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健康

外卖=环境压力×健康危害?

—— 导语 ——

外卖一时爽,一直外卖一直爽。近年来,外卖模式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和选择,但是它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一下“餐桌减塑”话题,让我们在热爱美食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着身体的健康和环境的美好。

外卖点的爽,垃圾无法想。2020年外卖塑料包装消耗相比2015年已超10倍[1]。但在订购外卖时,我们其实并没有餐盒选择权。

当大家谈到一次性餐具,热议话题大多集中在环境问题上,但今天,我们来一起走一走这条少有关注的路—一次性塑料餐具带来的“健康污染”。

🔍 美食叫外卖,
健康风险正在派送中

大家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觉得和食物有关,但今天的主角是大部分外卖食品的外衣—塑料餐盒。

“小小的塑料餐盒怎么可能影响健康?”

没有严谨的研究还真的不能草率回答。简单来说,外卖在让我们饱腹的同时,塑料包装还为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健康风险,因为其中可能潜伏着有毒塑料添加剂。

首先,大家觉得塑料是单纯洁净的吗?

事实上,通过科学验证,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塑料并非纯净的单一物质

从下方呈现的塑料产品的基本组成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塑料很复杂,其中会涉及不同的添加剂。比如厂家在加工过程中会根据产品的性能需求,添加抗氧化剂和增塑剂等[2]。

塑料并不是成分单一的纯净物质
(图源:Food Packaging Forum)

我们常用的物品中有哪些添加剂?有毒的塑料添加剂又有哪些?在这里,我们将着重地讨论在外卖餐盒中常出现的两大有毒塑料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和双酚A。

邻苯二甲酸酯——内分泌干扰物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具有生殖毒性的内分泌干扰物。同时也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增塑剂,细分品种很多,但都在塑料制品中有增加柔韧性的作用。

如果产品中过量添加或接触途径多和长期接触,就可能造成一定的健康风险,导致我们的内分泌失调、男童雌性化和女童性早熟等[3]。

目前已经有23种邻苯二甲酸酯被认为有害并且被限制使用。


邻苯二甲酸酯——内分泌干扰物

在2020年杭州市疾控中心做过的调查[4]就发现,包括一次性塑料餐盒在内的228份食品包装样品,虽然检测结果表示都合格,但在所有样品都检测出了邻苯增塑剂,且其中两项检测值最高的邻苯增塑剂都来自塑料餐盒。

所以,出于对健康的保护,我们对于一次性塑料餐盒,应该有一定的谨慎使用意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儿童群体,因为他们对邻苯增塑剂这样的内分泌干扰物更为敏感,所以需要各位宝妈宝爸注意,如果咱们点了油大又热的外卖,尽量不要给孩子食用

邻苯二甲酸酯——儿童更应引起注意

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同样具有增加塑料柔韧性的作用,同时具备抗氧化性。但它也是公认的内分泌干扰物,甚至与幼儿大脑发育和行为变化有关。

BPA是双酚A的英文缩写,一些品牌会证明自己在双酚A方面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常见到一些塑料水杯或奶瓶的瓶底会标注“BPA Free”。

双酚A——内分泌干扰物

过量填充剂和增白剂

在功能添加剂之外,碳酸钙或滑石粉是个别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会过量增加的填充剂。

当产品中的碳酸钙和滑石粉等填充剂比例大于70%时,其酸性和油脂性环境下都会溶出大量物质,超出国家相关标准要求[5]。

荧光增白剂是发泡餐盒中常见的添加剂,可以为餐盒增白增亮。它如果进入人体,容易蓄积在人体肝肾器官,有降低肝脏解毒能力和免疫力等危害[6]。


无毒先锋在2021年7月从电商平台抽检了6个发泡餐具样品,其中有一半的样品检测出荧光增白剂。

“以纸代塑”,是更好的替代方案吗?

一次性塑料餐盒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看起来都很大,那么用纸餐盒替代有没有可能就万事无忧呢?

事实上,“以纸代塑”并不能保证更环保和更健康,它一次性的问题所造成的环境压力依然存在。

同时,我们可能被“纸”这个字欺骗了。市面上大部分的纸餐盒并不是纯纸,它的表面往往涂了一层可以防水防油防渗漏的塑料膜。

“以纸代塑”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为了方便其中的纸基材涂附塑料膜,它的生产过程中会添加许多生产助剂,如邻苯增塑剂、重金属、双酚A等,白色纸餐盒还可能含有荧光增白剂[7]。相比一般的塑料餐盒,这种餐盒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工艺过程,都有比较高的食品安全风险。

🔍 有毒的化学物质,

会乖乖呆在塑料里吗?

我们都知道塑料本身很难降解,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塑料餐盒中的有毒成分,就会固定在塑料中,不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呢?

