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由西青区档案馆、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指挥部文史组挖掘、整理、编辑的《明珠故影》西青历史影像集经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影像集精选了西青区档案馆挖掘、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西青老照片341张,且均配有文字介绍。其中,“古迹寻踪”“河淀旧影”“梦中里巷”“桑梓故影”“花卉记忆”等部分展示了杨柳青镇街巷、建筑、民俗等方面的历史;“文韵悠长”“地灵人杰”“丝路杨柳”等部分展示了有关杨柳青的古诗词、西青区历史名人、“赶大营”等影像资料。

杨柳青是一个集人文美与自然美于一身的运河古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古旧建筑、文化遗迹逐渐消失。2019年,西青区决定建设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恢复杨柳青的历史风貌。西青区档案馆倾注力量搜集和挖掘杨柳青及西青区的历史影像。首次发现了1959年拆毁的杨柳青天泉法师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西青段运河等老照片,都收录进了《明珠故影》影像集中,为今后研究古镇历史、发掘运河文化留存下了珍贵的史料。

文昌阁

文昌阁位于杨柳青旧镇东南,通高20米,为六角三层砖木结构亭式楼阁,供奉孔子、文昌帝君和魁星。旧时有“崇阁濛雨”之谓,是杨柳青十景之一。该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曾于明崇祯七年(1634)和清咸丰十年(1860)重修。旧时,文昌阁每层均有对联。第一层:礼乐技术,当时司命;文章定价,秋月华星。门额为“文昌阁”三字。第二层:辅世长民,天上星辰兼将相;致身竭力,人间忠孝即文章。横批:文教覃敷。第三层:迎春柳明星聚五,文义高照士无双。横批:华光射斗。光绪四年(1878),在文昌阁院内建崇文书院,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出了刘学谦、杜彤两位翰林。光绪三十一年(1905),崇文书院停办,开办天津县第二中学堂,不久亦停办。1938年,在文昌阁院内建天津县第六十一小学。1947年,改称文昌阁小学。1949年,改称和平街小学,1950年,与建设街小学合并,称杨柳青第五小学。1987年,文昌阁被列为西郊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中国成立后的1965年、1984年先后进行过修缮。2001年,杨柳青第五小学迁出,西青区对文昌阁进行了大规模修缮。

21世纪初的文昌阁(于培福拍摄)

20世纪40年代的文昌阁外景(周杰提供)

20世纪90年代的文昌阁(西青区档案馆提供)

20世纪50年代的文昌阁(冯宗旺提供,冯立彩化)

20世纪30年代的文昌阁(西青区档案馆提供)

20世纪30年代的文昌阁旧影(取自《天津商报图画半周刊》1930年第1卷第13期)

20世纪40年代文昌阁(西青区档案馆提供)

20世纪30年代的魁星阁(即文昌阁,自《冀察调查统计丛刊》1937年第3卷 第2期)

20世纪40年代,文昌阁外小桥(周杰提供)

20世纪40年代文昌阁院内俯视图(周杰提供**,冯立彩化****)**

20世纪40年代的文昌阁(周杰提供)

编辑制作:杨茂枫 李沐檀 摆丽丽

监 制:杨鸣起 郭卫红

本栏目由:

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

天津市口述史研究会赶大营专业委员会

天津市西青区档案馆

《今晚报》副刊部

天津市西青区融媒体中心

新疆《伊犁老故事》编辑部

新疆天津商会

华侨城北方集团

天津瓷艺园艺术馆

天津百味年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办

来源: “西青档案”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