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普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一定包括他对知识分享的热爱。同样,科学普及和知识分享行为,也能成为一个人发现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动力。

文/科普苏州 金子 摄影/叶军

12月的下午,太仓市科教新城实验小学。

从中国台湾省引入的元智大学的科学课才上完,张思晖和小伙伴们已经在讨论群里做完观摩总结。20分钟的休整之后,就是他们的馆校合作课堂时间。张思晖串场,团队新手辅导员主讲。

“先来猜猜我们今天玩什么,大家提问,我回答是或不是!”张思晖笑吟吟开场。

深谙小张老师科学猜猜猜套路的学生闻言立刻接入频道。“老师,是声光电磁的一种吗?”“是!”

“声音?”“不是!”

“磁铁?”“不是!”

“万花筒!”有眼尖的学生指着老师“不小心”露出来的圆柱体和镜片材料大叫。

“老师,你是要给我们讲万花筒的知识啊!”

张思晖笑而不答,却故作神秘地说:“万花筒每个人都玩过对不对,但是,在两百年前的清朝,它可是皇宫里的小朋友才有的玩具。可是,发明它的又不是玩具专家,而是一位名叫布鲁斯特的物理学家!今天我们就要带大家穿越到两百年前,你就是布鲁斯特,准备发明一只神奇的万花筒……”

看到这样在科学课上起承转合的张思晖,你一定想象不出四年前的他。

科技馆里热情的小保安

2018年,刚毕业的张思晖并没有做好踏上社会的准备。他是太仓人,在南京读的大专,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作为“95”后的小镇青年,他以为回到家乡就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结果,现实比预想残酷。

在全国百强县排名前十的长三角县级市,就业竞争激烈。张思晖看中的岗位大多对学历要求苛刻,更不青睐他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菜鸟”。经过一个多月的求职无果之后,他进了一家保安公司。

“我安慰自己,先走上社会,混个饭碗吧。”

没想到的是,保安公司却把张思晖安排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地方——太仓科技馆。

在上班前,张思晖并不了解科技馆。他以为那是从事高科技行业的单位,“报到第一天,才明白科技馆是普及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地方。”

太仓科技馆不大,算上馆长才七八个人。但馆小,志向却高远。他们2017年开馆,第二年就干了一件很多省级大馆都没敢想的事——一举“拿下”中国科技馆,然后逐一邀请到山西、合肥、江苏等8家省级大馆,硬是在科普周上把一台国家级水准的科普剧大汇演带到了太仓市民面前。然后,在开馆第六年就成功晋级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理所当然的,在这样生机勃勃的馆里,总有办不完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科普展、脑洞大开的科普秀、面向市民的实用应急科普。张思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科技馆的机动主力——维持场馆秩序,配合科技辅导员组织完成每一场科普活动。于是,每天他看到的不是孩子们叽叽喳喳地围着科技辅导员叫“老师,为什么”,就是辅导员们脚底生风的干活现场。每个人都很忙,每天都会遇到新问题或者馆长提出的新要求,但他们接触到的又都是最新鲜有趣的事,可以跟全国最好的科技辅导员学习,去全国最好的科技馆交流,好像再难的事只要想干,最后都能做成。

渐渐的,被科技馆吸引的除了一脑门十万个为什么的学生,还有刚毕业的小保安。“辅导员的工资没有保安公司开给我的高,但他们的工作有意思!”

