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名称:《中国家庭医生》健康科普基地(企业类

《中国家庭医生》健康科普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由《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创建,于2022年11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企业类),同时也是“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1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

2023年,基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围绕《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部署要求,秉持“普及健康知识、共创和谐生活”的宗旨,不断加强基地科普能力建设,提升科普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基地科普服务能力,积极承担科普职责,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满足广大群众的健康科普需求,充分发挥基地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助力提升大众健康素养和科学素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一、工作情况

(一)大力开展健康科普服务,促进科普高质量发展

基地作为企业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以期刊、新媒体、科普活动为抓手,将内容生产、渠道拓展作为基地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充分发挥基地自身优势,通过出版科普期刊、新媒体传播、科普活动等多种科普形式进行健康科普服务,向公众普及科学正确的健康科普知识,提高民众科学素质和健康素养,助力新时代健康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1、出版科普期刊,夯实科普阵地

基地为媒体资源单位,具有期刊出版许可资质,每月出版健康科普期刊,向全国各地发行,向到社公众开放展示,以此传达科学、实用、有趣的健康科普知识。在2023年,基地不断丰富科普资源内容,持续为公众输出喜闻乐见的优质科普内容,至今已连续出版40年。

其中,品牌期刊《家庭医生》创刊于1983年(刊号:ISSN 1004-6348/CN 44-1121/R),主要向广大群众宣传疾病防治、生活保健、健康生活三个方向的健康科普知识,每月出版上半月版、下半月版2期,杂志开本16开,72页码/期,2023年出版24期,发布文章超1000篇,月发行量自1986年起连续37年超百万份,是我国健康类媒体标杆品牌。

子刊《健康养生》(刊号:ISSN 2095-8943/CN 44-1714/R),主要从日常生活的运动、饮食、睡眠等方向为广大民众提供科学的健康养生资讯,每月出版1期,杂志开本16开,80页码/期,2023年出版12期,发布文章超1000篇。

图 科普期刊《家庭医生》封面

基地依托自身资源沉淀和各大医院专家的紧密联系,在内容选题上,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把内容质量放在首位,深耕内容、打造精品,在2023年,基地策划采编了多个健康选题例如有:“探秘心理咨询”“儿童矫牙,过火了!”“倾听抑郁”等,推出后广受好评。2023年《家庭医生》杂志成功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科普期刊”推荐名单,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期刊。

图 《家庭医生》获“优秀科普期刊”推荐名单

2、创作融媒体产品,促进全媒体传播

近年来,基地积极探索媒体融合创新,大力拓展健康科普传播渠道,搭建了以图文为主,音视频齐发的多元化立体传播矩阵(包含科普中国科普号、抖音、头条号等),平台受众超千万。同时,围绕健康科普行业创新成果、科技前沿等选题,以公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健康科普形式,将健康科普内容有机融入内容创作和科普传播中,持续创作科普图文、视频、图书、课程等多形式科普资源,于全网广泛传播,助力提升大众健康素养。

2023年,基地发布健康科普图文超2500篇,微视频近300个,总传播量超4000万次。创作的多个健康科普作品,在健康科普领域屡获殊荣,获得政府和行业广泛认可。如:2023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优秀微信公众号、海报类入围作品;第十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奖;广东省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图文类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12个奖项);第二十五届广东科技好新闻优秀奖;第六届广东省科普好新闻奖三等奖。

2023年,基地以项目合作为纽带,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广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和服务管理中心等多个政府机构、协会组织开展科普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发挥基地优势,促进健康科普的传播和普及。如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合作推出“溺水篇”“雷雨篇”“海姆立克急救法篇”“熬夜篇”等主题的系列健康科普长条漫,并以“科普广州”微信公众号为主要传播阵地进行广泛传播。

图 科普长条漫

2023年,基地与广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和服务管理中心共同推出“疼痛”专科科普视频,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张建波真人出境讲解,并结合动画生动呈现,目前都已正式上线“广州市卫健委”官方视频号,收获了较高的话题讨论度和阅读量。

图 “疼痛”专科科普视频

3、打造产业媒体,助推科技创新

2023年,基地创新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媒体项目,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媒体运营平台,服务湾区医药企业和科学家人物,助推科技创新发展。为达安基因、博济医药、金域医学等,推出“前瞻访谈+宣传海报+产业链微报告”系列报道,并协同广州市科技局、广州生物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广州市生物医药领军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工程,服务科技工作者,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以媒体力量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创新。

