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问答
1**. 危害马铃薯的病害都有哪些?**
马铃薯是一种易受真菌、细菌和病毒病危害的作物,但常见的真菌病害有:晚疫病、早疫病、癌肿病、粉痂病、干腐和萎蔫病等。细菌病害有:青枯病、环腐病、黑胫病和软腐病、疮痂病。病毒性病害有: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重花叶病毒(PVY)、马铃薯普通花叶病毒(PVX)、马铃薯潜隐花叶病毒(PVS)、马铃薯轻花叶病毒(PVA)、马铃薯副皱缩花叶病毒(PVM)马铃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等。
2**. 晚疫病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晚疫病是一种靠气流传播的流行性真菌病害。晚疫病发病的环境条件是,气温在10℃以上,连续24小时空气湿度在85%以上时即可能发生晚疫病。长势越旺盛,枝繁叶茂,田间郁闭,越利于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防治要点:
(1)选择适宜于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2)农业措施,调整播种期辟开晚疫病发生时期。调整株行距,改小行距为大行距。通过和玉米等作物套作减轻病菌传播。加厚培土层。轮作倒茬,通过和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可减轻土壤带病造成的危害。(3)药剂防治,注意药剂防治不可使用1种药剂,以防产生抗药性。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药剂有:银发利、金雷多米尔、安克、阿米西达、抑块净、安泰生等保护剂和治疗剂。为提高药效增强药液在叶片上的吸附力,可在药液中加入增效剂。
3**. 早疫病的防治要点是什么?**
早疫病是一种靠风雨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是一种发生范围极为广泛的病害,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因危害不重,易被人们忽视。但近几年有加重的趋势。一般在花期以后发生,它不同于晚疫病马铃薯植株长势弱,干旱、沥涝,缺肥或受到其他伤害时早疫病都能迅速发生和蔓延。
早疫病除了使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等进行适时防治外,提高植株抵抗力是一项重要措施,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补足肥料,尤其是瘠薄地在薯块膨大期应及时追肥均可减轻发病。
4**. 环腐病防治的要点是什么?**
环腐病是一种薯块带病,切刀传播的细菌性病害。它只能寄生在活体上,不能在土壤中传播,但可被携带包装和运输工具上。薯块之间通过伤口最初症状在叶片上出现黄色斑,严重时侧枝变黄、萎蔫。它是维管束病害。
防治要点:⑴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⑵切刀消毒,切种时用75%的酒精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切刀;⑶切种时及时淘汰病、烂薯;⑷小整薯播种,采用小整薯留种技术;⑸和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
5**.** 黑胫病防治的要点是什么?
黑胫病一般从茎基部变黑腐烂。病害发展往往是从块茎开始,而发展到茎上部。植株感染后表皮和维管束变成浅褐色。黑胫病的主要侵染来源是带病种薯和土壤。病菌由幼进入茎部,引起植株发病。重者未出苗就烂在土中。病菌可在残留于土壤中的病薯和其他植物的残体上存活,甚至越冬,成为次年的侵染源。
防治要点:⑴选择具有抗性的品种,如克新1号、克新4号、中薯3号和高原7号等;⑵小整薯播种,采用小整薯留种技术;⑶播种前催芽晒种,一则汰除病烂薯,二则可使受伤薯块充分木栓化,从而减轻镰刀菌和其他病害的侵染;⑷和非茄科作物轮作倒茬;⑸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彻底销毁,以减少病害扩大传播;⑹生长期间注意排水,避免过量浇水,以免土壤湿度太大而加重发病;⑺农机具和容器及时用次氯酸钠、漂白粉水等消毒处理;⑻在晴天而温暖天气和土壤干燥的时期收获,并使种薯晾干后入窖。
6**. 什么是青枯病,其防治的要点是什么?**
马铃薯青枯病的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薯、土壤、其他寄主植物和肥料等。它的传播方式很多,种薯切块用的切刀、中耕、收获、运输和入窖贮藏过程中使用的农机具、包装等,都可能沾染病菌起到传染作用。青枯病发生一般需要在27~37℃,最高生长温度可达40℃,低于10~15℃即不能生长。它是我国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和西南山区重要的马铃薯病害。
防治要点:由于青枯病传染传播途径广泛,影响发生危害的环境比较复杂,化学防治难以实施,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⑴采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繁殖生产体系;⑵实行轮作,土壤是青枯病的重要传染来源,因此应实行马铃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尤其是水旱轮作效果好;⑶合理间套作,西南山区是青枯病危害最重的地区之一,该区有马铃薯、玉米套作的习惯,科学的套作方式可减轻青枯病的发生和传播;⑷小整薯播种,防止切刀传染;⑸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
