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核司令”,在核武器研制和试验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唯一一位拥有国家六大荣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改革先锋”称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人。他扎根戈壁二十载,隐姓埋名为国铸器。他就是程开甲。

2023年8月3日,是程开甲诞辰105周年纪念日,让我们一起缅怀他。

点击播放视频

坚守初心,科学报国

1918年8月3日,程开甲出生于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祖父程敬斋为程家未来的长孙取名“开甲”,意为“登科及第”。程开甲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13岁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19岁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然而,此时的中国正饱受战火荼毒,学校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断搬迁。中华之大,竟然没有一个能安放书桌的地方,那份悲愤和苦楚,让程开甲刻骨铭心。从那时起,“科学救国”的信念便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1946年,程开甲在李约瑟博士的推荐下,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他幸运地成为了著名物理学大师波恩的学生。1948年,程开甲获得博士学位,在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任研究员。他始终认为,回到家乡,报效祖国才是他的出路。新中国成立后,他便放弃了英国的优厚待遇,义无反顾回到了祖国。

一辈子跟着党,一切交给党

回国后,程开甲被安排在南京大学工作。当时,南京大学的教授很少,他作为归国高级知识分子,被学校定为二级教授。但他在填表时,执意不要二级,只肯领三级的薪金。他说:“国家还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我这份薪金够用了。”

1952年,程开甲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6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程开甲用自己的一生兑现了在入党申请书上写下的誓言:“一辈子跟着党,个人一切交给党。”

1960年,国家一纸调令,程开甲加入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党需要他,他便去做。此后,他的名字走入国家绝密档案。

扎根戈壁,为国铸盾

1960年,程开甲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参与原子弹研制工作。他通过对高压状态方程和化爆试验的研究,在国内第一个计算出原子弹爆炸时弹芯的温度和压力,为核武器爆炸威力的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原子弹内爆机理研究中,他解决了起爆冲击聚焦的设计问题,为强单体结构设计与加工精密度提供了依据。

1962年,正当程开甲在原子弹理论攻关上取得重大成绩时,组织上又一次安排他转入另一个研究领域——核试验。11月,程开甲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此后,他投笔从戎走进大漠,投身于核武器研制试验。

在核试验的历程中,程开甲是中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对于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何种方式爆炸的问题,他提出用铁塔来实施,以后再采用空爆的方式。他设计的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确保了首次核试验任务的圆满完成。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空投氢弹试验成功,他提出改变飞机的飞行方向,保证了投弹飞机的安全。1969年9月,首次平洞地下核试验成功,他设计的回填堵塞方案确保了试验工程安全。1978年10月,首次竖井地下核试验采用他的方案获得成功。人们习惯地称这位科学家为“中国核司令”。

二十多年间,程开甲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等30多次试验。每次核试验任务,他都会到最艰苦、最危险的一线去检查指导技术工作,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爬进测试廊道、测试间,甚至最危险的爆心。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为中国核武器的研究和核试验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勇攀高峰,无私奉献

87岁时,程开甲亲笔写下:“科学技术研究,创新探索未知,坚韧不拔耕耘,勇于攀登高峰,无私奉献精神。”这正是他一生所坚持和奉行的,也是他科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百岁之时,回溯过往,程开甲曾直言:“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功勋赫赫。2018年11月17日上午,程开甲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程开甲以身许党报国的赤子之心,终生为国铸盾的奋斗情怀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前行。

原宝工作室出品

策划 | 马世玉 赵沐沐

图文 | 赵沐沐

海报 | 裴可

视频 | 史佳灵

说明 | 本文由中国原子能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来源: 中国原子能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