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哈密市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23年度终期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一、工作情况

(一)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开放天数、接待观众量等基本情况。

1.坚持引进高质量的精品科普展览,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1)为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先后引进了《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金玉满堂·沈阳故宫奢华典藏展》,举办《哈密十年考古 天山千载文明——哈密考古新收获展》等高品质的文化展览。原创展览《丝路霓裳——清代哈密传统服饰展》也分别输出至玉溪市博物馆、嘉兴市博物馆等地进行巡展,获得了内地观众的好评。通过各类主题的精品科普展览进一步满足各族群众的的文化需求,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哈密市博物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作。依托《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积极配合哈密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累计接待两县一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乡镇、社区等各类团体661批次,开展宣讲528场次,接待各族干部群众137200余人次。面向各族干部群众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充分发挥文物“证史、资政、育人”作用。

2.进一步加强对中华文明的教育和普及,利用节庆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社教活动,培育人民文化生活新风尚。

哈密博物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阵地作用,依托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国际博物馆日等节庆纪念日,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抓手,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各族群众普及中华优秀历史文化。2023年开展了【灯耀中华 福润新疆】系列活动、迎“五一”--《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写生大课堂、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文化和自然遗传日系列活动、“庆六一 夏伴三星·古蜀千年”--三星堆古蜀文明超轻粘土研学、“浪漫七夕 共绘未来”--玻璃彩绘体验、“华夏共庆中秋 九州喜迎国庆”系列活动等异彩纷呈的研学、社教活动共48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及青少年近5000余人次。通过科普及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让各族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科技赋能博物馆,创新宣教形式,大力开展云展览、云教育。

哈密市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全面发挥文博场馆功能和全域科普平台作用,不断创新科普教育新方式,根据青少年、社会公众需求,突出科技、创新、发展,加强科技教育能力建设,打造先进的多功能展示平台和新的观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文化”的新媒体传播模式,先后推出【献礼二十大 云·上展览】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云上讲解、《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科普视频、哈博带你讲非遗、听博物馆“红领巾”志愿者讲哈密故事、【哈博小讲堂】红领巾志愿者讲述家乡历史、“丝路文明·探秘哈密”科普短视频等多个线上传播品牌栏目,积极打造科普教育的优质线上平台,实现足不出户便能一览哈密博物馆各类馆藏精品和历史文化的分享,把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落到了实处。

2023年哈密市博物馆免费开放300天以上,累计接待观众26万余人次,接待各单位团体2013个,收集观众留言600余条,租赁导览器1800余次。在哈密市和上级科协及科技职能部门的领导指导下,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科普教育活动共213场次,讲解员宣讲1907场次,免费向观众发放展览资料、博物馆四折页、AR智慧读本等科普读物5400余册,充分发挥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职能。

(二)本年度开展科普助力“双减”工作,科普活动进校园、服务学生人次等情况。

国家“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哈密市博物馆全力打造课后科普服务体系。结合“传统文化进校园”科普教育项目,重点突出青少年科普活动趣味性、探索性、好奇性和创造性。2023年依托“流动博物馆”先后走进花园乡第二小学、五堡镇第二小学、哈密市第五小学、哈密市第十二小学、伊吾县中心小学、盐池寄宿制学校、哈密市第八小学、伊州区三道岭小学、哈密市第四中学、哈密市第六中学、哈密市第十六中学、哈密市第十二中学、哈密市外国语学校、哈密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哈密一区两县各中小学校及大中专院校,依托“新疆四史”、《哈密古代文明》展板及“校园版”PPT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新疆四史”宣传教育和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教育。在活动中选出具有中华文化特征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项目,开展陶艺、瓷板画、油布画、拓片、团扇、帆布包文物元素彩绘创作体验;国学大课堂、党史知识问答、文物拼图、中国地图拼图、AR智慧社教绘本分享、红色研学课程学习以及皮影戏演出、剪纸艺术体验等非遗项目。通过配套健全的“菜单式”文化服务,打造科普“第二课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及各族青少年学生60000余人次,获得校方及家长群体一致好评,通过馆校之间的紧密衔接合作,共创“馆校合作”的新局面、新成就。

(三)在全国科普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1.《人与神的世界——古蜀文明特展》正式开展。

