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在网上看到视频,克拉玛依的人士救助了一只在城里迷路的小水鸟。小家伙长脖子、尖尖嘴,迈开两条大长腿儿,在一顿吃饱喝足以后,撒着欢儿地蹦蹦跳跳回归大自然了。
来源 | 平安天山
本来这是一则很寻常的救助野生动物的新闻,但无奈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分分钟可以自带流量那种,所以很值得介绍介绍。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看它吧。
这究竟是2D还是3D的鸟?
再换个思路,看这个造型,你会不会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这位减压大神?
来源 | 网络
网传尖叫鸡的原型就是苇鳽,但根据尖叫鸡黄黄的皮肤、红红的冠子、黑黑的眼珠,以及满身的鸡皮疙瘩、动不动就大声尖叫,小编深度怀疑它的原型是一只养鸡场里长大(刚刚成年就出栏)的拔了毛的大公鸡,而不是苇鳽。
在叫声方面也完全不同。苇鳽的叫声一般是低沉的,有的甚至像青蛙呱呱呱。
况且啼叫也不是它的特色,因为一叫就会暴露身份:人家现在可是(用心伪装成)一棵枯黄的芦苇,芦苇怎么会尖叫呢,对吧?
来源 | 网络可怜的苇鳽们到底经历了什么,以至于它们会选择伸长脖子,不顾效果地假装成一株植物呢?
1. 藏身蒲草和芦苇丛中的“胆小鬼”
苇鳽是鹭科下的一个属,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是其中的一个种:黄斑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
黄斑苇鳽
来源 | Chung Kiu, Ryan Cheng
鳽有三个读音,在这里读jiān,是鹭科的通称。黄斑苇鳽也叫黄苇鳽,属于鹈形目鹭科苇鳽属。
苇鳽属(Ixobrychus)不算是一个大家族,只有8个种和18个亚种,除了黄斑苇鳽,还有小苇鳽(Ixobrychus minutus)、栗苇鳽(Ixobrychus cinnamomeus)、紫背苇鳽(Ixobrychus eurhythmus)、姬苇鳽(Ixobrychus exilis)等等。
小苇鳽
来源 | Ron Knight
苇鳽喜欢栖息在平原、低山丘陵地带的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的开阔水域中,尤其是一些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以小鱼、虾、蛙、泥鳅以及水生昆虫等为食。
苇鳽绝大多数都胆小、谨慎、羞怯,稍有风吹草动就往草丛里扎,以至于很难被观察到。它们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为了不暴露目标,它们轻易不飞,而是在水边高高的蒲草和芦苇丛中或无边无际的荷叶上小心翼翼地穿行。
紫背苇鳽
来源 | Francesco Veronesi
一受到惊吓,立即伸长脖子站定,一动不动,圆乎乎的毛球生生被拉伸为薄薄的梭镖,希望依靠身上的色彩和条纹,伪装成蒲草、芦苇等植物,藏进周围环境中,就像著名的伪装大师竹节虫常做的那样。
万一这招不好使,它们就会尖叫着飞起来,有多快逃多快。为什么不扎到水底下游走呢?
