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冲 副主作中医师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十四节气养生是根据治未病的预防养生理论和内病外调的养生方法,顺应天地运变规律,结合天地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气血运行规律,将二十四节气养生灸与健康养生“泡、针、灸、贴”四步法相结合,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特殊影响的经络腧穴或部位,按照健康养生四步法,进行泡浴、针刺、药灸、敷贴等,达到扶助正气、预防养生、调养身心的目的。

每年12月7日或8日为大雪,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泡脚或泡浴,节气灸均能扶正固本,扶阳祛寒,运用得当,能大大提高身体免疫力,为来年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大雪养生四步法

01 “泡”

脚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等经络起止的汇聚处,分布着60多个穴位,有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反射区。脚掌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紧相连,同时又密布众多的血管,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

“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大雪时节,天气寒冷,人体阳气潜藏于内,易出现寒凝血滞,手脚、下肢易凉,甚至足部的冻疮。大雪时节煮水泡脚、泡小腿,尤其建议以高木桶熏蒸泡脚、泡小腿,至少泡到三阴交穴以上,可以温阳行气,温经活血,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有利于肝经、胆经、肾经、膀胱经等人体经络的畅通,气血的运行,肝肾等脏腑功能的调节,促进祛风除湿、温经通脉、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健利腰膝等效果的产生,预防“寒从脚下生”,预防足部冻疮等。冬季坚持熏蒸泡浴,不仅可以促进足部下肢的防寒保暖和经脉气血的运行,还可以促进形成腹部温暖、丹田温灼的养生收效,激发和增强人体中、下焦的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大雪时节,泡浴的水温应略热一些,以微出汗为宜,避免大汗。有心脑血管疾病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

患者等是否适合泡脚,请咨询专业医生。

02“针”
针刺肾俞,关元,气海,内关穴等,以补益肾阳,调理气血。

03 “灸”
大雪节气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养生方法,利用温经通络的药物敷于相应的部位。以其温热作用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等,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04 “贴”

大雪时节,建议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使用三九贴,以扶正温阳,养阴益气。

大雪养生的注意事项

01、早睡晚起,去寒就温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季天地阳气潜藏,冬季的养生不要扰动阳气,早晚起居应早睡晚起。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人体的温热,晚起以养阴气,等到日出而起,以固护人体的阴精,来养精蓄锐,涵养阳气,固护阴精,顺应冬季阴阳运变的规律进行养生,促进人体的阴平阳秘。

大雪时节,气温下降,天气寒冷,应注意保暖,去寒就温,避免风寒之邪对人体的侵袭,尤其注意头部、胸腹部和足部的保暖,不要受寒。中老年人群需预防因受寒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慢支等肺、呼吸道疾病和胃肠疾病等。室外的活动和运动应以太阳出来之后为宜,户外运动的时候要注意保暖,可以采用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相对和缓的运动方式,注意不要让皮肤开泄发汗而蒸腾消耗人体的阳气,同时避免皮肤腠理开泄而感受风寒。

02、调养脾胃,利于进补

冬季是进补的好时机。天地自然的运化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与天地自然的运化一体同步,秋季人体的阳气回纳收敛,冬季人体的阳气向脏腑内收潜藏,故顺应人体阳气向脏腑收藏之势,冬季进补最有利于滋补脏腑,尤其是补养肾气,故特别提倡冬季进补。食补是冬季进补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温补阳气、补肾、养肝、养阴益精的食物,来养阳滋阴、补肾益精、补益脏腑,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同时有利于来年春天人体阳气充沛生发,更好地滋养和维护人体的健康。影响冬季进补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脾胃的运化吸收能力。脾胃健运,脾胃的受纳、消化吸收的功能好,则冬季进补补养脏腑的效果就好。故大雪时节,提倡重视脾胃的调养,以增进人体的消化吸收能力。具体的调养方法,可以食用糯米红枣板栗粥、小米山药枸杞粥等食疗养生粥进行食养,按摩中脘和神阙等中焦、腹部区域,艾灸中脘、足三里、脾胃腧等穴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调养脾胃,促进其运化功能,来促进气血的化生,促进清阳之气向脏腑的输布,更好地滋补脏腑,有利于整个冬季的进补。以产生更好的补养效果。

作者:陈贞冲 副主作中医师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来源: 健康生活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