为喜迎2023年新疆社会科学普及周,同时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期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恢宏奇幻的古蜀文明,增进与长江流域文明交流互鉴。哈密市博物馆特别引进的《人与神的世界——古蜀文明特展》,展期为2023年5月18日—2023年8月10日。展览为2023年重点文物交流和展览项目,以古蜀王国两个最重要的遗址——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精品馆藏为载体,共计展出珍贵文物预计113件/组。截止闭展累计接待哈密市、区(县)机关、乡镇、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类团体258个,开展宣讲245场次,惠及各族群众80000余人次。哈密市博物馆依托微信、抖音公众号对展览进行了积极的宣传报道。线上发布《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科普视频6期,推送相关科普文章16篇,累计相关点击量达21000余人次。此外,中国新闻网、国家文物局网、腾讯网、搜狐网、天山网、新疆新闻网、丝路视听、哈密发布、哈密零距离、哈密市融媒体中心等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宣传报道,收到良好的传播和展示效果,本次展览也得到了哈密市社会各界及各族群众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

依托“流动博物馆”开展科普文化宣传。

9月17日,正值全国科普日期间。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哈密“流动博物馆”依托“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走进了伊吾县各乡镇、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基层文化科普宣讲。通过展板+云展览+VR体验+传统文化体验+知识问答的形式向各族群众及青少年普及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融学于趣的活动形式获得广泛参与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此外,活动结合自治区第26届全国普通话推广周活动,从听、说、读三个维度,面向当地各族青少年学生和群众开展了普通话科普推广。此次“流动博物馆”伊吾之行累计开展科普文化活动8场次,行程237公里,巡展6天,讲解员讲解18场次,发放科普读物1000余册,惠及各族群众2000余人次。进一步深化了伊吾县各族群众对新疆历史文化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文化成果惠及民众,在各族群众中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四)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展教资源更新情况等公共科普服务信息等情况。

2023年哈密市博物馆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各类云展览、云讲座、云科普、云教育活动,不断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优化观众的观展体验。截至目前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及网站发布信息414余条,浏览量231366人次,以“科技”手段为支撑,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切实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支撑。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情况。

(1)依托馆藏资源开展“前途似锦 志在哈博”--小小讲解员研学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感受中国年味”元宵节研学活动、“探寻红色革命 争当爱国少年”人格的力量主题研学活动、“讲好雷锋故事,学习雷锋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奋进新时代 携手志愿行——志愿者讲解实践活动”、联合第十三中学90余名党员教职工志愿者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成功举办“红领巾”志愿者培训班,累计惠及各族群众及志愿者8000余人次。

(2)2023年哈密市博物馆通过加强馆校合作及第七届哈密市青少年讲解大赛累计吸纳各族青少年志愿者90余人次。“红领巾”志愿者依托《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山河相望 鼎力相助——丝路上的中原文物特展》、《哈密古代文明陈列》、《哈密天山翼龙专题展览》、《哈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累计开展志愿讲解120余场次,惠及各族群众13000余人次。另外线上发布【哈博小讲堂】“听博物馆‘红领巾’志愿者讲哈密故事”栏目,内容包括:地窝子遗址风貌区、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馆、白杨沟佛寺遗址、哈密烽燧等,视频采用实地取景拍摄的方式,透过“红领巾”志愿者的视角带领各族群众“沉浸式”感受哈密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累计惠及各族群众12000余人次。2023年哈密市博物馆“红领巾”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哈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关注度。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哈密市博物馆没有专门的科普工作经费,均以免费开放经费予以支出。自免费开放以来,面向各族群众及未成年人开展的科普教育活动,针对青少年研发设计的科普教育课程、教育项目均免费提供。经费管理方面:经费使用严格遵守博物馆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个人无权随意动用,必须上支委会表决同意并由领导签字方可使用,重大资金报审局党组党组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执行。科普经费列入博物馆经费年度预算,以保障科普活动、科普项目正常开展。自开放至今运行状况良好。

哈密市博物馆设置有宣教部、陈列部、研究部、文保部等专职的科普教育部门,共有专职科普教育人员18人。专职科普宣教队伍10人,包括管理者1人、讲解员9人,本科学历人5,大专学历5人,其中两人取得全国研学旅行指导师证书。此外为观众免费提供自助语音导览设备,包括中、英两种语言讲解服务,手机APP等自助语音软件和硬件设施设备齐全;利用学术研究成果开展馆长、专家定时讲解服务和线上线下专题科普讲座,可满足各族群众及青少年参观学习的需求。

