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把一粒种子埋入土中,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的叶片会慢慢变深(绿色、蓝色等),因为深色的叶片吸收光和热的本领较强,光合作用能够为自身生长提供能量;它的根会深深扎根泥土或朝向有水的地方;它的鲜艳芬芳的花瓣,可以吸引昆虫前来采粉;通过叶面的蒸发作用,植物可以调节叶面温度,这样树叶就不致于因温度过高而灼伤;如果是生活在干旱的荒漠(仙人掌),它的叶会变化成叶刺,通过减小蒸发表面积来降低水分蒸发;另像爬山虎等植物,其卷须顶端会变成吸盘,依靠大气压吸附于墙壁或树干而向上生长,以沐浴更多的阳光、空气……植物的这种自组织、自发展的能力,体现了生命体与生俱来的一种生存能力、一种成长智慧。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根本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与自然越和谐的生物就越易生存;否则,就易被自然所淘汰,这是生物进化中的自然选择。物理学、化学、天体学等自然科学研究业已表明,宇宙万物的存在本质是对称、平衡、有序而和谐的,是互补相协的,是对立中的统一。爱因斯坦曾把物理之美归纳为简单、和谐、完善、统一。

和谐现象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社会和心理领域。我们所处的世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尽管林林总总纷繁复杂,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遵循各自的存在规律,形成和谐、有序、统一的整体。在深广的时空结构中,自和谐就是宇宙建构的秩序。人类发展的需要呼唤着和谐的回归。回归和谐有利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双赢共生共存,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保证世世代代自由全面永续发展。

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一方宇宙是和谐的。和谐的宇宙孕育了和谐的生命。处于和谐生命金字塔顶端的人类也注定是和谐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自我和谐主要包括主体和谐、空间和谐和时间和谐。

一、主体和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体——身体是主体唯一的物质载体;时间和空间则是主体不二的存在方式。

主体和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和谐:

(一)身心和谐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身体各脏器之间以及身心之间要和谐相处,各种营养元素、能量等要均匀、协调分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有自我平衡、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协调等医疗功能。人体的这种自我协调功能,是天生的、主动的、非条件反射式的客观行为,是大脑、神经、经络、血管等组织器官本能的行为。

机体某些器官的器质或功能性破坏,在能量代谢方面会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器官也会向大脑皮层发放恶性信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某些生理疾病,会合并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失调;某些所谓身心疾病往往伴随抑郁症状,如溃疡性和痉挛性结肠炎患者总是灰心丧气、愁眉不展。同样地,带有歇斯底里和神经症倾向的病人,由于容易接受暗示而破坏了机体的心理防御和免疫能力,从而导致器质性病变。

(二)爬行脑、情绪脑、意识脑的“三脑和谐”

附图2-1 爬行脑、情绪脑和意识脑

神经学家保罗•麦克利恩在1990年出版的《三体脑在进化》中详细描述了他的理论模型。我们现在看看这三部分脑以及它们的运行方式。(附图2-1:爬行脑、情绪脑和意识脑)

人类小小的颅腔内存留的是生命亿万年的进化遗址,每一段重要的进化历程都在人脑内刻下了时光的印记。

1.爬行脑。产生于距今二亿二千五百年至七千万年前的中生代,为旧皮质,又称原始(爬行动物)脑或“基础脑”,包括脑干和小脑,是最先出现的脑成分。对于爬行动物来说,脑干和小脑对物种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在爬行动物脑操控下,人与蛇、蜥蜴有着相同的行为模式:呆板、偏执、冲动、一成不变、多疑妄想,如同“在记忆里烙下了祖先们在蛮荒时代的生存印记”,无休止地复制着相同的行为方式,从不会从以前的错误中学习教训。这个大脑控制着身体的肌肉、平衡与自动机能,诸如呼吸与心跳。大脑的这个部分一直保持活跃状态,即使在深度睡眠中也不会休息。它关注的只有生存层面:食物、性、逃跑或攻击。

