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炎……这些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让不少人苦不堪言,“打喷嚏、流鼻涕、眼痒、皮肤瘙痒……”这些症状总是持续反复发作,大部分易过敏人群只能靠服用抗过敏药缓解这些症状。

但抗过敏药物的种类繁多,具体该选择哪一种呢?不同的抗过敏药物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看看常见抗过敏药物的分类及比较吧。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抗过敏药物以抗组胺药物为主,根据药物的作用强度、不良反应及发生率的不同,又可分为三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异丙嗪等。

概述此类药物的抗过敏效果明显,常用于减轻过敏性反应,而且价格便宜,不少药物至今依然常用,如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而且在不少复方制剂中也有第一代抗组胺药物成分,如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

优点价格便宜、效果确切。

缺点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会对中枢组胺H1受体产生抑制作用,可引起嗜睡现象,因此服药期间不得驾驶飞机、车、船,以及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同时,它们还能和胆碱能受体和α受体结合产生口干、心悸、便秘、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半衰期短,需要每日多次服药。此外,第一代抗组胺药物与其他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较多,如增强抗抑郁药的作用等。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特非那定、依巴斯汀等。

概述与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相比,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对于外周组胺H1受体选择性更高,而对中枢H1受体的亲和力低,因此镇静(嗜睡)的副作用更小。同时还具有其他的抗过敏作用,如拮抗细胞间黏附分子,因此抗过敏作用更加广泛。

优点价格适中;抗过敏作用更强更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对α1受体作用小,几乎无抗胆碱作用,因此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口服吸收速度快,起效更快;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少;抗组胺作用持续长,一般一天只需要口服1次;孕期女性有过敏指征时,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与处方下,酌情服用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

缺点可能引起心脏副作用,故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对于鼻塞的效果较差。

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代表药物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

概述综合来说,第三代抗组胺药物是目前所有抗组胺药中作用最强的药物。其中左西替利嗪是西替利嗪的左旋体,地氯雷他定为氯雷他定的活性代谢物,非索非那定是特非那定在肝脏的活性代谢物。

优点抗过敏作用强;起效更加迅速,药效持续时间长;副作用更少,几乎无心脏毒性。非索非那定不经过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者首选。

缺点部分第三代抗组胺药物价格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从安全性、不良反应、药物作用时长等方面考虑,第三代抗组胺药物的优势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抗过敏就一定非得选用第三代抗组胺药物,具体在应用时,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进行综合考虑。如对于感冒所致的喷嚏、鼻塞、咳嗽,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就更加适用;再如,儿童选择抗组胺药物时就更推荐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盐酸西替利嗪滴剂等药物。

来源: CNKI科普网络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