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一、 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基地按照重庆大学相关规定向公众进行预约制开放,接待重庆市一中、重庆市七中、育英小学、天地人和街小学、兰州三十四中等中小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和社会各界公众参观学习。2023年开放天数30余天,接待观众2500余人。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基地积极贯彻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协《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邂逅科普,渝见未来”主题活动、“城市建造魅力之行”青少年儿童科普讲座、“行走的课堂”科学实践活动等多项青少年儿童主题科普活动合计10余场,服务2500余名中小学学生。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基地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主题科普活动:
2023年5月24日下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响应2023年全国科普活动周的号召,在基地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及土木工程学院举行了主题为“城市建造,魅力光影之行”的青少年走进大学科普活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谢辉、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仉文岗,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少鹏,高级实验师梁树英老师,科普活动负责人赵立老师,实验师沈雪莲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科技周活动的科普对象为育英小学一年级52名小学生。
第一部分科普活动在建筑城规学院的风景园林实验室开展,分别为棱镜光学实验、科学电路实验、全息投影实验、科学模型搭建与科学知识竞猜五个部分。科普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小朋友们通过棱镜实验展示认识了一些基本光学原理;在科学电路的实验里了解电路的构成原件、工作原理,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通过教具看到了360度的3D虚拟影像;整个活动现场气氛活跃,小朋友们收获满满。
活动第二部分是来到土木学院实验室参观体验。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仉文岗、桥梁与道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少鹏,实验中心专职人员沈雪莲、周旭、龙彬进行接待。土木工程实验中心科普活动分为“方寸天地,细微乾坤”和“感知风的力量”2个环节。
“方寸天地、细微乾坤”科普环节在振动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向小朋友们展示了风力发电机、桥梁、隧道、施工建造等丰富多彩、逼真壮观的科研、教学模型,让小朋友们借助近在咫尺的模具,“方寸之间见天地”,领略工程建造的美学与魅力。
“感知风的力量”活动让小朋友们来到风洞实验室,参观壮观的直流风洞实验系统。周旭老师通过桥梁共振事故案例视频,向小朋友们科普了由于“风”的作用引起桥梁共振的原理和危害,引导小朋友们思考风的巨大能量以及对建筑物的破坏能力。
本次活动充分利用大学资源为育英小学的小朋友们展示了科学的魅力,传播了科学知识,参与科普活动的小朋友们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如谢辉副院长所说,希望我们的活动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学科学、爱科学的种子,待它生根发芽,小朋友们的科学之梦也会启航!
2.基地2023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2023年9月21日,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专家“走出去”进入重庆市第七中学、重庆市天地人和街小学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开展“城市建造魅力之行”主题科普讲座。
本次活动紧密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方针,聚焦“城市更新”战略目标及“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热点问题开展系列科普讲座,展示了城市建造领域丰富多彩的知识奥秘和前沿科技,培养青少年儿童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精神。活动分为小学生和中学生两个讲坛,服务中小学学生近1100余人。
【小学生讲坛】
科普对象:天地人和街小学300多名五年级学生
科普专家:王宇航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讲座题目:《探秘山地建筑》
王宇航教授聚焦山城重庆的建筑世界,通过丰富多彩的案例,引导同学们领略山城建筑的无限魅力,探究其背后隐藏的科学知识,并揭开土木工程学科研究以及城市建造领域的广阔空间,激发青少年儿童对土木工程、建筑学等学科的好奇和热爱,激励他们学习科学知识在未来为建设祖国和家乡贡献力量。
【中学生讲坛】
科普对象:重庆市第七中学800多名初二学生
科普专家:卢黎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讲座题目:《防治地质灾害,护航美好生活——常见地质灾害科普》
卢黎教授由真实事件引入,引导同学们深刻体会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通过代表性地质灾害防治案例,向青少年们科普了滑坡、蹦塌、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和防治技术,并介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沿科学研究。科普团队向同学们发放“地质灾害防治”主题宣传册,并鼓励青少年进行科普“接棒”,通过宣传册将防灾减灾知识传播给其他人。
“城市建造魅力之行”青少年儿童科普活动是由重庆大学建筑教育科普基地(全国)开展的常态化系列科普活动。活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及教育部、中国科协《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实验竞赛、科技实践、科普讲座等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儿童科学思维,体验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精神。
3.基地2023年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2023年5月12日,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之际,重庆大学建筑教育科普基地(2021-2025年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顺利组织开展了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普活动,参与师生近350人。
科普专家、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杨庆山于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图书馆1F-7报告厅,向广大学生作“抗风减灾与风能利用”科普报告。报告由学院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陈波教授主持。
杨庆山针对台风、龙卷风等强风作用下的结构破坏事故频发这一世界性风灾难题,科普其研究团队在建筑结构风致作用机理、风效应分析理论、设计风荷载确定方法和抗风技术措施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同时,结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提出风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有效利用风资源将有助于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并围绕高性能风电设施及其高效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介绍了团队在风资源评估及开发、风电工程安全保障、风电场智能化运维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科普报告结束后,播放了中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应急管理出版社制作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片《重特大自然灾害警示录——烽火》,传播科普了近年来,我国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甘肃舟曲“8·7”特大山洪泥石流、超强台风"利奇马"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受灾情况、灾害原因以及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一系列救援工作。活动还在学生宿舍进行了“防灾减灾日”系列科普海报展示,宣传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地震紧急避险自救”等科普内容。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基地科普活动通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官方网站,学院官方公众号、重庆大学科协公众号、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宣传报道,浏览人次超138万人次。