这是因为苇鳽虽然长得还算小巧,但也是在浅水处和岸上活动的涉禽,而非擅长游泳的游禽——一副长喙、长腿、长颈的模样,脚上的蹼不发达。苇鳽属于中型水鸟,大多数成年后的体长不足38cm。
2. 情意满满的黄小鹭
黄斑苇鳽在民间还有爱称,特别萌,叫水骆驼、黄小鹭。每到夏天,它们三两成群地迁居到繁殖地,然后开始分头寻找自己心仪的另一半。
来源 | JJ Harrison
雌雄个体之间往往有颜色差别,但大多仅足以供肉眼分辨,而不是像公鸡母鸡那样差别巨大。
雄鸟站在高高的树枝上瞭望,一旦发现雌鸟,先向其行注目礼,同时翘尾巴,再飞到她身边伸缩脖子表示亲近,最后还可能展示一下矫健的身手,在蒲草丛之间“飞檐走壁”,渐渐往雌鸟身边跳。
雌鸟在婚前很矜持,躲着雄鸟追求者,婚后则一副夫唱妇随的样子,像是在哪儿筑巢这样的大事,都交给雄鸟拿主意。
3. 三流的建筑师,一流的维修工
根据一项田野调查显示,黄斑苇鳽虽然叫“苇”鳽,但最喜欢在蒲草丛中筑巢,其次才是芦苇丛和杂草丛。黄斑苇鳽一般将巢建在水沼的蒲草丛中上层,或者靠近水的芦苇丛边缘,而像紫背苇鳽等,还可能在低矮灌木丛的树枝上筑巢。
筑巢时,雌鸟雄鸟齐上阵,雌鸟主要负责建造,雄鸟主要负责监工,哦,不,雄鸟负责监视周围,保护雌鸟和鸟巢。
大体上,一个干着,一个看着
它们会将丛生在一起的17-23根蒲草的上部或者芦苇叶片弯折收拢成网篮,再捡一些枯枝、蒲叶铺在里面,于是,一个碗状或是盘状,又或是碟状的巢就造好了,从设计到完工仅需7-12天。
说实话,黄斑苇鳽在筑巢方面勉强及格,造的巢可谓结构简陋,堪堪可用,和那些筑巢大师们的作品根本没法相提并论。
和图中棕灶鸟的这个“碉堡”一比,苇鳽的巢连“帐篷”都不如
来源 | showCharles J. Sharp
蒲草生长、风吹雨打、人为践踏都会威胁到巢的可用性。事实上,它们的巢住着住着就倾斜了,或者松散变形了,或者干脆塌了一小块,需要时时修补,这在“江湖”边的动物中间已经算不上新闻了。
在苇鳽们看来,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因为它们“动手能力”很强,修修巢只是分分钟的事。实际上,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苇鳽都属于候鸟,住不到一年的巢确实没必要“精装修”。能在这个简陋的巢里收获自己的小宝宝,才是苇鳽们最关心的事。
4. 当妈的为了娃,天不怕来地不怕
筑好了巢,雌鸟开始产卵和孵化。有趣的是,雌鸟一般一天产1枚卵,总计产4-7枚,在产卵期,雌鸟是不孵化的,也不在巢里住,只是安排雄鸟白天在巢外看守。孵化开始后,雌鸟几乎足不出户,雄鸟也陪伴在巢外。
黄斑苇鳽的卵
来源 | Klaus Rassinger ,Gerhard Cammerer
半个月左右过去了,幼鸟要出壳了。雌鸟先帮幼鸟在蛋壳上啄出个洞,幼鸟再花8-12个小时从壳里挣扎出来。
所有幼鸟孵化出来后的第一天,是雌鸟的亲子时间。雌鸟像孵蛋一样拥着幼鸟们,给它们温暖。这时,母爱会给这个天生的胆小鬼以力量。即便是五大三粗的人类靠近到1米处,雌鸟也不会逃走,反而朝天挺直脖颈,对入侵者怒目而视,恐吓对方,这时,雌鸟脖子上的羽毛也会微微竖起!
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人们最佳的选择是后退。
黄斑苇鳽的温馨全家福
来源 | 《黄苇鳽“定居”牟平鱼鸟河》
5. 一起守护小精灵吧!
苇鳽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足迹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主要大陆,但数量却不多。
黄斑苇鳽的分布情况
来源 | GBIF
小苇鳽的分布情况
来源 | GBIF
姬苇鳽的分布情况
来源 | GBIF
黄斑苇鳽是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野生陆生动物,即“三有”动物。因此,大家有幸真能在现实中看到它们的话,千万不要打扰它们。要知道,这些萌萌的小家伙们,比你想象的更加胆小、有趣和有爱!
正在捕鱼的黄斑苇鳽
来源 | Cp9asngf
来源: 北京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