7**. 疮痂病防治要点?**
由疮痂病链霉菌引起马铃薯疮痂病是一种发生在大多数种植地区的块茎缺陷病害。这种有害病菌潜伏在大多数马铃薯生长的土壤里。马铃薯块茎上最初症状,是块茎表面发生褐色模糊的大如针尖的凸起进一步发展增大,淡褐色消失,患病组织硬结。病斑之下栓皮细胞大量产生,最后产生园形或不规则形的疮痂状硬斑。疮痂病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在腐生性土壤中存活,在这样的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一旦遇到适宜发病的条件,病菌孢子或菌丝就会从块茎的皮孔、伤口、气孔进入块茎危害。防治要点:⑴轮作倒茬,连作可加重病害发生,和非茄科、萝卜等作物轮作,可减轻病害发生;⑵选用抗病品种;⑶增施酸性肥料;⑷施用消毒剂:22.5~37.5Kg40%五氯硝基苯/亩,或带病种薯用1:2004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⑸生长期间喷施1000倍液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2000倍72%农用链霉素。
8. 什么是立枯丝核菌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立枯病由于发生的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又称为黑痣病(黑色粗皮病)和茎溃疡病。是一种发生严重的土传病害。马铃薯幼芽受害最为严重,在芽上产生黑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使组织坏死。幼根、根毛和匍茎受害,也表现为黑褐色的病斑组织坏死。茎部受害,可伤及导管系统,造成植株萎蔫,最后植株死亡。由于病苗大多直立而枯死,故称为立枯病。块茎受伤会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突出的黑斑块,故称黑痣病。
防治方法:实行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实行3~5年轮作;使用脱毒不带病的健康种薯;土壤消毒,用五氯硝基苯进行药物消毒;用40%的拌种双或拌种灵可湿性粉剂、50%的苯来特可湿性粉剂,以种薯重量的0.2%拌种。也可用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与70%的代森锰锌或湿性粉剂以9:1混合,再加1500倍的水浸种,待风干后播种。田间发病时,可用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每周1次,共喷2~3次。
9**. 什么是马铃薯退化?造成退化的原因是什**
马铃薯新品种推广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逐年下降,植株变矮,薯快变小,并伴有茎叶异常现象,如花叶、叶片卷曲或皱缩等。这种现象称之为退化。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了病毒病,是一种传染性病害。这种病害在田间靠昆虫(主要是蚜虫)或叶片接触而传播。它可以导致植株生理代谢紊乱、活力降低造成大量减产。严重时可减产70%~80%,甚至没有商品产量。
10**. 病毒退化对马铃薯有哪些危害?**
试验和调查研究发现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20余种,这些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或块茎,就表现各种各样的退化类型,主要有花叶类型、卷叶类型和束顶类型,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表现为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有人把马铃薯病毒退化比喻为人患了癌症,一经感病就终身带毒,并造成退化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
11**. 我国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都有那几种类型?**
目前全世界已发现能侵染马铃薯的病毒有35种,类病毒一种,类菌原体2种。专门寄生在马铃薯上的病毒有9种,国内发现的有7种。这7种病毒分别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VMA)、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此外,侵染烟草、黄瓜、番茄等的一些病毒也侵染马铃薯。
马铃薯感染病毒后,有的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失绿,有的表现为叶片卷曲坏死,有的表现为植株顶部叶片变色、卷缩,块茎表现为变小、龟裂、变尖,内部网状坏死,严重者失去发芽能力,不能作种,有人把马铃薯病毒退化比喻为人患了癌症,一经感病就终身带毒,并造成退化减产,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减产80%以上,病情逐年加重,最后失去种用价值。
