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知道更专业的民航业内知识吗?

你想知道更全面的民航工作的方式与方法吗?

你想知道更准确的民航发展方向吗?

空管,一个神秘又至关重要的部门,关于它,大家总是充满着好奇。

(1)四强空管的内容是什么?

2018年民航局冯正霖局长指出,要全面加大“强安全”、“强效率”、“强智慧”、“强协同”的“四强空管”建设力度,努力实现空管高质量发展。

“安全空管”--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空管是对空管工作的底线要求,是空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效率空管”--效率是行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体现,是空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空管发展的重要任务。

“智慧空管”--智慧是行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是空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空管发展的技术支撑。

“协同空管”--协同是行业系统性运行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空管高质量发展的必要环境和条件。

安全为首,效率引领,智慧构建,协同发展,“四强空管”是当代空管人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建设新时代民航强国的历史责任,是引领空管系统走出瓶颈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发展建设的主要任务与根本途径。

(2)空管未来的发展特征是什么?

空管是高度依赖技术进步的行业,空管未来的发展也将是智慧式的发展,智慧空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特征。

一是基于航迹运行将是未来空管发展的核心技术。基于航迹运行将以飞行安全生命周期为基础,提升飞行的可预测性,促进空管系统管理更加精细化。

二是信息技术在未来技术发展中将发挥作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将空管运行的各方面要素数据储存并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依靠云计算迅速实现无缝连接和全景化集成。大数据技术也可以将空管运行数据分析得更深入、更彻底,特别是在空管性能评估及性能改进上大有空间。

三是管制智能化能将管制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出错率,提高效率。未来空管智能技术将地面管理自动化系统与飞机的控制自动化系统结为一个整体,发展形成空地一体化的管制框架,实现数据通信取代语音通信。精确计算取代人工计算,以智能化方式自动给出管制解决方案。

(3)为什么要对尾流进行重新分类?

尾流是飞机机翼在产生升力时伴随产生的漩涡,飞行中,若前后两架飞机间隔太近,前机尾流会对后机造成不安全影响。国内外民航管理机构将航空器按照重量进行分类,然后给出不同机型类别组合下的间隔值,以保证飞机的安全。但同时,如果这个间隔值过大,将影响空域的使用效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了提高空域使用效率,增加机场的起降容量,我国民航提出了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方法与间隔标准(RECAT-CN),进一步缩减了部分组合下的间隔值。广州和深圳机场从2019年12月5日起开始启动RECAT-CN管制实验运行工作。从2020年12月31日,进一步扩大到北京两场、上海两场、昆明、西安等十二个机场运行验证。

(4)点融合进近运行模式有哪些优势?

在进近和终端区内,管制员调配进场航空器的着陆次序,规划航空器运行航迹,以达到跑道容量有效利用、延误最小等目标,即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运行效率。目前,管制员主要通过开环指令对航空器进行雷达引导,使航空器满足安全间隔和进场排序的要求。雷达引导的随意性和经验性较强,产生航迹具有较高的不可预测性,跑道资源未能最大程度利用,同时会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

点融合进近是欧洲航行安全组织实验中心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运行模式。与传统的开环指令引导相比,点融合进近为管制员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进场排序航线,提高了航迹的可预测性,进场航迹灵活但可控,管制员只需要发布转向融合点的指令,管制通话负荷大幅下降。同时,点融合进近模式可以使航空器实施连续下降,降低航空器的燃油消耗。目前,我国上海、广州和深圳率先采用了点融合进近模式,运行安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5)什么是基于航迹的运行(Trajectory Based operation,TBO)

基于航迹的运行(TBO)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在全球航行计划(GANP, Doc9750)中提出的关键概念之一。TBO是以航空器安全运行周期的四维航迹为基础,在空管、航空公司、机场、航空器等相关方之间实时共享和动态维护航迹动态信息,进而实现多方协同决策。在TBO的概念下,利用自动化的航迹信息共享交换,可以实现空管的精细化运行,更好地履行现有的管理角色和责任。

在我国,民航局和科技部设立项目开展初始阶段基于航迹运行的研究,重点实现针对单架航空器的地空数字化管制、空地航迹协商和定时准确到达等。2019年3月,完成了初始四维航迹(i-4D)演示验证,该验证由一架空客A320neo飞机在天津与广州之间成功完成。配备i-4D技术的飞机在本次演示验证飞行中的飞行轨迹全程与地面保持同步。此次飞行是亚太地区首次针对未来空管四维航迹运行技术开展的试验飞行。

(6)远程塔台建在哪里?

