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能宽,中国核武器爆轰物理学开拓者,参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研制,参与大部分核装置实验方案制定和实施,参与原子弹的突破和武器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能宽院士

陈能宽(左二)与雅礼同学合影的历史照片

故事一:提问打破砂锅 父亲勉励四儿

离湘西张家界森林公园不到六十公里的慈利县,澧水最大支流溇水从境内清澈流过。1923年5月13日陈能宽出生在江垭镇一个普通的士绅家庭。父亲陈秉一从家道败落逆境走出,经商有成之后致力公益事业。母亲吴寿年是勤俭慈善的土家族女子。小能宽是家中四儿,出生时家境已有起色。

父亲为弥补老大能立、老二能达因贫辍学的遗憾,以及吸取老三能强“逃反”离家的教训,支持满足老四能宽的读书求学愿望。能宽天资聪颖。刚满五岁时,他问妈妈:“我是您亲生的,爸爸是爷爷奶奶亲生的,那以前最早的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上小学时,遇到打雷下雨闪电,他问老师:“天为什么下雨?天上真的有雷公爷爷吗?月亮为什么有时是圆的,有时又是弯的呢?”

信奉中庸之道、仰慕君子之风的父亲,给小能宽写下“沉潜静默,寡言多思”的座右铭,后来将“多思”改为“慎思”。在父亲和私塾老师影响下,他爱好书法和古典诗词。

1930年,小能宽在江垭小学读书,成绩优秀。1936年因考试大意,未能考上省立中学,入读私立隽新中学(现常德鼎城区第一中学)。他对几何学特别着迷,各门功课成绩很好,每年都考第一,拿到了奖学金。读初三时,隽新中学避战乱迁往沅水以北距城40余里的周家大屋。1939年9月能宽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被雅礼高中录取。

故事二上学步行三天 路上避兵匪

诗人李白曾叹息蜀道难,解放前湘西山区的交通不便也是有名的。能宽的中学时代都是住校。初中读的隽新中学位于常德,距江垭镇270多华里。高中就读的长沙雅礼,在能宽入学的前一年,因为抗日战争原因,搬迁到了沅陵。

每个学期开学,从家到常德以及沅陵之间的近三百里路,能宽都是跋山涉水步行前往。读初一那年,能宽才13岁,小小的身躯背着重达数十斤的行李书包,怀揣着母亲准备的干粮,每天走近百里,脚走起了水泡,晚上住店时用针挑破,第二天继续走。

儿行千里母担忧。能宽去学校路上的这三天,母亲总是提心吊胆。找到旅店没有?吃了干粮没有?身体还好吗?最让母亲担心的是能宽会不会遇到日本兵和土匪。

1939年日寇进犯湘西,飞机狂轰滥炸,能宽在路上看到被炸碎的尸体,开始很害怕,最终他鼓足勇气,边走边躲,继续前行。尽管他小心躲避,但还是有一次,遇上了日本鬼子,差点被炸死。

解放前湘西匪患猖獗。能宽上学途中,必经一个叫垭门关的地方。这里长期盘踞着以张邵武、朱际凯、侯宗汉为首的一群土匪,肆无忌惮洗劫路人。每一次,母亲只有收到能宽平安到校的电报,才放下那颗心。

故事三雅礼化学尖子 能力全面发展

雅礼中学是1906年耶鲁大学在华中地区精心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1939年,能宽以高分考入雅礼高中,在沅陵的雅礼校园度过三年时光。当时湖南有82所中学,其中私立51所,雅礼名气最大。

雅礼“师资优、管理严”。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的老师,都是本学科造诣深厚的专家。国文老师由前清秀才和国学大师担任。英语老师均为耶鲁大学毕业生。管理严是全方位的,从课堂、实验室、运动场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宽对数理化感兴趣,悟性高,尤其是化学成绩很好,同学请他辅导,他都认真地给予帮助,被同学们称为“化学尖子”。学费是根据学生成绩来定的,能宽因为成绩突出而免了学费。

雅礼的课外活动和场所丰富多样,有戏剧性质的冰社、讲演比赛、主办《雅礼周报》、英语角、排球、篮球、棒球、溜冰、游泳、骑马、武术、自行车,还有美术、歌咏、宗教活动。雅礼足球队曾代表湖南参加全国性比赛,雅礼合唱团公演时观众如云。

不太爱说话、被同学喊作“老憨”的能宽,在这种既严肃又活泼的环境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他特别喜欢排球、唱歌、游泳。唱歌既可以参加合唱,又可以独唱。家乡溇水培养的好水性,让他在学校游泳池游刃有余。

1942年,能宽以优异成绩高中毕业,获得保送资格。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交通大学等向他抛出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矿冶工程系(现西南交通大学)。

阅读链接:“两弹一星”元勋

“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999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们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科普中国”共建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