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达医晓护 的第 4088 篇文章

上周末,#痛经的克星终于找到了#喜提热搜榜第一名。

还记得夏天的时候#痛经的克星#也曾上过热搜

从大家热烈的关注度可以看出,痛经,确实是一件困扰大部分女性的事情。那么这些“克星”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痛经?

有调查发现,高达90%的育龄期女性都有过痛经。痛经是指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可伴腰酸、下腹坠涨,甚至恶心、呕吐等现象,疼痛多呈隐痛或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也可放射至腰骶部酸痛或大腿内侧。

划重点:腹痛的特点与月经的关系十分密切。轻者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影响生活和工作。曾有患者跟我描述痛经发作时就好比肚子里装了一部日夜工作的挖掘机,来来回回碾压、挖掘!2016年BBC报道,英国一位28岁的女孩因为严重的经前期综合征伴痛经以及情绪问题,多次去医院治疗,最后忍无可忍在医生的建议下手术摘除了子宫。这也足以证明痛经确实会痛到让人难以忍受。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痛经的种类:

从西医的角度,痛经分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痛经,一种是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

是指没有明确的盆腔器质性疾病,是单纯的功能性的痛经,它跟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以及血管加压素、缩宫素等增加有关,这些激素引起子宫收缩过强,导致痛经。原发性痛经青少年期多见,多于初潮后6-12个月开始,30岁后发生率下降。

继发性痛经

是指由某些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最常见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还有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宫内节育器等也可能引起痛经。

另外,一些先天性的生殖道畸形,比如处女膜闭锁、阴道闭锁、阴道横隔、宫颈狭窄等,或者人流、宫腔手术后引起宫颈粘连,导致经血排出不畅或者排不出来,就会引起痛经。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痛经,就不是只着眼于疼痛这一个症状,而是通过辨证分型,从全局统筹来判断以及治疗。

中医认为,痛经的基本病因病机可概括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虚证多见,纯实少见,多是虚实夹杂。

不通则痛

一般这类痛经,以刺痛、胀痛为主,受寒、气滞、湿热、血瘀阻滞气血运行不通畅;不通则痛,是实证。

实证有寒凝血瘀、气滞血瘀、湿热瘀阻等。

这三种致病因素为主导,首先它们都是血瘀阻滞经络而导致的不通则痛,所以疼痛程度重且不喜欢手按。

•由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小腹疼痛,且怕冷明显,热敷后疼痛缓解,伴有月经量少,颜色暗红,有血块。

•由于肝气郁滞引起的会出现胸胁胀痛、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顺畅,颜色暗红,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

•由于湿热瘀阻引起经期小腹疼痛拒按,热敷不见缓解,甚至热敷后会加重,疼痛程度严重,常放射到腰骶脊背,伴有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月经颜色暗,质地稠或有血块,平时小便容易黄,容易便秘易上火易长痘。

不荣则痛

这里所指的“荣”,就是指荣润滋养之意。阳气温煦、阴血濡养,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如同阳光和雨露滋养花草树木茁壮成长。如果失去这些正常的濡养,则不仅功能活动受损,而且产生疼痛,这就是“不荣则痛”,是虚证。

虚证有气血不足、肝肾不足等。

这类痛经多以隐痛为主,痛势较缓和,一般按揉后可以缓解疼痛,同时出现经量少、经色淡等血虚证。

不同的是,肝肾不足是以肝肾虚症状为主,如时常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而气血不足多是指心脾两虚,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

最后,我们看下这些痛经“克星”

“高温下石墩”能缓解痛经,原理也和“热”这个字分不开。因此,“高温下石墩”也只是对于“寒”证的痛经有作用,就是本身就怕冷明显的女性。如果是“湿热瘀阻”的痛经,坐上去只会加重痛经!另外要注意的是,“高温下石墩”也有风险,被烫伤的风险,尿路感染的风险。对于“寒”证的痛经其实我们没必要冒这个风险,舒舒服服的做个艾灸不香吗?

接着我们看“姜撞奶”“红糖鸡蛋酒酿”“玫瑰啵啵茶”这三款食疗的组成

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酒酿:又名醪糟、甜酒,能温经活血;

红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

枸杞:滋补肝肾、明目、润肺;

玫瑰花: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美容养颜;

红茶:偏温;

红糖:性温,健脾暖胃、益气补血、缓中止痛、活血化瘀。

不难看出第一款的重点就是在“温”,因此同样是适用于“寒”证的痛经。第二、三款加上了红枣、枸杞,因此会有一定程度的补气血以及滋补肝肾的作用,对于“虚”证明显的女性更为合适;而第三款,加上玫瑰花疏肝解郁的作用,因此还可以适用于有“气滞”的女性。

而这三款均不适用于“湿热瘀阻”的痛经女性。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于痛经的中医治疗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重点在于“辨证论治”,不同类型的痛经选用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因此,“痛经克星”也只是针对部分人群有效,并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痛经明显的女性,还是建议医院就诊。中医对于痛经的治疗也是讲究分期论治,分经期与非经期论治。经期疼痛时,当急则治标,以止痛为目标;平时缓则治本,审因论治,或活血化瘀,或温阳补肾,或益气养血,以使冲任、胞宫气血和畅、滋荣为目标。因此,尤其需要重视非经期的治疗。

当然,除了中药口服,同样还有穴位按摩、针刺、艾灸、穴位埋线、足浴等多种外治方法,多管齐下,让痛经无处可藏!

作者: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吴胜男 主治医师

来源: 达医晓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