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药材化橘红出产于广东省西南部的化州地区,属于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味辛苦、温暖,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的功效。化州位于东经110°21′--110°45′,北纬21°29′-- 22°13′,属亚热带气候,由于特有的地质条件,优越生长环境,橘红质量优异,食药功能明显,化州橘红因此得益成为著名橘州。然后科学方法推广使得化橘红成为了集采摘、储存、保管、加工成一体的药材加工生产基地,2009年化橘红被列入了中国药典,运用到制药业,成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肺部顽症、新型冠状疾病良药。拥有多年临床实验的广东中山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曾对化橘红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与出具的检测报告证实化橘红具有明显的止咳化痰,调理脾胃的作用,甚至于在预防肺炎、调节内分泌、人类遗传基因密码、养颜美容等方面也有明显功效。上述研究有关化橘红的理论依据可以追踪至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书中载:“橘红佳品,其瓤内有红白之分,理气、化痰、止咳功倍于它药,其功效越陈越良”; 清朝《本草纲目拾遗》中载:“橘红治痰症、消油腻、助消化、醒酒、宽中、解蟹毒“;而光绪年间彭以孙著的《化州志》中写到:”化州橘红,治痰如神,每片真者值一金“。这些记载通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化橘红的主要成份“二氢黄酮”与“柚皮苷”(C27H32O14),有效成份“类素互呔”等,对止咳化痰功效神奇,对人体心脑血管健康、美容、解毒的功能明显;故将其列入199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2006年12月,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录,2020年7月,化橘红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来源: 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茶貿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