塔台是机场里最高的建筑,用来管理飞机起降的地方。塔台管制员通过肉眼观测飞机及其他人员、车辆的位置,并实施管制指挥。

远程塔台(Remote Tower)利用现有传感实现对整个机场运行及周围环境的监视,并且把监视信号引入到指定地点,实现远程异地管制。

远程塔台技术可以为偏远地区的小型机场提供远程管制服务,也可以为大型枢纽机场提供应急备份服务。

目前,我国民航空管已布置在云南、广州等地开展远程塔台应用试点。

(7)如何使无人机运行无缝融入空中交通管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天空中,如何使无人机与现有的载人航空器融合运行成为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有一种持续的整体方法,协调一致地促进整体空域的空中交通管理发展。

目前的重点主要在于哪些无人机可以在哪里和在什么条件下运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在大多数情况下依据重量、运行类型(目视视线(VLOS)/目视视线之外(BVLOS))和地面人口密度(城市/市郊/农村)进行细分。

未来飞行在高空空域的大型无人机将主要将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这通常与有人驾驶飞机按仪表飞行规则飞行的方式相同。中小型无人机则主要在低空空域内自由飞行。相应的,也就出现不同的空中交通管理方法。

为实现无人机无缝融入空中交通管理,可分以下阶段逐步推进:第1阶段使大型无人机能够在高空空域中按仪表飞行规则运行,并通过故障、检测与规避系统提供与协同交通相关的避撞和态势感知能力。第2阶段使无人机在所有空域中按照仪表飞行规则运行,并通过故障、检测与规避能力实现与各类空域中协同和非协同IFR/VFR交通的整合。在该阶段,无人机与空管部门的通信将采取合适的体系结构以满足完好性和安全要求。第3阶段使无人机将在各类空域中按仪表飞行规则或目视飞行规则运行,并与协同和非协同交通安全整合。

(8)北京大兴机场为何能在低能见度天气下正常运行?

在由天气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中,低能见度的影响占很大比重。大兴机场综合运用HUD(平视显示器)技术、盲降系统IIIB类运行和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于控制系统(A-SMGCS),具备决断高度低至15米,跑道视程低至75米的起飞和着陆保障能力,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HUD技术和盲降系统IIIb类运行分别帮助航空器实现低能见度下的起飞和着陆,而A-SMGCS系统主要实现在地面对航空器的引导。A-SMGCS共分五个等级,大兴机场的四级系统除了可自动识别航空器在跑道和滑行道上潜在的运行冲突并发出告警外,还可以规划滑行路线,并通过地面灯光提供滑行引导,实现了地面滑行的智能引导和管控。

(9) 数字化情报服务AMDB(aerodrome mapping database)业务是什么?

AMDB即机场制图数据库,是描述机场拓扑的地理信息(GIS)数据库,其由两部分数据构成:一是采用点、线和多边形建模的机场几何特征信息;二是描述机场元素的特征信息,包括标识、场面特征及数据精度等。通过对机场地理信息构建标准化的机场制图数据库,AMDB主要针对机载合成视景 (synthetic vision systems, SVS) 和电子飞行包 (EFB)将跑道、滑行道、机位可用状态等动态信息与机场数据库的自动整合,可有效增强用户态势感知或者补充场面导航的各种应用,实现航空器的地面滑行跟踪,还可结合终端区障碍物、航班领航计划、运行限制、AMDB滑行路由等功能,实现机场场面的智能引导和运行分析,有效提升场面运行安全和效率。

AMDB还可与数字化航行通告应用相结合。实现机场资料(静态)与航行通告(动态)的深度数据融合,实现跑道、滑行道、停机位、灯光、机场设施设备等可用状态变化的数据驱动和图形化展示,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接口服务,为用户提供多元精准的矢量信息。

(10)航空气象的作用及未来发展如何?

天气是影响航班正常最主要的原因,2020年在所有影响航班正常的因素中占比已经到达57.3%。航空气象就是通过精密的气象探测、精准的天气预报、及时的气象信息为航空运行提供服务,以减少天气对运行的影响。未来航空气象将充分利用先进的气象观测设备,加强机场、终端区及航路上的气象探测能力,依托数值天气预报等先进的客观化预报技术提高航空气象的预警预报能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强航空气象与运行决策和流量管理的融合,为国内外不同的航空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定制化的服务,助力提升航空运行的正常和效率。

(11)航空气象是如何为空中交通管制运行效率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

为了减少恶劣天气对航空运行的影响,提升空中交通的通行效率,提高航班运行的正常率,必须加强管制与气象的深度融合,必须加强流量管理系统与航空气象信息的融合。

做好两个融合的关键,一是建立并强化协同决策机制。航空气象人员深度参与到空管运行和民航协调决策中,提供精准、及时和具有针对性的航空气象服务,决策人员要强化气象服务产品应用的有效性,制定科学有效的运行决策,提高航空运行效率。二是要将航空气象信息集成融合到管制和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中。通过对气象信息进行自动客观解析,将天气对航班运行和空中交通流量的影响进行定量化评估,根据机场、终端区、扇区、航路容量和流量评估等模型提供有序、可行的航空运行解决方案。

来源: 民航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