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误吞异物或怀疑误吞异物前来拍片的孩子,没有区别能力的儿童常因好奇心误将各种玩具、硬币、果核、电池、纽扣、磁性异物等放入口中,不慎误吞。那么,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预防和对待儿童误吞异物这类突发事件呢?


一、如何判断儿童是否误吞异物?
如果年龄稍大的儿童自述误吞异物,或家长目击儿童吞入异物,且异物尚未排出,则可认为儿童误吞异物。若无以上病史,但儿童出现临床症状,如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咳嗽、异物感、咽喉部疼痛、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流涎、腹痛等时,应警惕存在误吞异物的可能。
二、发现儿童误吞异物应该怎么做?
立刻给儿童禁食,并且尽快去医院就诊,家长切不可盲目自行处理,如硬吞饭团、韭菜、馒头等食物。对于明确误吞了纽扣电池的儿童(>1岁),建议可早期给儿童服用少量蜂蜜(对蜂蜜过敏者不宜采用此方法),可降低食管损伤严重程度并改善预后。就诊时详细告知医生患儿是否有异物误吞史、异物类型、大小、数量、形状、误吞时间、最后进食时间、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既往病史。家中如有与误吞异物相同或同类物品,建议就诊时一同携带。
三、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1)X线、CT或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和数量。(2)血常规、凝血功能和感染相关疾病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可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以及为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3)其他还有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医生将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类检查评估病情。
四、有哪些治疗方式?
(1)对于误吞直径小于2.5cm、长度小于6.0cm异物的患儿,如果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异物移动,推荐进行随诊观察。随诊观察期间家长需密切监测患儿的粪便或呕吐物,以判断异物是否排出,期间不要给患儿服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如红霉素、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和可能影响粪便颜色的药物(如铁剂及铋剂等)或食物(如红心火龙果、鸭血等)。如患儿突然出现呕吐、腹痛、发热、便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2)对于出消化道内无法自行排出,且未伴随严重并发症的异物首选内镜手术。(3)对于内镜手术取出失败、并发症预防失败或出现完全梗阻、严重穿孔、形成瘘管以及由此引发其他严重并发症时,需尽快进行外科手术。
五、如何预防儿童误吞异物?
(1)家长需认真教导儿童不要将物品放入口中。(2)日常各种小物件(如硬币、纽扣、电池)等放到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尽量选择体积较大、无锐角和磁性的玩具,儿童玩玩具时家长应在旁陪同看护,玩后及时收纳。(3)给儿童准备食物时应倍加小心,避免将鱼刺、碎骨、果核等混入食物中。儿童进食是教导其充分咀嚼后再下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儿科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患者与公众指南联盟. 中国儿童消化道异物管理指南(患者与公众版,2022)[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6):401-414.

来源: 倪小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