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其中害虫和天敌是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森林、田野、公园等多种生态环境中都能发现各种害虫以及以其为生的各种天敌的身影,它们相生相克,是各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而天敌昆虫在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一切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如何发生和调节的呢?
1.什么是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是那些以有害生物为生的昆虫的总称,可分为捕食性昆虫和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体型一般比猎物大,通过迅速出击或者伪装伏击等方式捕获猎物后,吞噬猎物的身体或吸食其体液,以满足自己的生长发育所需。捕食性天敌的成虫和幼虫通常均为肉食性,都在猎物的体外活动,一生中需捕食多头猎物才能完成其发育,例如瓢虫一生可以捕食上千头蚜虫才能完成其生长发育。
寄生性天敌昆虫一般较寄主小,基本都是以其幼虫寄生,在单一的寄主体内或体表发育,随着寄生性幼虫慢慢长大,寄主也被杀死或毁灭。寄生性天敌昆虫成虫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以花蜜或寄主体液为食。寄生性天敌昆虫不同于寄生在脊椎动物体上的寄生虫,如虱子、跳蚤等,后者不会导致寄主死亡,一生都在寄主身上生活,个体与寄主差异过大,可以更换寄主,所以寄生虫并不是寄生性天敌昆虫。
2.天敌昆虫包括哪些类群?
捕食性天敌昆虫范围广阔,常见的类群主要有蜻蜓、螳螂、捕食性蝽类(水黾、猎蝽、姬蝽、花蝽、益蝽亚科昆虫等)、脉翅类昆虫(粉蛉、褐蛉、草蛉、蚁蛉等)、捕食性鞘翅类(虎甲、步甲、肉食性瓢虫等)、捕食性双翅类(食蚜蝇、斑腹蝇、食虫虻、蜂虻、食虫瘿蚊等)、捕食性膜翅类(胡峰、土蜂、蚂蚁等)、捕食性鳞翅目类(部分灰蝶、举肢蛾、夜蛾昆虫的幼虫)。
图1 猎蝽捕食鳞翅目幼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寄生蜂主要有姬蜂、茧蜂、小蜂、旗腹蜂、细蜂、黑卵蜂、螯蜂、肿腿蜂、青蜂、蜾蠃、钩土蜂、土蜂等昆虫。寄生蝇主要包括头蝇、麻蝇以及寄蝇。此外还有一些鞘翅目昆虫如某些郭公虫和寄甲也是寄生性天敌昆虫。
图2 被茧蜂寄生的天牛幼虫
3.天敌昆虫如何控制害虫种群数量,保持生态平衡?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有植物、以植物为食的昆虫、以昆虫为食的昆虫,它们是整个食物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人类为了获取粮食,单一大面积种植某种农作物,造成某种害虫种群数量激增,成为害虫。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外来生物的入侵,本地暂时没有有效的天敌进行控制,外来生物适应了本地环境后种群数量激增,成为害虫。
首先从单一的天敌和害虫的关系上看,害虫的数量上升,自然条件下会引起某种天敌的种群数量变化。天敌具有跟随现象,即害虫发生初期,天敌的种群数量低,随着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天敌的种群数量也在加快上升;随着天敌的种群数量上升,害虫的种群数量会下降,随后天敌的种群数量又会下降,这样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其次优势天敌的作用功不可没,在一个以害虫为中心的食物网中,会有多种不同的天敌以害虫为食,包括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通常把可以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低密度水平的天敌看做优势天敌,这样的优势天敌因为成功控制住了害虫的种群密度,使得自身的种群密度也相对较低。
图3 天敌的跟随现象及其与害虫的动态平衡关系图(仿Diane Alston:
https://extension.usu.edu/pests/research/biological-control-concepts)
一个完整的食物网,有一些“高效”的优势天敌,还有天敌们的跟随现象,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就不会造成某种害虫的暴发,从而保持生态平衡。
4.生物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控制植物病虫害发生的防治方法,出发点就是保护和利用天敌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主要包括(1)保护本地已有的天敌;(2)引进外来的有效天敌;(3)人工室内助增天敌进行野外释放。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对食品安全以及生态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保证我们的高山、森林、湖泊、草原、农田等生态环境平衡稳定,减少害虫暴发的频次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天敌所发挥的作用,自然功不可没,他们控制着害虫的虫口数量,维持着整个食物链和大环境的平衡。因此我们要保护昆虫天敌、利用昆虫天敌,让它们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本领和作用,保护我们的生态系统有序稳定,保护我们的生活家园和谐美丽。
(曹亮明/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国家林草局森林保护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 林苑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