2.情绪脑。在爬行脑上面一层的中间部分,是伴随着一亿七千万年前古哺乳动物的出现而产生的情绪脑。这部分同样可以称作旧大脑皮层或中间脑(古哺乳动物脑),与大部分尤其是进化早期的哺乳动物脑相对应。位于边缘系统的古哺乳动物脑,与情感、直觉、哺育、搏斗、逃避以及性行为紧密相关,产生了诸如喜、恨、悲、乐、保护等情绪。它也是让你和配偶、孩子连接起来的那部分大脑。如麦克里恩所察,情感系统一向是爱恨分明的,一件事物要么“宜人”要么“不宜”,没有中间状态。在恶劣的环境中,正是依赖这种简单的“趋利避害”原则,生存才得到保证。

当这部分大脑受到弱电流的刺激,多种情绪(恐惧、欢乐、愤怒、愉悦、痛苦等等)便会滋生。虽然各类情绪在特定位置存留的时间很短暂,但整个边缘系统却似乎是孕育情绪、注意力以及情感(情绪主导)记忆的主要温床。从生理上看,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海马体以及杏仁核。它帮助人类判断事物的基本价值(例如你对某物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和特别之处(例如什么吸引了你的注意力),还有助于人类感知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创造性活动。边缘系统与新皮质有着千丝万缕的深入连接,二者联合操控着脑功能的发挥,任何一方都无法独立垄断人脑运行。

麦克里恩提出,教条化与偏执狂、自卑感、对欲望的合理化等行为倾向都可以在边缘系统中找到生物学基础。他认为边缘系统中蕴含的力量如果全部爆发,危险性实在不容小觑。按照他的理解,发出价值判断指令的指挥室,往往不是处于更高进化阶段的新皮质,而是边缘系统中相对低阶的古哺乳动物脑。前者产生的想法好不好、正确与否,都由后者来加以判断。

3.意识脑。在情绪脑的最上端也是最外层的新皮质部分,是三层脑中进化最完善的部分,就是我们说的大脑、大脑皮层、端脑等。它让你做出明智的决定、提前规划、控制自己的冲动。最重要的是,它让你客观而非主观地看待问题。

新皮质对应的是灵长类哺乳动物脑,人类当然包括在内。正是新皮质中所具有的高阶认知功能,令人类从动物群体中脱颖而出,有了意识,所以本书将其称为意识脑。人类大脑中,新皮质占据了整个脑容量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动物种类虽然也有新皮质,但是相对来说很小,少有甚至没有褶皱(意味着新皮质的表面积、复杂度与发达程度)。老鼠失去了脑皮质,仍然可以正常活动(至少从表面上看是如此),而人类一旦失去脑皮质,那他将与植物无异。

人的爬行脑、情绪脑、意识脑分三个阶段发展而来,高级的依赖前一级的发展。三级脑在出生时已经存在。由于在生命进化过程中这三级脑是按照时间先后一层层覆盖上去的,所以三者之间既有独立性,也有关联性。三级脑的运行机制就像三台互联的生物电脑,各自拥有独立的智能、主体性、时空感与记忆。每个脑通过神经与其他两个相连,但各自作为独立的系统分别运行,各司其职,所以,如何确保三者协调一致,就成了一个经常困惑人的问题。

一个吸食毒品之人,其情绪脑体验到的是快感,其意识脑体验到的却可能是罪恶,而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其爬行脑体验着生不如死……

假如你是一个“三脑和谐”的人,你便能够协调生存本能、情绪和逻辑思维过程。如果是这样,大脑的每个部分就能在正确的时间起主导作用,它们会互相合作、协调运转。如果你的三体脑够灵活,你就懂得变通,就能拥有弹性和适应能力,让你能应对生活中的任何突发事件,即使是大灾难或大变故。即使偶尔发生了特别大的事件,三体脑暂时失调,你滑进疯狂,也不会永远出不来。(待续)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出版《让心回家:系统主义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初探》,作者:李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