科普专家仉文岗教授先后打造《自然灾害科学防控》《仿生土木工程》《石窟寺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播》等科普作品,已获批待出版;
科普专家袁兴中教授在2023年作为科学顾问,多次走访青海开展大型纪录片《华夏湿地》的拍摄指导及内容解说,并撰写解说词。《华夏湿地》入选了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重点纪录片,同时也得到重庆市委宣传部“十四五”重点资助;
此外基地产出《探寻山地建筑的奥秘》、《小白学土木》等科普视频;
基地科普专家袁兴中教授在抖音上开设“大自然行者”,年发布100余条科普短视频,并开设微信公众号“大地生命景观”和“山地生态部落”,年发布系列博文200余篇。
**(**五)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志愿服务活动1、2023年3月12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种子陪伴计划团队带领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开展“春风,春暖,春日,春长”老年康养中心种花志愿活动。蓝铃花小园是悦来老年康养中心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共建的康养花园。此次志愿活动以养老院为中心,青年志愿者们陪伴与老年人一起用专业知识帮助老人们共建花园,在了解园艺基础知识和体验种植乐趣的同时,鼓励老人回顾讲述过去的故事,引导青年将社会发展的新鲜事带给老人,增强双方交流互助,既促进老人身心健康,也帮助青年感悟慈爱、孝道、敬老的中华传统文化。
志愿服务活动2、2023年5月26日-27日,重庆开明画院11位艺术家参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社区设计团队策划的以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区域发展为宗旨的“艺术家走进同兴采访创作公益志愿活动”。本次活动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社区设计团队协作北碚区文旅委主管的童家溪镇同兴老街在地公益机构重庆市嘉溪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中心主办,联动艺术与基层政府,促进重庆开明画院与童家溪镇的联谊以及促进艺术家与居民的交流。
(六) 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科普基地工作经费:2023年本基地组织开展科普活动累计10余项,其中由基地2个依托共建单位自筹的经费约10万元;基地以“空间课堂——重庆市建构科普创新实践”为主题,申报并获批重庆市科委科普项目1项,项目经费10万,本年度基地给工作经费合计20万。
基地科普人员情况:基地专职和兼职人员合计共24名,其中专职基地日常科普工作的人员4人,兼职科普工作人员和科普专家合计20人(高级职称18人)。此外,由2个依托单位招募非固定的学生科普志愿者合计50人左右/年。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科普新平台:**基地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与重庆开州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联合共建的开州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申报湿地自然学校,2023年11月被国际湿地.湿地网络学校授予湿地学校,是重庆市目前唯一被国际湿地中国办授予的湿地自然学校。2023年11月在韩国召开的亚洲湿地自然教育网络年会上,专门播放了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教育,引起了良好反响。
2**、科普大使:**2023年4月基地科普专家袁兴中教授被绿色中国行活动组委会授予2023绿色中国行“推广大使”。
3**、专业学科特色活动**
**2023****年度重庆市青年规划师演讲活动:2023年10月14日,由重庆市城市规划学会主办,基地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和重庆市展览馆承办的“2023年度重庆市青年规划师演讲活动”**在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顺利开展。来自青工委委员单位的9位青年规划师进行了现场演讲比赛。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探讨前沿规划热点,展现了我市青年规划师的理想、责任与担当。
重庆大学建造季:2023年4月15日-5月30日,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的第十届重庆大学建造季学生建造竞赛活动在重庆市沙坪坝区磁器口后街顺利举行。建造季活动是基地依托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在本科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的料与建造”教学环节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建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开发出来的科普活动项目。此前重庆大学建造季已经成功举办了9届,得到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十年之际,本届建造季秉持开放与交流的理念,首次邀请重庆交通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共同参与,三校学子同台竞技、相互学习。来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22级7个班的一年级学生组成的21支队伍和来自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交通大学的4支队伍,分别用PP中空板和木材两种材料进行1:1的实体模型建造,在实践中迎难而上,在切磋中碰撞思想的火花,用手中的材料搭建出一个个新奇的世界。
**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重庆大学分营:2023年7月18-19日,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重庆大学分营第四组营员走进全国教育科普基地-重庆大学建筑教育科普基地(建筑城规学院和土木工程学院共建)。基地为29位优秀高中生营员开展了“城市建造魅力之行”**主题科技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参观学习、专家讲座、虚拟仿真实验竞答、科学实验探究、手工创意制作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引导营员们对城市建造领域建筑空间、景观生态、结构建造、防灾抗震、环境营造等科学知识有了崭新的认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城市建造领域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2023年9月科普专家袁兴中教授受聘为重庆市委宣传部“美丽重庆”宣讲团成员,为各区县及相关企业做多场“美丽重庆”宣讲。
三、 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1)科研工作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2)目前基地“重庆大学建造季”科普活动、“城市建造”之青少年儿童列科普活动等长期性常态化科普活动不断建设提升,先后立项重庆市科普专项项目,但基地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和品牌效应仍有待提升。
(3)基地已产出《仿生土木》、《华夏湿地》、《小白学土木》等图文、视频科普作品,但创作质量和数量仍有待提升。
四 、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作为高校类科普基地,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科普积极性,对促进高端科技资源的科普转化,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地应发挥老科学家“帮、传、带”作用,激励青年老师投身科普事业。从“职称—绩效—酬劳”三方面激励提高教职工参与科普工作的积极性。通过科普基地运行经费、学校科普专项经费为参与科普活动的人员发放科普酬劳。
(2)基地应加强科普人员培训,提升科普服务素养。科普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开发建设优质的科普活动,并积极通过科普创新,打通多元渠道,以技术赋能,提升科普活动质量和示范效应。持续积累打造优质活动科普品牌。
(3)加强科普创作意识,通过顶层设计,引导激励科研工作者积极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科普作品,深化科普工作。
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12月
来源: 重庆大学建筑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