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承办的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脑机交互与脑机智能”专题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主席由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陈霸东和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唐贤伦担任。本次专题论坛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脑机接口技术在医疗康复、行为解码、脑纹识别、视觉编解码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最新进展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此次出席论坛的嘉宾包括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教授、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勋教授、华南理工大学俞祝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小平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何晖光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孔万增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唐贤伦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徐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霸东教授。
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作了题为“脑机接口范式设计、算法优化及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金教授针对运动、意识障碍病人的神经功能重塑问题,介绍了多种诱发脑机接口和运动想象脑机接口的范式设计,识别算法优化及其应用,并研究开发了对应的新型生活辅助技术和康复性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金晶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勋教授作了题为“神经信号处理与分析”的学术报告。陈教授从多重集和多模态两个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联合盲源分离和深度特征表示的神经生理信号分解、关联、融合方法及其相关应用,探讨了如何有效分离复杂干扰信息、解析潜在共性信息、挖掘异质互补信息,以达到克服干扰、求同存异、融合互补的效果。
陈勋教授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俞祝良教授作了题为“稀疏贝叶斯学习在端到端脑电图解码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俞教授围绕端到端脑电图解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脑电图定制机器学习工具来解码大脑活动,该解码算法能够产生神经生理学上有意义的时空模式,推进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
俞祝良教授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王小平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忆阻的类人情感生成与演化电路”的学术报告。王教授从类脑智能出发,利用具有记忆功能的忆阻器,从生物机制和信息处理两个角度建立了多模态类人情感生成模型,利用多模态多维度信息动态映射机制,设计了多信息融合的“自调节-外刺激”的情感学习算法,探索了情感机器人的类脑情感学习、生成和演化系统。
王小平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何晖光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修复及重建”的学术报告。何研究员针对青光眼患者,从脑网络同步性的角度,加强了如何通过调控脑网络进行视觉修复的理解。此次报告还介绍了何研究员团队在视觉神经信息编解码方面的工作,从视觉系统与外界视觉刺激信息之间的映射模型,探索大脑视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和机理。
何晖光研究员作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孔万增教授作了题为“跨任务、跨时段脑纹识别研究”的学术报告。孔教授从跨任务和跨时段两大方面阐述了脑电身份识别研究,通过相位同步构建脑网络,利用矩阵低秩稀疏分解思想提出了任务无关的脑纹识别研究。通过解耦表征、多源域自适应等方法实现了跨时段脑纹识别。
孔万增教授作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唐贤伦作了题为“基于生物电信号的运动意图解码、交互与控制”的学术报告。唐教授围绕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介绍了脑电信号、表面肌电信号和眼动信号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以及助老助残机器人控制。此次报告还阐述了脑电信号的图数据表示,以及区域卷积网络、多尺度混合网络等特征提取和意图识别算法。
唐贤伦教授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徐鹏教授作了题为“面向智能交互的个体行为解码技术”的学术报告。徐教授从大脑在高级认知过程信息加工中体现出的网络特性出发,介绍了从低信噪比脑电信号中可靠的构建不同层面网络的方法,并根据挖掘出的相关辨识信息对多种个体行为进行了可靠预测。
徐鹏教授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陈霸东教授作了题为“基于信息论学习的脑机接口与类脑计算”的学术报告。陈教授从信息论学习方法出发,介绍了信息论学习的基本原理和范式,阐述了新的学习准则与方法,并探讨了信息论学习在脑机接口与类脑计算中的应用。
陈霸东教授作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韩军伟作了题为“自然范式神经编解码技术及应用”的学术报告。韩教授根据自然刺激下的神经编解码技术,利用非侵入的磁共振功能成像手段,探索了大脑理解多媒体的工作机制。
本次“脑机交互与脑机智能”专题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从事脑-机接口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们提供了学术交流的有效平台,拓展了脑机交互与脑机智能研究的交流渠道,有利于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理论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 中国自动化学会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