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爱国主义教育馆 苏青 摄

“1947年12月,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迁到井陉矿区办学。1948年8月,学校更名为华北大学工学院后,继续在井陉煤矿为解放区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培养革命人才。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高校。1949年8月,根据中央的命令,华北大学工学院迁至北平,后更名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定名北京理工大学。”

这段文字是从“井陉县爱国主义教育馆”展示墙上摘抄下来的,它简要记录了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华北大学工学院在井陉近两年的办学历史。2023年9月15日,走进这座一个月前刚开放的红色场馆,看到上面这些熟悉的文字和老照片,我自然倍感亲切。

井陉县隶属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因地形而得名,素有“天下九塞第六塞,太行八陉第五陉”之称,是历史上韩信以少胜多的“背水之战”、彭德怀领导的“百团大战”发生地。当地干部告诉我们,北京理工大学办学旧址位于矿区第一小学,离这里还有近30千米;由于午饭后还要驱车赶回北京,因此没时间去旧址瞻仰,只得留下遗憾。

作为2023年全国科普日的重要活动,“井陉县人工智能科普研学基地签约启动仪式”这天上午在井陉县科技馆举行,我是随北京理工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兼校友总会会长杨宾教授一行来到井陉的。签约三方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井陉县人民政府和河北省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杨校长致辞并指出,北京理工大学历史上曾在井陉煤矿办学近两年,得到了井陉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帮助,为边区工业建设培养了400多名科技人才,共同为夺取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段历史将载入中国共产党教育史册。他表示,学校师生倍加珍惜这段历史,感恩老区人民的关爱,要用实际行动反哺老区人民。

井陉县科技馆 刘彦明主席供图

为打造好科普研学基地,签约仪式上,有6个教育基地同时落户井陉县科技馆,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河北省科协‘英才计划’联合培养基地”“罗庆生教授名师工作站”“河北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人工智能培训实践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创工作室”“河北省老年科技大学游学基地”和“河北省科技文化场馆联合体人工智能研学基地”。我曾经工作过的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分别向井陉县人工智能科普研学基地和罗庆生教授名师工作站捐赠科普图书。刘尚合、杜彦良两位在河北工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为“获‘共和国勋章’科学家手模墙”揭幕,把当天的活动推向高潮。

井陉县科技馆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县级科技馆,坐落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的龙王山公园旁,设计造型颇具现代感,已成为当地新的地标建筑。据该县科协主席刘彦明介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筹措资金2.2亿元于2022年2月开始兴建科技馆,当年10月建成并开始调试设备,202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全馆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布展面积7500平方米,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内设农业科技、工业科技、现代物流科技、青少年梦想科技等28个展示版块,漫步航天、科技影院、多维沉浸式展示等22个互动体验场景,以及可容纳500多人的科普赛事厅和300多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硬件条件优越。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创新机器人展演,该校特种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罗庆生教授以“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为题,给当地青少年做专题科普讲座,这也是合作三方签约后开展的首场科普活动。

出席签约仪式,参与揭牌活动,游览科技场馆,瞻仰红色基地,探源历史足迹,不禁感慨万分,特填《摊破浣溪沙》词一首,以表情怀。

“源探根寻赴井陉,图文新展寄深情。驻矿艰辛育才俊,沐光明。//基地智能签协议,名师授教领新兵。县校携手同促进,获丰赢。”

注:本文刊载于2023年9月22日《科普时报》“青诗白话”栏目。关注苏青“携诗远行”公号,您可阅读作者更多原创美文。

作者简介:

苏青,曾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编辑,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继续教育学院暨现代远程教育学院副院长,科技导报社副社长、副主编,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来源: 携诗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