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微课堂今天又又又又开课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依然是钱币,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乾隆通宝·乌什局(早期宽缘大版),直径27mm,重6.7g。钱正面为汉字“乾隆通宝”四个汉字直读,钱背面穿左为满文 “乌什”,穿右为老维文 “乌什” 。现藏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乾隆三十年(1765年)清政府指示各城驻扎大臣以乌什为南疆汇总之地。阿克苏铸钱局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迁往乌什,乌什铸钱局成立。嘉庆四年(1799年),由于乌什作为南疆中心已经无法适应形势需要,再加上乌什本身铜矿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因此裁撤了乌什铸钱局,又恢复了阿克苏铸钱局。
乌什铸钱局从成立到裁撤,铸钱年限共计三十四年,所铸钱币仅有乾隆通宝小平钱一种,其厚薄轻重差异悬殊。因在乌什铸钱局铸钱期间,钱币的重量发生了两次减重。
**乾隆通宝·乌什局(早期窄缘厚版),直径25mm,重6.4g。**现藏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第一次减重是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由于铸币的原料受到限制,而南疆人口不断增添,民间需求量增大,以及政府、军队开支繁多,形成了钱少不能流通的状况。于是在铸钱时将原来的一枚重二钱(7.46克)减为一枚重一钱五分(5.6克)。
**乾隆通宝·乌什局(后期减重钱),直径25mm,重3.6g。**现藏于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 第二次减重是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又将每一枚红钱的重量由一钱五分(5.6克)减至一钱二分(4.47克)。
乌什局在其铸钱的过程中,所铸钱币的厚薄轻重差异悬殊,早期的厚版钱重达7克以上,而后期的减重钱只有3.2克,两枚还顶不上早期一枚重。
乌什铸钱局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后期减重钱的大量铸造也缓和了市面上钱少不能流通的矛盾。但是,红钱的不断减重,却又引起了红钱不断贬值的严重后果。钱币的贬值必然造成物价的上涨,对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必然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乌什铸钱局成立不久便停铸。
来源: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