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印刷历史文化展厅正式落成,展厅分为寻根溯源,发明创造和发展传播三个部分。
印刷术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校在大力发展印刷专业的同时,注重传承古代印刷技艺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该展厅既是展示印刷行业建设发展的重要阵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宣传窗口。
印刷术的发明,立基于文字的产生、纸笔墨的发明、盖章与拓石技术的成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展厅的寻根溯源部分,重温这段文明的历程。
在中华民族跨越文明门槛即夏朝建立之前400年就已经有了文字,而到了夏朝,汉字已经在走向完整的甲骨文系统。今天汉字已经是世界上流传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
笔墨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不断地改进以适应人们的书写需求,后期较为有名的是张芝笔,韦诞墨。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初期的麻纸,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公元105年,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经验革新造纸工艺,制成了价格低廉、工艺简单的“蔡侯纸”,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纸因而成为了最理想的文字载体。 公元751怛罗斯战役之后中国造纸术传入西方,因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取代了西方一直沿用的莎草纸和牛皮纸。
盖章与拓石属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文字图像复制技术,也可以理解为是印刷术的雏形。隋末唐初,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书籍的需求大量增加,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
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昇发明了省时省料、方便快捷的胶泥活字印刷术。关于毕昇所创的活字印刷技术规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明确记载。
印刷术发明后,其迅速向周边国家传播。因蒙古人在其征服地区广泛印刷纸钞,印刷术随即顺着丝绸之路西传至西亚、北非一带,后流传至欧洲。
1400多年前隋唐之际我国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持续积淀和蓬勃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印刷术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文明的生发与发展离不开人类劳动和劳动工具的使用。在我国新时代征程中,呼唤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最光荣。
来源: 河南省印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