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今日13时,地震已造成甘肃113人遇难、青海13人遇难,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鉴于灾情严重,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提升至三级。
图源 | 新华社
目前,排查搜救、伤员救治、转移安置、灾情核实、基础设施抢修等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此次地震伤亡为何如此严重?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组织专家对甘肃积石山附近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分析,此次地震位于甘东南地区,距离最近的断层拉脊山北缘断裂约3公里。初步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此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甘东南活动构造区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一个重要组成区域。受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长期挤压作用,该区构造活动强烈,发育着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临潭—宕昌断裂、光盖山—迭山断裂、迭部—白龙江断裂、塔藏断裂、岷江断裂、雪山断裂、虎牙断裂等多条深大断裂。
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创院院长、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徐锡伟分析认为,甘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属于南北地震带组成部分,从震源机制解看为逆断层型地震,推测发震断层为北西向拉脊山北缘断裂。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地震专家陈会忠分析,第一个原因是地震震级比较大,6.2级可以算是强震;第二,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比较浅,震源浅的地震容易造成地面相当大的破坏;第三,地震发生在深夜,半夜差不多将近12点,这时人们都在睡觉或熟睡中,这也是造成伤亡大的原因之一。
震中周边城市相对较多 图源 |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如何看懂地震预警信息?
地震发生后,具备预警能力的地区会借助不同发布终端紧急推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之后,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提前发出的警报。地震发生后,产生的纵波(P波)和横波(S波)同时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但能量相对较小,通常不会造成破坏,紧随而来能量巨大的横波,它才是造成地震灾害的“元凶”。而地震预警,正是利用了纵波与横波的时间差,通过电子设备将地震即将来临的消息推送了出去。地震预警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除此之外,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也会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实施紧急处置措施,避免次生灾害,如紧急制动高速列车、及时关闭燃气管线、关闭核反应堆、停止精密仪器运行等。
地震预警信息包含丰富的内容,比如发震时刻、震中位置、震级大小、本地预估烈度、预警等级及预警时间等。其中,地震预警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等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Ⅰ级、Ⅱ级为灾害性预警,在看到这个警示标识时,必须提高警惕,意识到地震可能致灾,要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Ⅲ级、Ⅳ级警示标识出现时,地震致灾可能性较低,人们也许会感受到轻微震感,但也要警惕高处坠物等类似情况的发生。
图源| 中国安全生产网
10秒学会打开地震预警功能
华为: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小米:手机管家→家人关怀→地震预警。
荣耀:设置→安全→应急预警通知→地震预警。
OPPO/一加/真我:设定→安全→SOS紧急联络→自然灾害警报→地震警报。
vivo/iQOO:天气App→设置→地震预警→启用地震预警服务。
苹果/三星/其他手机:搜索“地震预警”关键词,自行下载相关App。
图源 | 应急管理部
普通市民如何准备防灾应急包?
应急包是日常应对突发灾害的重要百宝箱,即使不处于震区,我们也应在家中准备一份防灾应急包来应对突发情况。应急包的物品配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根据对应灾难风险的特点来进行配置,自己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单品。应急包应放在除幼儿外所有家庭成员都熟悉且容易拿到的地方,尽量避光储存,比如鞋柜、床头柜、卫生间等地。需注意, 应急包一定要体积小、重量轻且花费代价不太大。
图源 | 百度百科
防灾应急包里面应妥善放置四大类物品,分别是饮食类、医药品类、应急物资类和相关重要文件。应急包清单参考:
图源 | 新闻大连
有些家庭应急包包括了防火物品,有些储备有难度的物品,如灭火器、防火毯、呼吸面罩等,也可用浸湿的毛巾替代,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应急包最好每半年或一年就仔细检查并更新,尤其药品,如果储存条件不当,会出现变质、失效等问题,可通过是否变色、保质期是否过期、说明书储存条件要求是否满足等来判断。耐用品一般按家庭成员人数来决定量;消耗品最好储备2周用量,饮用水、食品也应配备齐全,并且不轻易挪用里面的物品。应急包使用概率非常低,低到一生都可能派不上用场,但却能够在灾难中派上至关重要的作用!愿市民都能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保护好自我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愿所有人都能早日平安!
内容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中国地震台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界面新闻、沈阳应急、南昌应急、新闻大连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