4、长期开放,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开放接待方面,基地场所建筑面积1058.16平方米,场所占地面积949.93平方米,设有健康科普室和健康科普走廊,其中健康科普室有四个规格不同的会议室,用以开展不同主题的健康科普讲座、学术交流、宣传教育等;健康科普走廊,主要以宣传海报、健康漫画、健康科普系列丛书等形式进行健康科普宣传。

基地为企业类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也属于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中的非场所类科普基地,主要以科普新媒体和科普报刊为载体,定期开发科普期刊、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等,面向社会发布,向公众开放基地科普资源,广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2023年,基地开放天数超200天,线上线下接待量超6000万次(包含期刊和新媒体传播量)。

(二)研发健康教育课程,科普助力“双减”

近年来,基地积极与各大高校、中小学结对对接,通过研发科普展教产品、教案,共建健康科普基地,举办学生研学实践活动,健康科普进校园等形式,多次开展青少年健康科普活动,助力“双减”工作。2022年基地被认定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23年,基地面向学生群体,研发适合青少年的科普视频,围绕“学生视力”“学生睡眠”“体育锻炼”等健康科普主题,创作了多部青少年健康科普视频,并于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单个视频观看量超70万次。

图 “近视”科普视频

2023年,为加强健康教育资源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广东省中小学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与健康促进中心联合基地,全面规划健康教育课程主题,开发健康教育精品课程。在2023年,基地结合中小学生不同学段学生年龄的特点以及健康教育的实际需求,以膳食营养、青春期、脊柱健康、近视防控为主题,制作健康教育精品课程,以充实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为国家青少年夯实健康之基,为广州市260万中小学生乃至全国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三)积极参加市级以上科普活动

2023年,基地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全市等各类政府组织的科普活动,如“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节活动、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和教师服务项目、全国科技活动周、广州科技活动周、广州市科普基地暑期活动等活动,在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基地负责人张意社长受邀作为广州科技活动周代言人,录制2023年广州科技活动周代言宣传视频,宣传视频于传播平台广泛传播,与广州开幕式现场滚动播放,全面掀起活动热度,助力健康科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图 广州科技活动周代言人宣传视频

(四)向公众公布基地公共科普服务信息情况

基地的相关活动和开放信息主要通过广州科普网和基地旗下微信公众号——中国家庭医生健康科普基地发布,公众可进行预约和现场参观、阅读各类科普期刊、图书、海报等展品,参加健康科普讲座和八段锦锻炼活动以及基地举办的各类健康科普活动。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基地搭建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线上阅读科普图文和科普视频获取健康科普知识和资讯。

图 基地微信公众号开放展示

(五)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共创高质量“健康中国”

2023年,基地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活动和帮扶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发挥媒体优势,助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升和健康中国行动建设。

在2023年,基地与南沙区中医医院共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共建基地”,并联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南沙区中医医院、南沙区第二人民医院等单位,共同开展“南沙中医药进万家 大型义诊活动”,推行中医药为民,服务广大群众,惠及超3500人次。

图 “南沙中医药进万家 大型义诊活动”现场照片

2023年,基地深入广州结对帮扶对象黔南州,联合黔南州卫生健康局、黔南州总工会、黔南州妇联、黔南州医疗集团、黔南州肿瘤专科联盟等单位,共同举办“健康黔南,幸福同行 泛癌早筛行动”,深入黔南州内各县市,开展健康帮扶服务,加强民众健康管理观念,增进民生福祉,共创高质量“健康中国”。

图 “健康黔南,幸福同行 泛癌早筛行动”现场照片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1、基地经费投入

为更好地支撑基地运作、开展科普活动,基地设立了科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传统媒体科普、新媒体传播和科普活动三个方面。2023年,基地将科普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及按计划投入,在2023年1-11月,基地已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科普传播。

2、基地科普队伍建设

为保障正常运行和顺利开展,基地由杂志社社长负责全面统筹工作,实施一把手工程,并配备了专门的人员、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工作,建立专家资源库确保科普产品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基地拥有成熟专业的科普团队。现有科普专职人员72人,均毕业于重点新闻专业、医学或药学院校,有深厚的医学或药学知识功底和传播专业经验,能为大众提供科学实用的健康科普知识。

基地拥有庞大丰富的专家资源库。经多年发展,基地与全国知名医院医生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拥有全国各地三甲医院专家顾问、作者医生等专家资源达2000人以上。与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各大医院关系紧密,合作密切。同时,基地邀请10名医院通讯员,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共同致力健康科普,共建健康中国。

