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得知我家这样的情况能够申请获得‘听见春天’项目的公益救助,我如同绝处逢生,也感觉看到了‘声’的希望,在项目的帮助下,小女儿完成了手术,让幼小的她可以重新听到这个世界美好的声音。”9月27日下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院区举办的“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医患交流会暨耳鼻喉科义诊活动现场,患儿妈妈陈女士激动地表示。

广东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学教育基金会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联合举办“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医患交流会暨耳鼻喉科义诊活动,呼吁社会更多热心人士和企业关注和关爱失聪儿童。基金会理事长、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医院耳鼻喉科黄晓明主任及耳鼻喉科医护团队、捐赠方代表、患方受助家庭代表参加活动。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蔡延钊受邀出席活动。

听力残疾人数量居五大残疾人群之首

在“听见春天”医疗救助项目中,为部分患儿植入的人工耳蜗等听力设备是植入式听觉设备,可佩戴终身。本次项目资助手术的20名患儿均得到及时有效治疗,预后及康复效果都非常好。

耳鼻喉科杨海弟教授指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量是居视力残疾、肢残、智残等五大残疾人群之首。我国目前听力残疾者近3000万人;其中双侧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超过800万。每2000万新生儿中就有3万余名听力损害的婴儿诞生,这为语前聋患者。生活中亦有大量语后聋患者,如暴露于强大噪声环境中导致噪声性耳聋;暴露在有耳毒性的药物中导致药物性耳聋;因年龄和基因导致的老年性耳聋。听力损失不进行治疗的话,会导致难以恢复,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交。

各种耳聋都可通过听觉植入的方式提高听力

“对于新生儿来说,语前聋会导致语言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心理等问题,甚至出现“因聋致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成年人耳聋会导致其工作交流障碍,还有可能失去职场升迁的机会。老年人耳聋会导致老人被社会“隔离”,患抑郁甚至痴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杨海弟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各种耳聋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治疗恢复听力,不同原因导致的耳聋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杨海弟科普道,外耳与中耳出现问题,属于传导性听力损失,即声音传导出现问题,接收到的声音降低,可采用显微/耳内镜中耳手术、BAHA、骨桥和振动声桥方式治疗;内耳和蜗后(听神经与大脑)出现问题,属于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即察觉声音和声音传输出现问题。其中,耳蜗出现问题,声音不仅会降低,且失真、不清晰,采用药物、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方式治疗;对于耳蜗没有发育或者听神经出现问题的患者,可以通过听觉脑干植入方式治疗。

“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干预措施是植入人工耳蜗。”那到底什么是人工耳蜗呢?杨海弟介绍,人工耳蜗是取代内耳受损毛细胞(耳蜗),将声音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直接刺激听神经而产生听觉的高科技电子装置,主要用于双侧重度以上感音性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最佳植入时间为1-3岁,因为这个阶段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听觉中枢发育期。由于耳聋,听中枢长期不能接受声信号的刺激则会出现萎缩及听觉剥夺。一旦出现,使其重新恢复将非常困难。因此,一旦诊断明确,就要尽早接受人 工耳蜗植入治疗。语后聋患者时间可以放的宽一些,但同样越早进行人工耳蜗移植,效果也越好。“植入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最迟不应该超过15个月,我院最小植入年龄是6个月!”他强调。

此外,他说道,人工耳蜗双侧植入的效果要优于单侧植入。“单侧植入类同于我们单耳,在嘈杂环境或多人交谈时会听不清,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上学和读书。如果目前经济不允许,家长可以先给孩子做一边进行康复,2-3年后有条件在给孩子做另一侧。”人工耳蜗双侧植入“1+1>2”双耳聆听能刺激双侧大脑发育,儿童不光听力表现更好,音准也更佳,更重要的是双侧大脑发育也更平衡。

成年人也可植入人工耳蜗

成年人会因为外界的各种原因导致自己耳聋。这是在语言建立后出现的耳聋,因此也叫做语后聋。最常见的语后聋是突发性耳聋、噪声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大部分成人语后聋患者多选择配戴助听器,但是部分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即便是使用最先进的助听器也无法满足助听效果,这类患者最佳的选择是人工耳蜗植入。研究表明,65岁重度以上老年耳聋者植入人工耳蜗言语知觉明显改善。

那么,人工耳蜗植入之后就可以正常交流了吗?杨海弟回答,人工耳蜗信号是一种电信号,与常人听到的声音是有一定区别的。对语前聋的患儿来说,人工耳蜗开机后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声音,听觉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依次分别是察知声音、分辨声音、识别声音和理解声音,所以较语后聋患者要更多的听觉言语训练。成年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并不能马上适应人工耳蜗的电信号,可能会听不懂别人说话,因此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但原先的听觉经验和言语经验有助于整合两种不同的声音信号,所以成人人工耳蜗植入者通过训练可以更快地适应人工耳蜗的电子信号,提升听力康复和日常交流能力。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图 | 麦博 通讯员 黄睿 杨奕帆 刘文琴

来源: 广东科技报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