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建校39年来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0余万名毕业生;获批“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等荣誉。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作为黄河科技学院自筹资金建设的科普教育基地,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科普工作要求,科普工作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与支持,现有三个展厅13个展区,展教面积3500㎡,2023年度共计投入科普专项经费267.88万元,专兼职工作人员39人、志愿者263人,有效地利用了高校科教资源向社会开放,取得了较大的科普教育工作成效。
在2023年度工作中,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阵地职能,以社会公众科普需求为导向,按照河南省科协工作要求和黄河科技学院科普教育工作总体部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深化科普教育、扩大科普范围,紧密围绕科普工作奋力突破。承办黄河科技学院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开展科技节日主题活动12项;完善了科普专家讲师团指导大学生科普志愿的志愿服务体系,面向全省公众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通过邀请中小学生到高校、科普活动进中小学校园、科普下乡支教等形式,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年服务中小学生6000余人次;科普竞赛促进科学素质提升成效显著,全年度指导青少年获厅级及以上科普竞赛奖项21项;建设了微信公众号、网站、科普中国平台联动的科普新媒体传播平台,发布原创科普视频37部,科普音频6部。2023年度先后荣获河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河南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二七区全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等集体荣誉6项;馆长于春霞荣获河南省全国科普日优秀工作者、郑州市科技标兵等荣誉,专家科普讲师团团长张守仁入选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科普部李春成荣获河南省优秀百姓宣讲员、郑州市社科普及优秀百姓宣讲员等荣誉;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团队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文明社团、郑州市社科普及优秀志愿团队;在郑州、洛阳、开封、商丘、信阳等6地市广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年度科普服务社会公众7万余人次,科普教育活动获人民网、新华网、科技日报等媒体报道61次,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全力推进黄河科技学院与河南省科普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2023年工作成效(2023年工作概况)
**(一)**基地开放情况
除假期外(法定假日及学校寒暑假),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2023年度全年向公众免费开放,累计开放156天,常设展厅接待社会公众3万余人次。
(二)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线上和线下等方式开展科普助力双减****活动
**1.邀请中小学生到高校、到展厅。**2023年度,先后邀请郑州市春晓小学、水磨小学、七十一中等20余所中小学到校开展科普研学,接待师生达3000余人次,通过大手拉小手联合科普活动的形式,丰富中小学课外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科学素质提升。
**2.“科普进校园”,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进课堂系列活动。**2023年,智慧馆先后赴水磨小学、登封刘家沟小学、兰考县兰阳街道第一小学等5所中小学16个班级开展科普宣讲、科普进课堂系列活动,活动涉及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科学家精神等多项内容。少年儿童与青年大学生、专家“零距离”接触,在轻松的气氛中普及了科学知识与科学家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科学的热情。
3.科普下乡**,助力乡村小学提升学生科学素质。**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智慧馆2023年度联合学校团委组织了12支“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奔赴洛阳、商丘、开封、新乡等地开展支教,广泛开展科学启蒙、生态环保、应急科普、法律科普等多彩科普支教,累计服务乡村小学生3000余人次,利用科普资源积极助推“双减”政策落地和乡村教育振兴,给予了乡村小学青少年更多了解科学、体验科学的机会。
**4.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建设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科教协同育人新途径。**智慧馆组织专家科普讲师团,采用网络会议、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为长江东路小学、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学、花溪街小学等学校教师开展科学实践和应急科普培训活动。智慧馆科普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就如何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少年儿童科学探索活动进行双向交流,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了科学知识交流学习与借鉴的平台,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一致好评,建设了高等教育与义务教育科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途径。
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以科普助力双减,推动高校科普资源纵向衔接、横向贯通,实现了高校与中小学的互通、互融、互惠,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三)积极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智慧馆面向青少年等重点群体,承办黄河科技学院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2项。
