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夏无病三分虚,这是说就算夏天没有生病,到了秋天,身体也会有几分虚弱。并且中医认为五脏与自然四时相应,肺与秋气相通,秋季气候清凉干燥,而肺喜润恶燥,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润肺的药膳十分必要。

而清肺润肺的贝母正是秋季补肺药膳的一味良方。

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和浙贝母的干燥鳞茎,是常用的化痰止咳药。川贝母主产干中国的四川、云南、甘肃等地:浙贝母主产于中国的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川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效化痰止咳、清热散结。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干、咳痰黄稠、痈疮肿毒等症。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血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贝母.药理解析

性味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功效:苦泄甘润,微寒清热,入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 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痈

贝母——川浙异同

由于来源和产地的不同,贝母分为两个大类,即川贝母和浙贝母

1.川贝母,在药材规格里还有不同的名称,如炉贝,青贝,松贝,尖贝等,但是在处方上一般统称川贝母。
川贝母最大的外形特征就是外面的一个大的鳞片包裹着里面一个小的鳞片,文人形象地称为怀中抱月。
2.浙贝母外观上明显大于川贝母,所以浙贝母又称为大贝。

浙贝母、川贝母均药性寒凉,归入肺经,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瘰疬、瘿瘤、痈肿等。

川贝母滋润性强,长于润肺化痰止咳,用于治肺热燥咳及阴虚劳嗽。又具有解郁化痰、散结消肿之作用,用治胸中郁结之火而致的胸闷、胸痛、心悸、少眠、善忘、郁郁不乐及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瘿瘤。

浙贝母苦寒降泄,长于清热化痰,开郁消痰散结,用治于外感风邪、风热、燥热、痰热之咳嗽。又可治疗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瘿瘤、痈疡肿毒等初起局部硬结肿痛者。

浙贝母、川贝母均药性寒凉,归入肺经,有清热化痰、消肿散结的作用,主治痰热咳嗽、瘰疬、瘿瘤、痈肿等。

历史溯源

1.《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2.《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顶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3.《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4.《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5.《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药膳

(1)川贝冰糖炖雪梨

原料:川贝母5~6粒,雪梨1个,冰糖适量。

制作:将雪梨洗净,对半剖开,去核,中间空位放川贝与冰糖,置于碗中,隔水蒸1个小时即可。

功效:润肺去痰,清凉止咳。

(2)贝梨炖猪肺

原料:猪肺250克,川贝母10克,雪梨2只,冰糖少许。

制作:将雪梨切成数块,猪肺切成片状,与川贝母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入适量的冰糖,清水慢熬煮至猪肺熟即可食用。所有原料都能食用,也可经常服食。

功效:本品预防哮喘。

(3)桑贝百合鸭蛋

原料:桑叶30克,川贝母5克,百合25克,鸭蛋2只。

制作:将桑叶水煮汁500毫升,加入川贝母、百合,炖至百合熟后,打入鸭蛋,入调料,稍沸即可服用,连服1周左右。

本品可预防哮喘。

(4)川贝粥

原料:川贝母粉5~10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

制作:淘洗干净的粳米加砂糖煮粥,粥快熟时加入川贝母粉5~10克,煮沸即可。宜温热服食,每天服2次,可作早餐、晚餐。

功效:适用于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

注意事项

相对于浙贝母,川贝母产量小,价格高,但不要因为川贝母价格贵就觉得它好,一有咳嗽就选川贝母。
而临床一般以痰热咳嗽常见,应多选择浙贝母 。在中药中,并不是价格昂贵、产量稀少才是好药。对症下药,才能解除人体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