此外,基地重视科普人才培养,定期开展科普培训,提高基地科普人员的科学素质和科普能力。在2023年共开展医学顾问专题讲座8期,学习交流会10期,如《如何打造一篇10w+的爆文》《编校中的词语规范》,进一步加强科普团队建设工作,不断提升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科学素质和科普能力。

2023年,基地工作人员积极对外交流,多次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科普能力。如广州市科技局广州市科普资源服务能力建设培训活动、中国科协科普标准宣贯和标准编写培训班等。同时,基地以自身案例积极总结、凝练经验,以《科普内容创作与传播——健康科普如何“破壁传播”》为主题内容,受邀为广州市科普基地100多名科普管理人员开展培训,现场气氛热烈、学员反响良好。

图 “广州市科普资源服务能力建设第二期培训活动”现场照片

二、特色工作

(一)深耕健康科普领域,打造健康科普资源产品

基地深耕健康科普领域40年,多年来,持续创作多形式的健康科普作品,不断丰富科普资源内容,并推进传统媒体、新媒体矩阵融合传播,广泛普及健康科普知识,致力于健康中国建设。

2023年,基地深耕内容、打造精品,创作出版科普期刊《家庭医生》《健康养生》36期,发布健康科普图文超2500篇,微视频近300个。并依托品牌优势,汇聚资源,与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合作推出“溺水篇”“雷雨篇”“海姆立克急救法篇”“熬夜篇”等系列健康科普长条漫,与广州市卫生健康发展和服务管理中心共同推出系列“疼痛”专科科普视频,与广州市科协共同编写《2023广州市老年人科学素质读物》。

基地创作的多个健康科普作品屡获殊荣,获得政府和行业广泛认可。如:2023年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优秀微信公众号、海报类入围作品;第十六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优秀奖;广东省第二届健康科普大赛图文类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12个奖项);第二十五届广东科技好新闻优秀奖;第六届广东省科普好新闻奖三等奖。

(二)推行中医药文化传播,共创高质量“健康中国”

近年来,基地以加大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与推广及健康中国建设工作力度,促进体卫融合为目标,开展中医健康服务,加强中医药、中医治未病基层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中医药文化和中医治未病知识及技术的传播、普及和推广,活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理论和方法,让中医药、中医治未病更好地进社区、进校园,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家万户,为广大群众健康护航。

2023年,基地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与南沙区中医医院共建“中医药文化科普共建基地”,并联合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沙区卫生健康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南沙区中医医院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南沙中医药进万家 大型义诊活动”,推行中医药为民,服务广大群众,共创高质量“健康中国”,惠及超3500人次。

(三)探索媒体内容创新模型,助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纳入“十四五”国家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行列,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政策形势,基地创新探索生物医药产业媒体项目,旨在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汇聚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金融资本、产业园区等多方资源,深化与域内产业链各主体的联系,提供对接平台,探索服务模式,与域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创新发展同步并进,创新媒体内容模型,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业媒体内容产品。

2023年,基地启动以“大湾区生物医药观察”为主体的产业媒体运营平台搭建,对接多位湾区医药企业和科学家人物,如,癌症早筛基准医疗、基因检测迈景基因、医疗科技军融科创等,推出“前瞻访谈+宣传海报+产业链微报告”系列报道,以媒体力量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助力探索出一条与政府结合、与高校对接、与企业共赢的多元化主体协作共赢的生物医药技术转移新路径、新方法,为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贡献力量。

三、问题不足

(一)加强基地科普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

基地科普团队的专业技术能力仍需不断加强。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交流,提升科普队伍专业素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全方位的融媒体科普团队,提高科普工作质量及有效性。

(二)创新更多健康科普内容和形式。

大众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基地需不断加强健康科普内容建设,创新整合传播渠道和形式,升级健康媒体内容生态,推动健康科普内容的全媒体传播,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健康需求。

(三)加强推动健康科普产业发展。

基地科普产业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仍需加强推动。通过不断探索政府端、企业端、大众端等各领域行业的健康科普需求,深化健康科普与健康产业各环节的对接,拓展健康科普与健康教育服务,逐步形成科普产业模式,推动科普产业化工作。

四、工作建议

(一)建议为各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加强基地间交流,促进资源对接,项目合作。

(二)建议加强基地科普人员培训和交流,以提高自身素质和综合服务水平,共同提升科普服务能力。

(三)建立加强基地宣传,利用各种平台渠道资源扩大基地影响力,通过制作宣传片、报道科普活动等方式,宣传科普教育基地,将科普知识推广给更多的人群。

(四)建议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遴选基地典型代表,建设示范基地,提供政策资金扶持等推动优秀科普基地培育。

来源: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