**1.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智慧馆2023全国科普日活动贯穿9月整月,开展了“河南省科学家精神讲师团走进黄河科技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走进大学课堂”“应急急救技能培训进校园”“应急急救技能培训进社区”“黄河科技学院首届科普微视频大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展览”“绿水青山生态环保科普知识进小学”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7项。参与科技工作者90余人,既有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科研一线工作者,也有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线下科普活动受益人群36000余人次,科普微视频大赛征集到的科普微视频观看18000余人次,被人民网、大象新闻、河南日报、河南科普在线等媒体报道11次,参与科技工作者、活动受益人群、社会关注度创历史新高。
**2.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活动。**科技活动周期间以“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为主题,积极结合社会需求设立科普主题,进一步推动黄河科技学院与社区、与中小学合作,走进登封刘家沟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科普宣讲、实验室开放日和科普展览四项活动。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受到了中原网、郑团发布、河南省青年联合会、郑州市科协等媒体的报道,得到了郑州市科技、科普管理部门和社区公众的广泛关注,创新了宣传形式,扩大了受益群体,取得了较为广泛的社会效益。
**3.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题活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智慧馆邀请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部电子信息科教中心禹春来教授分享了自己在军校求学和在军队、黄河科技学院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以科技报国的个人成长历程,与来自黄河科技学院、春晓小学、长江东路小学的青少年面对面交流,让青少年与科学前沿亲密接触,展现科技工作者多彩人生,助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偶像观,以此传承和弘扬科学精神,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育未来科技后备人才。科技工作者日庆祝活动受到大河网、中原网、凤凰网等媒体报道8次,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四)积极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情况
智慧馆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优势,建设了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网站、智慧逐梦体验馆公众号、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服务平台、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科普中国科普号和大学生科普平台“逐梦工坊科普中国科普号”等全媒体传播平台,发布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预告、预约详情等详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已发布文章44篇、科普视频 37 部、科普音频6部、科普活动预告12次。
(五)壮大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
智慧馆牵头成立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于2019年3月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累计注册科普志愿者263人,年度活跃科普志愿者保持在80人以上。黄河科技学院科技志愿服务队利用科普基地常年开展科普讲解、展品互动体验指导等志愿服务。
同时积极在学雷锋活动月举办“学雷锋科技志愿服务在行动”系列主题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热情参与,走进社区为老年人讲解如何适应现代生活、使用智能手机等科普内容,并通过防诈骗科普短剧、保健品选择等方式增强群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意识;走进校园为青年大学生举办了“拒绝焦虑科普展”,通过游戏互动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并介绍了应对压力和挑战的有效策略。
在暑期,志愿者结合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紧密围绕“科普服务乡村振兴”的主题,以河南省青少年(中小学生)和乡村居民为主要受众,以深化大学生的理论学习、增强社会实践技能和服务社会的意识为出发点,广泛开展教育帮扶、医疗卫生、宣讲调研、科普惠农、文化宣传、法治宣传、环保宣传、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志愿服务。通过重点组队结合个人分散实践,每年度活动历时两个月,带动全校志愿者参与人数超过2万,利用科普资源积极助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以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的青年担当。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智慧馆主要的科普经费均为黄河科技学院自筹资金,2023年度共计投入科普专项经费267.88万元,用于科普展品更新、科普活动耗材、印制科普宣传册、志愿者补助、专家评审费等项目。
|| ||
智慧馆现有以馆长于春霞领衔的专职科普人员9人,依托黄河科技学院师资,组建了包括生物科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等领域的教授、博士硕士等30人的专家科普讲师团,由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张守仁博士担任团长,通过定期开展专家科普讲座等活动,向青少年介绍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的前沿动态。
同时持续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以大学生创客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建设了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团队“黄河科技学院科普志愿者协会”,有效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文明社团、郑州市社科普及优秀志愿服务团队等荣誉。
二、特色工作