12**. 马铃薯病毒病传染途径是什么?**
我国目前造成马铃薯退化减产的病毒主要有,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M病毒(PVM)和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马铃薯病毒侵染的主要途径有:接触传毒、昆虫介体传播、种薯传毒和土壤传毒几种类型。
接触传毒:健康植株与感病植株在田间因风吹接触摩擦;人和动物在田间走动接触病株后又与健康植株接触;切刀切种时,切了病薯后又切健康薯等均可使健康薯感病。昆虫介体传播:蚜虫、叶蝉、螨虫、粉虱、甲虫、蝗虫等均可传毒,最普遍的是蚜虫,蚜虫在病株上取食后,再取食键株时,即可将病毒传到健株上。种薯传毒:病毒一旦侵入马铃薯植株,就能使块茎带毒,由于马铃薯是用块茎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生产的,病毒便随作种薯的块茎代代相传。此外,25℃以上高温会降低寄主对病毒的抵抗力,也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迁飞或传病,
13**. 马铃薯田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哪几种?如何进行防治?**
常见危害马铃薯的地下害虫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苗期危害,金针虫生活在地下60cm以下的土中,幼虫适宜活动的土温7~11℃,土温超过17℃时,逐渐下移减轻危害。它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危害种薯和根系。地老虎是杂食性害虫,在马铃薯幼苗10cm以前危害种薯和茎,地老虎就把近地面的茎咬断。
防治要点:⑴土壤处理 用75%辛硫辚0.5kg,加少量土,喷拌细土125~175kg播种时撒在垄沟内;⑵药液灌根,采用80%敌敌畏或50%二嗪农等,每hm2用原液0.2~0.25kg,加水400~500kg;⑶毒饵,将0.5kg90%的敌百虫用热水化开,加水5kg左右,拌上炒香的豆饼或麦麸50kg,或拌50kg切碎的鲜草鲜菜,配成毒饵,傍晚撒施在苗的附近;⑷对3令以下地老虎可喷施800倍液40%的辛硫磷或2000倍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00倍液的5%的来福灵乳油。
14**. 蚜虫对马铃薯有何危害?如何进行防治?**
蚜虫的危害既造成田间的直接损失又传播病毒造成更大的间接损失。对蚜虫的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选择冷凉的地区生产种薯,桃蚜取食活动的最适温度为23℃。传播病毒功效最高的温度为25℃。在冷凉的条件下,繁殖速度缓慢。15℃以下桃蚜起飞能力大大降低。**利用栽培方法避蚜,**可以采取早春播(早春利用阳畦或塑料大棚)、在蚜虫发生高峰即将到来时提前灭秧、秋播等方式避开蚜虫危害。特别是繁殖种薯,此外可耻采取避芽作物与马铃薯间作或套作,也可大大减轻蚜虫的传毒危害。因为间、套作可以丰富农田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
15**. 马铃薯螵虫对马铃薯有何危害?如何进行防治?**
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同样的植物,取食后叶片残留表皮,且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也能将叶吃成孔状或仅存叶脉,严重时全田如枯焦状,植株干枯而死。影响马铃薯瓢虫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夏季高温,28℃以上卵即使孵化也不能发育至成虫,所马铃薯瓢虫实际是北方的种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包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过热的南方没有分布。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田园的杂草和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 根据成虫的假死性,可以折打植株,捕捉成虫;用人工摘除叶背上的卵块和植株上的蛹,并集中杀灭。
药剂防治应掌握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分散之前用药,效果最好。 以下是几种药剂:80%敌敌畏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或20%氰戊菊酯或40%菊杂乳油或菊马乳油3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6000倍液喷雾。
16**. 目前我国禁止施用的主要农药都有哪些?**
农药施用应严格执行《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GB/T 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禁止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g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等农药及其混合配剂。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