其实不然,事实上许多塑料添加剂与聚合物之间并不是“锁死”的紧密结合的结构,因此与食物接触时这些塑料添加剂很容易进入食物,而这被科学界认为是人类暴露于塑料相关污染物的主要来源[8]。

图片示例

不论是水、酒精、酸性还是油脂的食品溶液环境,一次性塑料餐盒中的增塑剂都存在迁移情况,其中以油脂性食物最为突出[9]。

双酚A在不同塑料材质餐具中的迁移

有学者就PP餐盒、PS餐盒和发泡餐盒进行了双酚A迁移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酒精食品环境中,三种塑料餐盒都出现了双酚A向酒精中迁移的现象[10]。

其中PS餐盒与发泡餐盒的双酚A迁移量都超出了限定标准,发泡餐盒的迁移量甚至是限定标准的2倍。在模拟油脂食品环境条件下,只有发泡餐盒存在双酚A的迁移。

双酚A在不同塑料材质餐具中的迁移

此外,微波加热一次性塑料饭盒还会增加双酚A的释放[11]。有专门的研究发现:在80℃以内,温度升高会增加塑料餐盒中的双酚A释放。

微波达4 分钟时, 模拟油脂环境和酸性环境样品中的双酚A的溶出量都达到了最高。因此, 一些塑料饭盒外卖时不适合在微波中高温加热。

双酚A在高温条件下的迁移

除了有毒塑料添加剂还有微塑料

近期有很多关于微塑料的热议,比如说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和婴儿粪便中发现了微塑料,以及在南极洲的雪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等等。除了添加剂,不同材质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在使用中不同程度地释放微塑料。

一项研究专门调查了来自中国多个城市、多个供应商的不同外卖容器的微塑料含量。结果显示:样品中从发泡餐盒中发现的微塑料相对最密集,其次是PE,PET和PP[12]。

微塑料密度排序:PS>PE>PET>PP
(图源:Du, F., Cai, H., Zhang, Q., Chen, Q., & Shi, H. (2020). Microplastics in take-out food containe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122969. doi:10.1016/j.jhazmat.2020.122969)

根据进一步测定的结果,研究者评估认为:以一顿饭的时间为20分钟、使用一个外卖餐盒为标准,每周食用4至7次外卖食品的人可能会通过容器摄入12至203块微塑料

🔍特别关注:
被禁售的一次性发泡餐具

发泡餐具的松散结构和粗糙表面很可能导致容器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此外还有双酚A和荧光增白剂的问题。

在所有类型的塑料餐具中,大家一定要知道:发泡餐具已经被2020年发布实施的“新限塑令”禁止生产和销售。所以,如果在市面上发现发泡餐盒,一定不要选择使用。

针对发泡餐具的存在,无毒先锋曾在2021年7月调查发现:电商平台仍然有发泡餐盒大量销售。随即对电商平台发起了禁售倡导,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我们调查的4个电商平台的发泡餐具检出比例,已经从2022年3月有记录以来最高的68%全部降到5%以下。

这个成效也意味着发泡餐具进入外卖领域的难度大大提高,我们大家被动使用被禁售的发泡餐盒的几率也大大降低了。

各电商平台与发泡餐具治理目标的距离

外卖如何才能离塑料污染远一点?

无毒先锋认为,生产、销售和消费端的平台和商家都有义务推进外卖远离塑料污染。

外卖平台和餐饮商家要以顾客健康安全为前提开展外卖减塑;

一次性餐具生产销售商家应该以质量安全作为产品在供应链流通的第一标准;

电商平台的角色是做好电商市场的合规守门人

另一方面,在以重复使用代替一次性使用的背景下,循环餐具厂商同样需要关注其中的化学品问题,对原材料安全性和工艺把关,在优质健康合格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的重复使用。

最后,我们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塑料并不是成分单一的纯净物质

不管是塑料餐盒还是纸餐盒,其中的有毒塑料添加剂都有可能通过食物被我们摄入体内,带来健康风险。因此不管从环保还是健康的角度而言,都希望大家绕过一次性餐具,健康享受美味。

-End-

撰稿|宝盖丁

校改|奥呆李 排版|罗宇欣

审核|奥呆李

【参考资料】

[1]中国石化. 《外卖业包装塑料环境影响及回收循环研究报告(2021)》. 2022.9.30.
[2] 蓝敏怡,李会茹,胡立新,杨愿愿,应光国.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综述.生态毒理学报.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470.X.20210722.1130.002.html
[3]窦丽丽,无毒先锋, 《塑料制品及其有毒添加剂对健康的影响》
[4]樊继彩,何华丽,任韧,王姝婷,金铨.不同采样环节采集食品包装材料中20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污染状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30(12):1520-1522+1525.
[5] 李颖,姜浩 ,陈茹 ,苗壮.一次性塑料餐饮具总迁移量的检测及行业现状[J].当代化工,2021,503,753-756
[6] 李佳润.荧光剂对人体的危害[J].化工设计通讯,2018,44(03):234.
[7] 张勇. 一次性餐饮具化学物质总迁移规律的研究及风险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16.
[8] Koni Grob et al., Food Contamination with Organic Materials in Perspective: Packaging Materials as the Largest and Least Controlled Source? A View Focusing on the European Situation, 46(7) Critical Rev. in Food Sci. & Nutrition 529, 529-36 (2006),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6954061; Galloway, supra note 9.
[9] 程满环, 施邑.一次性塑料餐盒中塑化剂含量测定及迁移研究[J].广州化工,2021,4912:102-104
[10] 盖巧玥等.外卖塑料包装餐盒中双酚A迁移风险初探.现代预防医学[J],2020,47(15):2824-2827.
[11] 杨小萍,谢跃勤,毛小庆.一次性塑料饭盒中双酚A在食品模拟溶剂中的迁移[J].广东化工,2013,40(23):40-41.
[12] Du, F., Cai, H., Zhang, Q., Chen, Q. & Shi, H. 2020, "Microplastics in take-out food container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vol. 399, pp. 122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