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防病须顺应自然,这其中包括昼夜晨昏的养生调摄。《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一日之中,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早晨既然是阳气生发的大好时机,所以比较适宜于户外吐纳、活动肢体。这就是通常人们说的“晨练”,但晨练也要讲究科学,如果“想当然”晨练,常常会步入不利于健康的误区。

误区1:晨练越早越好

不少人的晨练时间定在天亮之前或天朦朦亮的时候,以为此时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锻炼效果最佳。其实,晨练时间以日出后为好。

据研究,后半夜经常出现的近地面逆温层,使得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左右最不易扩散,此时天才渐亮,却常常是污染的高峰期。从另一个角度说,日出之前阳光还没照射到叶片上,一夜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新鲜的氧气,相反倒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在树林或绿色植物附近晨练,显然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呼吸。

误区2:起床之后就晨练

空腹晨练其实不利于健康。晨起后饮一杯开水,有助于排除体内聚积的毒素,起到“内洗涤”的作用。但不要饮水过多,以免增加心脏及胃肠道的负担,以150~200毫升为宜。

晨练之前,还应该适当吃一些食物,否则因为没有摄入碳水化合物,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就是身体中的脂肪了。这时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就会明显升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不过,也不要吃得过饱,以防止运动时肠胃不适或身体一些部位供血不足。

误区3:雾中晨练充满诗情画意

大雾弥漫,风景朦胧,似乎给晨练增添了诗情画意。殊不知,我们通常说的雾,可能涵盖了“烟幕”、“霾”和“大雾”这三种均标志着空气有污染物的天气现象。其中,“烟幕”本身就是大气遭受污染的呈现,PM2.5(即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则是导致“霾”天气的罪魁祸首,而“雾”是悬浮于近地面低空的水汽凝结物,常常溶解了一些从污染源里排出的有害物质。“雾朦胧”中晨练,呼吸势必加深加速,自然就更多地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极易诱发包括呼吸道感染在内的多种疾病。

误区4:天天晨练效果好

一周七天之中,用五天的时间进行晨练,另外两天休息,使身体得到恢复和缓冲,是比较科学的锻炼方法。这休息的两天可以选择双休日,也可以根据天气和身体状况进行选择。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如有感冒、发烧等,或者一些疾病正处于急性期或者发病期,应该避免进行晨练;前一天睡眠状况不好,翌日也不适合晨练。患有心脏病、脑血管病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晨练。健康的中老年人,晨练时间也应该控制在30分钟左右。

来源: CNKI科普网络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