**(一)**跨部门协同效应显著
本年度,智慧馆在河南省科协的指导下成功打造出跨学院、跨学科的协同工作机制,吸纳了理工、医学、人文等多学科背景的科研人员,在科普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专业引领作用,邀请到大学、科研机构、科普教育基地等单位河南省资深科普专家为科普活动赋能添彩。多单位、跨学科合作共同为科普教育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科技资源科普化成效突出
依托学校丰富的科教资源,承办了“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话剧《侯德榜》河南首演活动,联合临床医学、体育康复相关专业开展意外急救技能培训,联合工学部面向大学生开展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主题展览,联合纳米材料研究所面向少年儿童开展微观世界科普活动,联合生态文化研究中心面向小学生开展绿水青山生态环保科普系列活动。学校教育资源与科普教育活动融合,极大丰富了智慧馆科普服务供给,满足了不同公众群体的差异性科普需求,有力推动了黄河科技学院科教资源社会服务职能建设。
(三)科普活动科学性有保证
为确保了活动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科普活动内容均来自权威平台或经过科普专家审核。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申请到中国数字科技馆《党史里的科学家》微视频授权,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主题展览邀请到工学部原创团队指导,安全普及宣讲内容来自科普中国,科普教育活动中使用权威详实的资料,保障了科普活动的科学性、准确性。
**(四)**科普志愿活动成为育人新模式
将科普社会实践作为培养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体,组织开展科普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生态环保科普活动、科普讲解等系列科普志愿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使命担当。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群体的科学素质,锻炼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让活跃的大学生志愿者成为黄河科技学院科普传播的重要新生力量。
(五)科普竞赛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成效显著
2023年智慧馆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通过竞赛检验青少年科普工作水平,推动科普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科普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校内外科普竞赛。先后组织全校大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作品竞赛、河南省第二届科普微视频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科普竞赛,组织少年儿童参加环球自然日河南省赛区和全国总决赛;在校内组织开展黄河科技学院第四届科普讲解大赛、首届科普微视频大赛、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选拔赛等全校性科普竞赛,共获厅级及以上奖项21项。其中获全国赛事三等奖2项;获地厅级奖励19项,优秀组织奖一项。
(六)科普创作数量和质量再上新台阶
2023年智慧馆孵化科普项目2项,“绿水青山”生态环保科普活动先后在商丘、郑州等地开展实施,入选三下乡社会志愿服务特色项目,申报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建设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创作平台“逐梦工坊”,孵化黄河科技学院首个大学生科普广播栏目“科普之声”,创作科普作品6部,在科普中国、智慧馆公众号等平台播出。通过首届科普微视频大赛、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大赛,征集及创作科普视频37部,为繁荣黄河科技学院科普创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三、问题不足
(一) 资源配置不足:在资金、人力和设施方面的投入不充分,限制了科普工作的规模和效果。
**(二)**科普活动内容单一:部分科普内容未能充分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科普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有待加强。
**(三)**科普与教学科研脱节:科普工作并未很好地与教学科研活动相结合,导致科普内容的专业性和实时性不足。
**(四)**科普效果评估难:缺少有效的评估体系和工具来衡量科普活动的实际效果,科普活动的改进和优化缺乏明确的方向;缺乏科普评价体系、没有科普专业职称,难以调动科研工作者长期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五)**社会参与度不足:智慧馆在日常科普工作中有意愿向社会开放科普资源,但真正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能力有限,急需提高社会各界的参与度。
**(六)**科普传播方式较为传统:虽然利用网络和新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科普传播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工作建议
(一)增加政府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增加对科普教育基地的资金投入,提供专项资金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增强科普教育的活力和效果。
**(二)**丰富科普形式和内容:科普教育基地可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多样化的科普活动形式和内容,如科技展览、互动体验、创客空间等,吸引更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探索兴趣。
(三)促进科普****资源整合: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中心,可以联合企业、公共场所、中小学等机构,共同开发、共享科普资源,提高科普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建立科普效果评估体系:由中科协牵头构建一套科学的科普活动效果评估体系,以数据支撑科普工作的改进和决策;在各省市落地科普专业人才职称评审体系,调动社会力量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
**(五)****提升科普互动能力:**科普教育基地持续加强与社会的互动与合作,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的参与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如社交网络、短视频平台等,使科普工作与数字时代的传播方式相适应,提高科普宣传的效率和覆盖面。
来源: 黄河科技学院智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