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 • 读科学”是由崇文青少年科技馆策划的一档有关阅读科学的科普栏目。在每一期中,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向广大中小学生介绍自己最爱的科普读物,并分享自己阅读感受~在这里我们欢迎有兴趣的同学们踊跃投稿,一经采用会有惊喜哦~~~
开拓梦想的星空
北京市第50中学 梁虓
著名的墨菲定律说,“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发生”。
如果在一瞬间,人类的命运突然变的飘忽不定起来,灾难席卷这片大地,磨灭生机,光辉的未来化作了恐惧与未知,而苦难中的人们磨灭过往的历史,借此治愈文明的伤痕,这一切,该如何拯救?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指导的作品《星际穿越》中说到“人类生在地球,但不应该在这里灭亡”,孤注一掷的人类终会将视线投向浩瀚的星空。
《星际穿越》讲述的是未来的地球,农作物因气候转变及枯萎病而经常失收,人类的文明变得摇摇欲坠,除了维持生计,一切梦想都化作了子虚乌有。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驾驶员,如今却为农民的库珀在偶然获得的地理坐标中来到了一个基地,发现这里竟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秘密基地。基地负责人布兰德教授向库珀透露土星附近出现了虫洞,而在约十年前已派遣了十二名科学家穿越该虫洞,各自降落在多个被认为有居住可能性的行星上,传送回来的资料显示,其中一个以黑洞“卡冈图雅”为中心的行星系统,有三颗星球可能适合移民。库珀将担任航天器永恒号的驾驶员前往执行探寻人类新居所的任务。责任重大,出发匆忙,他满怀不舍与家人诀别,登上了未知的旅途。在漫长艰辛的探索冒险中,锲而不舍的坚持始终与危险相伴。库珀的女儿墨菲也在不断推进理论研究,最终探索者们为人类找到了新家园,并通过墨菲的理论成果实现了人类的迁徙。从维度穿梭中苏醒的库珀仍是壮年,而他的女儿却已经成为了病床上的老者。
读完这部作品,让我感触颇深。故事中主人公库珀的负重前行、对梦想的重拾、对宇宙的探索让我心潮澎湃。他女儿墨菲从对父亲的不理解、怨恨到坚信父亲的事业,带领人类走出自然的桎梏,完成了群体的成长与自我救赎。跨过漫长的岁月,即便容颜老去,往昔不再,父女之间从未疏于陪伴,他们远隔星河,却戮力同心,坚守着同一个拯救人类的信念,贡献出自己的最美好的年华。最终父亲对女儿许下的承诺虽然实现了,却也留下了太多的遗憾。生命的传承,薪火相传的伟大梦想,在此刻格外沉重、深刻。
《星际穿越》是一部充满着想象而不失严谨科学精神的伟大作品,与“幻”相对的,它缜密的科学基础是使得故事最引人深思的部分。这是一场具有可行性的太空旅行,虽有可行性,但却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故事中的人类因为生存环境的威胁而不得不将过去的“科幻”付诸于实践。宇宙飞船不单是从一个星球飞到另一个星球那么简单,它为了穿越遥远的距离而使用危险和不可预测的方法来进入黑洞。在当时,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为故事赋予了时代性的特点和科学理论的支撑,在此之上,航行宇宙惊心动魄的旅程,寄予着当下科学家们不懈钻研的梦想和前程。作品为人类文明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样也是回味悠长的。这离不开那些开拓者们的奉献:太空中的人,不负使命,勇敢无畏;地球上的人,坚守信念,孜孜以求。开拓者们坚守岗位,在冰冷的仪器与无情的灾难中,人性的光芒和温暖,或许就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根本所在。不懈探索的人类,对未来总抱有最美好的祝愿,“只要有可能,就一定会发生”,在人类充满未知的生活中,科技发展诚然重要,但离不开那些无畏的开拓者,这是一个个理想者勇于走向未来的故事,折射着人类文明前进的缩影。
高尖端的科学技术因建立在客观、抽象的科学原理之上,大多数人究其一生只能隔着壁垒,远远张望。科幻作品致力于打破这个壁垒,在大众与艰涩难懂的科学之间搭建起桥梁。科幻作品又像是科学进步的灯塔,不断指引激发人们探索未来的梦想,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渺小的人类,始终试图用弱小的身躯挑战庞大的未知,只因那浩瀚无垠的梦想是如此强大。当我们沉浸于眼下忙碌的生活时,不要忘记时时抬起头来仰望星空,捧起一本科幻小说,去感受生命、梦想的光耀;再度回望生活时,要昂首挺胸,充满希望,因为在那浩瀚的星海里,总有一个是璀璨的梦想!
指导教师:王玉凤
梁虓,15岁,现就读于北京市第五十中学高二年级。热爱读书、兴趣广泛,尤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及历史、哲学;热爱阅读科幻小说,如刘慈欣《三体》《球状闪电》、阿西莫夫《银河帝国》等作品。平时积极思考,乐于想象,勤于练笔,已在校刊中发表多篇文章。
来源: 崇文青少年科技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