为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哈密市博物馆组建了包括国家科研及考古机构的院士、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哈密市科学技术协会的专职科普人员、科普讲师、志愿者等在内的近60余人科普团队。为哈密市博物馆各项科普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以丰富的教育实践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

二、特色工作

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实际组织开展的特色工作情况。

1.哈密市博物馆不断为博物馆文化品牌赋彩。

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哈密市青少年讲解大赛”已成为哈密市博物馆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也是每年“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固定的科普文化活动之一。5月14日“讲好哈密故事 传播时代强音”2023年哈密市第七届青少年讲解大赛(决赛)暨红领巾讲解员选拔活动在哈密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赛由哈密市委宣传部、哈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哈密市教育局、兵团第十三师新星市教育局、哈密市融媒体中心、哈密市文博院、共青团伊州区委员会联合举办。大赛选手涵盖了哈密市一区两县、兵团第十三师、石油分区的22所中小学校,在展示哈密各族青少年青春风采的同时,以赛促学向各族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教育。同时广泛吸纳优秀选手成为“红领巾”志愿者讲解员,开展各类志愿文化服务,是覆盖面较广,社会参与度、关注度较高的科普教育活动之一。

2.创新设计文物考古研学游精品线路。

(1)成功举办“千里丝路手相牵·洛哈少年游龙门 ”夏令营活动。7月31日,2023“千里丝路手相牵·洛哈少年游龙门 ”夏令营活动在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研究院成功举办开营仪式。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洛阳市委宣传部、哈密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洛阳日报社、洛一高附中、龙门一小协办,龙门石窟研究院、哈密市共青团伊州区委员会和哈密市文博院承办。来自哈密市和洛阳市的近百名各族青少年及带队老师们参加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挖掘洛阳历史文化资源和龙门文化内涵,使青少年充分感知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增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增进两地青少年的交流和友谊。

(2)开展四期探秘大海道寻“龙”迹科普研学活动。哈密市博物馆联合哈密蜜宝研学旅行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于9月9日、10月5日、10月15日、10月22日走进“大海道”景区,相继举办了4期探秘大海道——寻“龙”迹科普研学活动,共有180余名各族青少年参与其中。通过专题讲解、现场观摩、互动学习体验等方式启迪智慧,科普哈密亿万年的地质变迁以及哈密翼龙发现的神奇历史,以多元体验来调动青少年多感官学习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3.持续深入开展好“流动博物馆”工作,以文润心,以文化人,强化基层科普宣传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哈密市博物馆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依托“流动博物馆”,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先后走进一区两县各乡镇、村、街道社区、学校、企业、团场等,通过《新疆四史》展板、新疆四史“校园版本PPT”、《哈密古代文明陈列》等不同主题的流动展览,结合3D云游博物馆、传统文化科普体验项目,面向各族群众及青少年开展“四史”宣传教育及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2023年累计开展基层文化服务59场次,讲解员宣讲126场次,发放各类科普读物5000余份,惠及各族群众及青少年30000余人次。

三、问题不足

在开展科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

科普经费不足、专职科普教育类人才缺乏、专业研究能力较低,科普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有待提高。

科普工作是一个有层次的多维体系,离不开科普专业人才的支撑。哈密市博物馆现有的管理人才队伍、研究人才队伍以及讲解人才队伍中,由于专业组织者和教学资源问题,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人才缺乏,主要由讲解员队伍在完成日常接待任务的同时兼顾承担和完成大部分科普教育工作,且由于讲解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流动性较高,对于科普工作的专业研究能力较低。由于没有专门的科普经费及专业人才的缺失,目前开展的科普工作主要以博物馆的传统教育模式为主,尤其以突出科学普及等专题科普活动开展较少,不能适应当前科技创新和科学知识普及形势发展需要,科普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有待提高。

四、工作建议

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建议。

1.加强对科普工作的投入。

一是改进科普阵地建设。不能只停留在科普宣传栏看得见的工作上,要加大科普线上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对平台建设,需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满足公众的需要。二是加强对现有场馆的管理并强化其社会职能,需投入一定的补贴资金,针对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2.培育科普工作人员。

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贴近意识,注重基层一线科普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适当组织科普工作专门培训,提升科普工作者工作能力,尤其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科普专业知识的掌握和提升,建设一只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科普工作者。

哈密市博物馆

2023年12月3日

来源: 哈密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