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茶产自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的苏州市吴中洞庭山周边,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苏州吴中洞庭山碧螺春茶历史悠久,制茶技艺精湛,其中包含了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等传统精细制茶工艺,历经茶农匠心传承,将碧螺春制茶技艺延续至今。碧螺春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于碧螺春产于苏州市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带,故又称“洞庭碧螺春”。早在唐朝时碧螺春茶就被列为皇室贡品,古人们因制茶艰辛,将碧螺春茶称为“功夫茶”、“新血茶”。据当地采茶制茶专业人员介绍优质碧螺春的嫩绿茶1市斤干茶将由6-7万个茶牙组成,经炒制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绿嫩,卷曲成螺,由于采摘期为春季,故名“碧螺春”。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评审后,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涵盖了碧螺春制作技艺等44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这是继2011年碧螺春手工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对碧螺春制茶技艺的再次认可,目前苏州市吴中区政府借此东风不断加强洞庭山碧螺春茶生产基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在吴中区建立了洞庭山碧螺春茶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洞庭山碧螺春茶产品、制作技艺展示馆、传承实践基地等场所,不断拓展洞庭山碧螺春未来市场,建立一整套保护碧螺春茶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才体系,推动促进碧螺春茶事业健康发展。下面向大家介绍饮用碧螺春茶的方法,供茶爱好者参考:碧螺春茶属于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成分,碧螺春茶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脾、肺、肾经,其功效能泻下、去燥湿、清热、泻火、解表,补益缓和。现代中医研究碧螺春主要功效如下:可振奋精神,消除疲劳;利尿,可消除水肿;抑制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冠心病病人适合饮用;抗菌、抑菌,对于口腔炎、咽喉肿痛有一定的效果;茶中的咖啡碱、叶酸、泛酸等可减肥;茶中的氟离子与牙齿的钙质结合,可提高牙齿抗龋的能力;清咽解酒,醉酒后饮用碧螺春,可起到戒酒的作用。中医师黎艳告诫说,饮用碧螺春茶应注意如下事项:1、胃寒、肠胃不调者不宜饮用;2、水温太高易破坏茶中的营养物质,水温应控制在80℃左右;3、尽量不要夜间饮茶;4、碧螺春中含有的鞣酸物质可影响铁质的吸收,因而贫血患者不宜服用。

来源: 苏州地方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