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从骨损伤的发生到最终愈合,整个过程可大致被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修复期、重塑期。虽然根据骨损伤修复期间发生的主要事件将修复过程分为这三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是严格区分开的。作为一个连续的过程,骨损伤修复不同阶段交接处这些事件同时发生。比如,炎症时期与修复时期交接时,虽然免疫细胞已经相对活跃度下降,但是成骨细胞在修复中逐渐加快的增殖仍然伴随着免疫细胞在损伤处的各种帮助组织损伤修复的细胞行为。
骨损伤修复初期的炎症反应通过其复杂的细胞互作网络联合免疫细胞、骨骼干细胞、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通过促进血管及神经形成、骨骼干细胞迁移、分化和增殖,启动了骨损伤的修复过程。在这之后与炎症时期部分重合的修复期,被认为主要来自骨外膜的骨骼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膜内成骨参与到修复中初步的骨痂形成。随着之后的软骨细胞驱动的软骨内成骨,软骨痂形成。骨痂的形成相比之前的血肿使得骨受损处得到进一步加固,也减少了断端所受的组织张力。软骨的钙化伴随着血管的长入,血管带来了各种类型的细胞和营养成分,并进入之前被软骨细胞占据的低氧环境。
当损伤的骨周围充满新形成的骨,骨外膜骨痂的吸收,标志着骨重塑阶段的开始。此时多数在炎症期高表达的细胞因子表达已经显著下降,而在修复期蓬勃发展的血管生成和扩张也逐渐收势,回到损伤前的水平。修复期间形成的多余骨组织在重塑期被吸收,使骨最终回到损伤前的形态,也能够正常执行其受力功能。
来源: 文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