇(空调),坐车应避风寒等。

有人会问对于面瘫的治疗西医多采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烟酸、强的松、病毒唑、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会留后遗症吗?据笔者临床观察这些治疗方法对于面瘫来讲只能算是“杯水车薪”的对症、安慰治疗,特别是在该病发病早期静脉点滴更是不妥之举。大多数经过西药(特别是大剂量激素冲击疗法)口服、静脉点滴治疗后效果不好再来针灸治疗者,预后多不佳且患者多可在发病二至三周时出现周身乏力、无精打采、嗜睡等不利于面肌兴奋、修复的负面作用。其中诱因笔者认为应该与发病早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及水电解质等一系列物质代谢紊乱与体温调节紊乱,破坏了机体的防卫系统和抑制免疫反应能力,结果却诱发了令人烦恼的并发症。是否正确在此提出恳请同道进一步研究、论证。

此外像严重的耳部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损伤神经纤维导致面神经变性是面瘫体征难以逆转;外耳道骨瘤、中耳胆脂瘤、听神经鞘膜瘤等压迫面神经导致面瘫;由于中耳肿瘤切除术、乳突根治术等手术所致的面神经损伤等等也是针灸难以治疗的。

参考文献

[1]邢金云,任秀梅.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25-28.

[2]黄晓嫒,李崖雪,孙申田.不同电针波型在面瘫后遗症中的应用[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91-92.

[3]潘华,李宇然.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77-79.

[4]蔡晓刚.为啥有些面瘫针灸无效 健康报[N]. 2008-09-25 .

2024年1月5日星期五

特别声明:

一、中医学认为个体有差异,四时有区别。上述所提供内容如有需求请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二、以上内容刊发于《健康报》2008年9月25日 ,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所有!

三、未经授权,请勿复制、转载!

来源: 山西洪洞蔡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