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阴霾尚未散去,与新冠早期症状相似的疾病又来了

近期,流感疫情尚未迎来拐点,受全球气候变暖、人口跨境流动增加影响,一种与流感、新冠早期症状相近的传染病已悄然进入我国,并出现流行趋势,那就是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它是打哪冒出来的?似乎没听说过。

登革热(dengue)是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一直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登革热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与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等传染病一般需严格管理,要求城镇发现后在六小时内,农村地区不超过12小时完成网络直报。

尽管,很多人对这种病比较陌生,但它却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在2019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0种潜在威胁疾病之一,足可见其影响力。这种传染病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每年东南亚地区都有爆发。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浙江、香港等地因气候适宜,也有病例出现,大多是境外输入而来。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信息显示,近期东南亚等地登革热病例数明显增加,国内已有报告境外输入登革热病例。

登革热又是如何传播的呢?

**流行时间:**登革热的流行上存在一定的季节性。据监测数据显示,登革热病例全年都可能会有,5-11月会明显增多,并在7-9月份达到高峰。

**传播方式:**登革热属于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传播上主要依靠伊蚊作为媒介。当伊蚊叮咬感染者后,病毒就会随血液进入伊蚊体内。当再次叮咬时,病毒又会随着蚊子唾液进入人体并诱发感染。

**易感人群:**生活或出行在流行区域的所有人普遍易感。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会有哪些症状呢?

登革热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病情不一,可发生隐性感染、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其中后者相对较重,但在我国相对较少。登革热的症状比较典型,突发的高热和皮疹最为明显,其中皮疹多为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的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此外,登革热患者还会出现**“三痛”(即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和“三红症”**(即面、颈、胸部潮红)。

咋判断自己是否感染了呢?

如果您恰好在登革热的流行区域,或者曾经去过这些区域,出现了上述症状,那感染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最准确的办法,还是抓紧去发热门诊检测一下。

登革热预后如何?

登革热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轻型病例会痊愈。但这个过程中症状还是比较难受的,可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不过大家还是要提起重视,有一定比例的重症患者,死亡风险很大。

**这病还有个情况比较特殊,大家必须知道。**一般咱们感染某种病毒后会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当再碰到这类病原体时,并不会感染,即便是再感染了症状也会减轻。但登革热的情况可能恰好相反。登革热病毒存在四种不同但密切相关的病毒血清型(DENV-1、DENV-2、DENV-3和DENV-4)。首次感染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免疫记忆,当再感染时如果遇到的是相同的血清型,那免疫系统可以很好的保护你。但如果是其他的血清型,症状可能会比第一次更严重,还会增加出现重症的风险,这种现象被称为抗体依赖增强作用,也就是ADE效应。

如何判断自己的症状是否为重症呢?

根据我国2018年修订的《登革热诊断标准》,“有严重血浆渗漏、出血、器官受累或休克的登革热病例”为重度登革热。

居家治疗期间切记,这些药千万不能用。

根据世卫组织用药指南建议,登革热感染者应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这些药有稀释血液的效果,可能会恶化疾病的预后。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尽管,这种病所有人均易感,但与地域和蚊虫活动密切相关。感染者多有在疫情区域活动时被伊蚊叮咬的经历,所以如果没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并不需要担心。

目前,国内尚未批准相关的疫苗,最佳的防范方法是灭蚊和避免被蚊虫叮咬。北半球的5-11月流行是伊蚊繁殖季节,也是它们叮咬人体最多的时间,对生活和工作场所周边有水的地方进行预防性灭蚊是最根本的办法。同时,对于生活、出行在上述区域,尤其是出境到东南亚地区的朋友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建议可以使用昆虫驱避剂,尤其是容易招蚊子的朋友,一定要多小心。

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