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作为开展藏西干旱地区科技成果展示、科普培训、科技宣传推广等相关工作的全国科普基地。为保证科普基地的功能发挥,本年度持续开放。但因农业类科普基地与作物的生长周期息息相关,在青稞、玉米、油菜等作物的生长期内,参观、学习人员较多,其他时间较少,基地全年开放天数240天,共接待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分管农业干部、农牧民群众1550人次。重点开展了青稞、饲草高产技术栽培、温室瓜果蔬菜种植、肉羊养殖、高原鱼类养殖等科普活动。

温室大棚葡萄种植技术培训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我基地一人被聘为日喀则市拉孜县柳乡中心小学科技辅导员。本年度进校园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1次。9月5日,在日喀则市拉孜县柳乡中心小学开展科普活动,现场为学生讲解冷季蔬菜种类的选择,辣椒、小白菜等的种植要点,并为学校免费提供蔬菜种子。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以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和基地承担科研项目培训为契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3场,其中一场被拉孜县媒体进行了报道。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充分发挥旱地农业方面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优势,为旱地农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年度尚未通过网络媒体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计划申请微信公众号一个,以持续发布公共科普服务信息。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基地结合正在执行的西藏自治区乡村振兴专项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扎西宗乡旁吉村示范推广旱区饲草玉米120亩,包含优质饲草玉米品种示范、饲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玉米起垄覆膜机械播种示范;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农业科技园示范种植旱区温室大棚76个,面积约15000 m2,包含葡萄、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瓜果品种。为日喀则市拉孜县锡钦乡免费发放青稞优良品种“隆子黑青稞”2000斤。

藏西干旱地区饲草玉米栽培科普培训

1月8日,在日喀则市定结县陈塘镇那塘村进行了实用技能专题培训,发放《马铃薯丰产栽培技术》和《秸秆简易堆肥技术》培训教材180册,赠送蔬菜种子64袋、高原系列生物有机肥2吨,水溶肥、保根药剂等90余袋。

向日喀则市边境地区农牧民发放实用技术科普图册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3年度基地无专项科普经费,2023年度科普基地运行管理运营人员共11人。本年度基地从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申报获批《藏西旱地农业科技小院建设》一个,项目经费20万元;与西藏自治区植保学会联合申报获批《西藏旱作农业与昆虫科普展览馆建设》一个,项目经费18万元。

二、特色工作

基地以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属各研究所、处室及学会为载体,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以“立足拉孜、面向西部”大力做好科普教育培训工作为理念,集中进行成果示范展示、科普培训、宣传推广相关工作。基地精心设计旱作农业、特色园艺、肉羊养殖、高原鱼类养殖等各个环节,力求综合性、全方位展示农业科技成果。日喀则市拉孜县科学技术局和农业农村局已连续两年组织拉孜县各乡镇负责人、农牧技术推广人员、基层农牧民代表在基地举办“拉孜县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2023年参培人员65人。

日喀则市拉孜县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提升班在科普基地学习

三、问题不足

(一)基地培训室、展览馆尚未建成,无室内培训场所;

(二)科普知识内容涉及学科多、综合性强,科普人才队伍还需完善;

(三)科普基地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有限。

四、工作建议

(一)目前基地经费由西藏自治区科协支持,希望能够设立长期性专项运行经费,以满足常规性的科普工作开支。

(二)组织针对科普工作人员的培训,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来源: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藏西旱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