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力“出圈”,为科普“加冕”。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在全市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4月28日,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启动了“蓉遇科普·2023”推选活动,面向全市征集科普人物、科普图书、科普数字作品、科普活动、科学美空间等五类科普典型。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目前,活动即将启动初评工作。

据悉,“蓉遇科普·2023”推选活动的开展旨在凝聚科普业界智慧,充分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活力,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大格局,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提升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活动一经发布,吸引了近千家单位了解咨询,众多单位积极申报,其中不乏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四川省气象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博物馆等“科普大咖”单位,成都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等市级科学素质成员单位积极组织申报,推荐了多个优秀科普典型,市教育局还专门组织初评,遴选出多个科普典型参加推选。截止申报结束,活动共吸引354个项目申报,年度科普人物(团队)数量更是突破了120名。

据统计,与去年相比,今年的申报项目中“新面孔”明显增多,相关科普典型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更大,作品质量、专业度也有提升。

“科普作为‘破圈’利器,能打破‘隔行如隔山’的隔膜,能让公众分享新知识、共享科普红利。通过今年的申报项目我们发现,当前全市科普事业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有越来越多‘新鲜血液’加入我市科普队伍,让科普事业生生不息。”成都市科协科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创新创作理念、创新表达方式,让科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我市科普工作的领军者。

《成都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8%,力争达到20%。近年来,成都市科协秉持“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理念,积极推进科普服务精准化、科普体验场景化、科普供给产业化、科普应用生活化、科普表达艺术化、科普传播专业化,突出“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提升,积极探索强化“科普之翼”的成都路径,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科普力量。

来源: 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