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中型坦克是中国研制的中型坦克,参考苏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具有较强的火力、较好的装甲防护和机动性能,重量较轻,体积较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坦克战斗全重34吨,乘员4人,最大时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一门100毫米线膛炮,战斗射速4发/分钟、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两挺7.62毫米机枪,配有红外夜视仪,可夜间驾驶。车体首部和侧面的装甲较厚,炮塔成流线型,具有良好的抗弹能力。

1959年生产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产定型。该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结构基本与苏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60年代初,新型装甲钢的研制与应用为大批量生产59式中型坦克创造了条件。70年代,根据部队的反映及坦克技术的发展,逐步开展对59式中型坦克的改进,其间进行了很多试验型样车的研制,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发展工作。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产已经停止,但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和现代化工作仍在继续。

该坦克由车体和炮塔两部分组成。

车体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驾驶舱在车体前方左侧,车体中段是战斗舱,其上有炮塔,车体后部为动力传动舱,发动机横向布置。

炮塔为铸造件,车内有4名乘员,驾驶员位于车内左前方,便于向前观察;车长位于火炮的左后侧,炮长位置在车长位置的前下方;装填手位置在火炮右侧。车内携带炮弹34发,右前方炮弹架内有炮弹20发,左侧甲板固定有2发,右侧甲板固定有4发,炮塔右壁固定有2发,炮塔尾部固定5发,另有1发弹存放在炮尾下方战斗舱的底板上。安全门设在驾驶员座椅后方。

来源: 兵器知识博览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