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疾病≠心身疾病

不要混淆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和身心疾病不是一类病。

同样是高血压,症状相同,都表现为血压高、头晕、性情急躁、失眠等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共存,有的诊断为身心疾病,由躯体疾病导致心理疾病,有的却诊断为心身疾病,由心理疾病导致躯体疾病,治疗方案也不同,有什么不一样吗?治病不治因,百病体内侵;治病先治因,病去又见轻。

比如,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别情绪与躯体感受的能力、幻想和想象力、通过思维表达内在的态度、感受、愿望和欲念的能力。当人们不能适当地表达情绪、缺少幻想时,就存在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愈严重,愈缺乏幻想和想象力,很少做梦,对梦的回忆愈差,且少象征性意义;思维愈过于具体而僵化,缺乏创造性,创新意识差,不利于健康;愈易把精神痛苦表达为躯体不适,导致自己在精神科以外反复就诊和检查,难有结果,甚至引起医源性疾病;愈不能正确表达躯体症状,导致躯体疾病的误诊;愈易患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神经性厌食等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愈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愈易患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愈易患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瘙痒症、湿疹、斑秃、银屑病、多汗症等皮肤的心身疾病;愈易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肥胖症等内分泌代谢性心身疾病;愈易患偏头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神经系统心身疾病;愈易患阳痿、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背部肌肉疼痛等泌尿及骨骼心身疾病;愈易患月经紊乱、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更年期综合征、性冷淡、不孕症等妇科心身疾病;愈易患肺结核等躯体疾病;愈易患神经症、物质依赖、躯体化障碍、精神性疼痛、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隐匿性抑郁、性变态、神经性呕吐、人格障碍等精神障碍;愈不宜使用精神分析、精神动力性心理治疗、领悟治疗等分析性心理治疗。

述情障碍正确的治疗措施:首先让自己了解述情障碍的性质,懂得自己的情绪体验,区别躯体症状和情绪反应;然后用行为治疗、松弛治疗、自我训练和暗示疗法;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辅助治疗。

述情障碍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而是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较易产生的心理特点;或者为其继发症状;并与某些疾病的预后和治疗有关。因此,了解它有助于确定自己是否适合健康,并有助于疾病的诊治,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自己有相对稳定的、作为一种人格特质且具有个体差异的焦虑倾向,是一种经常性的情绪体验。自己的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程度愈重,也就是说,自己长期处于负性即指消极性质的情绪体验状态,愈容易使自己患心身疾病。需要进行心理调适和行为矫正。

自己的负性情绪经常性的情绪体验愈少,经常性的特质焦虑程度愈轻,愈对自己的心身健康有利,愈能减少健康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以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

自然情况下,状态焦虑略低于特质焦虑;应激情况下,状态焦虑高,放松时低,而特质焦虑分数不受影响。

特质焦虑主要用于评定人们经常的情绪体验。可广泛应用于评定内科、外科、心身疾病患者的焦虑情绪;也可用来筛查高校学生、军人和其他人群的有关焦虑问题;以及评价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

不要以为没有焦虑就不存在问题,没有焦虑,但仍有可能存在犹豫与回避行为。主观焦虑与其行为表现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要区分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

特质焦虑在一般人群范围内只反映出自己处于经常性焦虑情绪状态的正常反应,并不说明自己没有焦虑情绪。

对于任何重大变故和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都要保持稳定心理状态和达观处世态度,顺应事物自身规律去解决问题。对外界各种事物的刺激,顺其然而适应,既来之,则安之;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要顺之而去。思想上,把事情看得淡一些;行动上,脱离导致不良情绪环境。做到自我心理调适,自我心理平衡,自我创造良好心境。对于心理障碍等心身疾病的患者,有非常好的保健疗效。

提高认知法。及时缓解并处理好心理压力,减少心理紧张导致心身疾病。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视角,常会看到另一番景象,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心理压力也就迎刃而解了。

生活事件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或转归有密切关系。但是同样的生活事件、同样的精神刺激量、同样的影响程度对不同人产生的精神负荷不一样,对不同人心身健康的影响也不一样,不管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也不管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他们对事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惟有个体实际感受到的精神紧张才对健康构成真正的威胁。

音乐治疗易于疏泄自己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可以解除因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

类似相同字、顺序不同、意思相异情况有很多,比如:

血压高≠高血压

后者是疾病名称,前者是表现的症状。血压高不一定是高血压疾病,有可能一时情绪激动,导致血压骤升;而高血压也不一定一定血压高,因可能是药物暂时控制至血压正常。

早期肿瘤≠肿瘤早期

同样是肿瘤,有的诊断为早期肿瘤,有的诊断为肿瘤早期,有什么不一样吗?

早期肿瘤指还未形成大量恶化的细胞,肿瘤早期指还未转移。

来源: 杨师的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