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染色体

第六章

人的6号染色体属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约171.115Mb,编码1055个基因(信息参考:Ensembl GRCh37,release 109 - Feb 2023 © EMBL-EBI),基因密度比值约为6.17;其短臂-p上一宽浅带区域明显区别于其它染色体特征(见图6-1箭头所指)。

从6号到12号染色体,以及X染色体均属于C组染色体,C组全部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2003年10月,经过8年努力后,英国威康信托·桑格研究所的安德鲁·蒙戈尔等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第6号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条染色体不但包含了导致大量疾病的基因,而且包含了对人体免疫系统至关重要的大量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 MHA)的基因,这组抗原基因紧密连锁,构成一个复杂的基因群,该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 MHC)基因,也称移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该基因群定位于6p21.3,全长3600kb,228个基因位点,128个功能基因(占免疫相关基因的39.8%)产物均具有免疫功能;是基因密度最高的一个区域,平均每16kb就有一个基因。

按照HLA基因座的定位和特点,可将其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基因区(见图6-2)。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布在人体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表面,是阻止并杀伤外来异物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物质。有的人对移植器官排斥反应强烈,有的人则很微弱,这与一个人的身体素质没有关系,完全取决于接受移植的人与捐赠器官的人之间的MHC有多大差异,差异越大,排斥反应越强烈,也就越不容易移植成功。孪生子之间的MHC没有任何差异,他们之间的器官移植成功率极高。

除自体移植或同系移植(一卵双生)外,随机同种异体移植物难免带有受者所缺的抗原,从而被受者免疫系统所识别而引起排异反应。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这种组织不相容性是临床输血与器官移植的巨大障碍。组织配型的原则是使供者与受者的ABO血型抗原和HLA抗原相同,或者供者没有受者所缺的抗原,这时受者的免疫系统没有“非己”抗原可识别,移植物就可以成活。

外伤、肾功能衰竭、肿瘤等情况导致双侧肾脏功能均丧失时,肾移植是目前选择的最佳治疗方法。肾移植的供体,选择来自亲属的肾脏的话,最好是同卵双生的同胞;其次是HLA全相同的同胞;再其次是HLA半相同的同胞或亲子之间。非亲属供者的肾脏的话,HLA抗原相同越多越好。如A、B、DR位点上抗原相同(见图6-2),则效果相当于HLA半相同的同胞。 机体对外来物如移植的肾(同卵双生除外)通过攻击、破坏、清除,来排斥异己,正常情况下,这对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在的器官移植手术后,机体对外来器官的排斥作用是难免的,为保证供体器官在受体更长久生存,降低排斥反应的常用药为:普乐可复、单克隆抗体以及辅助性免疫抑制剂。肾移植的成功率非常高,武汉同济医院的肾移植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肾、角膜、肝、脾、心、肺、肠等移植(非免疫活性细胞)临床均已实现。

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淋巴瘤等可以通过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化疗或放射治疗以破坏患者的异常细胞后,再把健康人的骨髓细胞(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患者,可达到治疗效果。造血干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受者对供者细胞识别(攻击),产生“移植排斥反应”。供者对受者也能识别,产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骨髓移植配型要求HLA的 A、B、C、DR全相同。以色列哈达萨医院通过将患者兄弟姐妹捐赠的供体细胞进行基因编辑,改造后的移植物和自体移植一样,可以达到100%的无免疫排斥反应。

待续

来源: 医学遗传学教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