在知识分享过程中不断创新的科普新人

在张思晖当了四个月保安之后,因为发展需要,太仓科技馆决定扩充辅导员队伍,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张思晖抓住了机会。他从六十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第一轮面试和第二轮社会实践考核,加入了科技馆大家庭。

话说,太仓科技馆真是个挺有意思的地方。跟绝大多数企事业单位更看重学历和经验不同,馆长陆见青更看重求职者的热情和耐心。“我们县级馆没法像国家馆、省馆那样对人才提要求,但我们愿意花心思培养人才。”热爱篮球和动漫,不仅擅长跟人打交道,还能把馆里的绿植照顾得生机盎然,甚至能在阳台上种出西瓜的张思晖就既热情又有耐心。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辅导员,首先得成为一名合格的科技馆讲解员。太仓科技馆的展陈面向全年龄段公众,有“宇宙诞生记”“化学探秘”“信息技术”等十来个展厅,涉及知识体系庞大而繁杂。但是,比高考时还认真的张思晖觉得不难,“花足时间就行”。

真正有挑战的,是怎么上好一堂有趣且能启发好奇心的科学课。

为了拓展科技馆的发展空间、更好地服务公众,2019年太仓科技馆开启了馆校合作模式——这也是后来他们数次荣获省市级奖项的科普品牌。第一次上讲台的张思晖有点手忙脚乱。但是,看着台下几十双信任的眼晴,再心虚的老师也得hold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课、上课、研讨,他理出了思路。“以前我们读书的时候,老师总是先让我们背定律,什么欧姆定律、左右手螺旋法则,背完定律再去凑实验,大家根本体会不到发现的乐趣。现在我决定把规律藏起来,设计实验先带学生玩,让他们边玩边找答案。”

他从网上下载了各种实验视频,物理的,化学的,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个复刻出来,再结合科学课重新设计实验目标,“给学生模拟一个科学家发现规律的现场。”张思晖把这个过程归纳为“好奇心学习法”。而显然,这个好奇心启发的不仅是学生,也是他这个在知识分享过程中不断创新的科普新人。

当理想来敲门,那就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2019年,太仓科技馆组团参加第六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江苏选拔赛。这是年轻的科技馆首次在正规赛事集体亮相,也是张思晖首次参加如此高规格的比赛。

“我的参赛作品是科学实验《调皮的音符》,但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表演过,刚开始真是一句三磕巴。”还好,科技馆对参赛作了充分的准备,馆长专门邀请了往届全国赛金牌辅导员做专业辅导。馆内辅导员们自己也苦练“内功”。

为了增加表演的亲和力,张思晖专门去研究相声和小品,借鉴他们的表演方式。“比赛的时候,我把我觉得幽默的桥段都加进去了,我不磕巴了,但是从头到尾没敢看观众,没想到退场的时候掌声很热烈。”虽然因为缺乏大赛经验表演略显生疏,但张思晖认真的幽默还是征服了评委,收获了他科普生涯中第一个优秀奖。他和同事合作的科普剧《一个地球不够用了》则荣获了二等奖。一个月后,他参加江苏省第二届科普讲解大赛再获优秀奖。

2020年疫情开始,所有公共场馆暂停开放,太仓科技馆一度陷入停顿。习惯了在科学普及道路上快马加鞭的团队很快调整了思路。“我们所有人都去当志愿者,休息的时候就一起研究怎么拍视频,给居家的市民做防疫科普。”

转眼间,作为入职四年的老员工,张思晖也肩负起了培养新人的任务。他像当年科技馆培养他那样,把自己的经验点滴分享给新伙伴。2021年,太仓科技馆组团参加第七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首次晋级全国总决赛,辅导员毛梦婷代表江苏参赛,荣获展品辅导赛三等奖。科普剧《邮票上的吴健雄》则荣获华东赛区三等奖。谁也想不到的是,这出科普剧的表演者里除了3名辅导员,还有一位是科技馆的电工。看着我们的瞠目结舌,张思晖笑说,“我们馆长说了,你在科技馆工作那你就是科普条线的保安和电工!”

2022年张思晖撰写的教案《光的特性》在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东部区域科学课程资源征集活动中获得二等奖,在全国评比中荣获优秀奖。这是他从业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也是对他五年来辛勤付出的丰厚回报。

回望走过的路,如果问张思晖最深的感触是什么?他会说,当理想来敲门那就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来源: 科普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