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情况

(一)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学院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内容包括:开展“中小学生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开展“走进中小学校园”水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开展“蜀水讲堂”专题科普讲座19次。此外还有职业院校特色科普活动:职教活动周科普活动、水利职业院校水文化育人研讨会等系列科普活动、三下乡活动6次,开放天数156天,接待受众超过10000人次。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组织学生志愿者深入属地中小学5次,开展水文化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温江区花都小学26名师生代表,水利厅直属单位、属地街道办及教职员工子女共计200余名在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参观、体验水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水利创新研究基地及蔬菜种植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水文化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水文化科普活动,学生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活动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活动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为我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灌溉工程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幸福河湖建设四川新篇章》等水文化与科技创新、科普紧密结合的讲座。激发公众对水文化的兴趣,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通过基地官方网站、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科普中国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平台发布志愿服务;“搜狐网”“澎湃新闻”“四川教育发布”“今日崇州”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我校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活动。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有“节水宝贝”“蜀水小河长”“水淼淼”“河小青”“水清清”等科普志愿服务队1050人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手段,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39次。合理利用水资源,结合当地乡野风景、村容村貌、林盘治理等,大力挖掘和弘扬蜀水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助力乡村振兴。

(六)科普基地经费为财政拨款,资金总额10万元;用于科普活动组织、资料制作、设施配备以及竞赛筹备等方面的支出。基地现有学生志愿服务队13个及二级学院专业教师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500余人。

(七)其它工作。

参加第二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和2023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祁玲老师获第二届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并受邀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水利主场活动暨水利科普周启动式上做“揭秘都江堰渠首工程的科技奇迹”科普讲解。邱宇辰同学获2023年四川省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2023年四川省十佳优秀科普使者”称号。

二、特色工作

在职教活动周之际,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特色,设置了45个科普场景,包括知识竞赛、现场体验及成果展示各种方式。六一儿童节,组织水利厅直属单位、属地街道办及教职员工子女每年共计200余名学生走进全国水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参加“欢度六一 中小学生进校园”科普教育活动,内容涵盖水文化长廊科普、地质灾害虚拟仿真体验、数字流域与水利枢纽动态仿真参观、无人机湖库巡查体验等各方面。

三、问题不足

缺乏足够的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来开展高质量、大范围的科普活动,活动规模受限;缺乏科普的技能和技巧,难以提供准确和深入的科普讲解,科普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参与度不高,影响活动的效果;科普场馆之间、科普基地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足,导致科普资源的共享和协同不够充分,难以形成合力;科普活动的效果难以量化和评估,缺乏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四、工作建议

加强科普场馆间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扩大地方科普普及范围,形成地方特色的科普合力,提升科普的地方影响力;增加更多的支持和培训,帮助提升科普能力和水平,开展更具互动性和吸引力的科普活动;加大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推动科普基地的创新与发展,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变化。

来源: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