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秋风吹过希望的原野,喜人信息不断从田间地头传来。9月26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已收获25.1%,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前夕所肯定的那样,今年,我们克服去年北方罕见秋雨秋汛、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局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应对南方局部严重高温干旱挑战,实现夏粮、早稻增产,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

仓廪丰实的喜悦背后,是一次次躬身大地的艰辛付出,是一个个心血智慧凝成的动人故事。我们邀请四位种粮大户、两位农技人员,在他们的“粮”事里感受大国“粮”策,品味14亿中国人对丰收的渴盼与信心。

土里“淘金”,“丰景”无限

讲述人:山东省泰安市岳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薛丽娜

【一线讲述·种粮大户】

去年秋天,正是玉米灌浆的关键时期,连续下了20多天秋雨,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全都泡在水里,真是急人啊。我白天组织工人排水,晚上召开社员会议商量下一步工作。田里满是泥泞,大家二话不说钻进去,一步一滑地加紧劳作。

持续秋汛导致小麦播种推迟了15天,社员们急得坐立不安。我向市区两级农技专家反复咨询,从整地到播种,制定了一整套晚播的技术方案—地块板结怎么办?深松、旋耕、镇压,把土壤调理到适宜播种的状态;有的地块湿度大,发生苗期病虫害的风险很高怎么办?我们在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严格防范虫害、病害。合作社还购进了立旋式双镇压播种机,播种量由原来的每亩15斤,提高到每亩28斤。

今年春季,小麦苗情整体偏弱。为了保证粮食产量,我一次次组织农技专家到田间提供指导,同时,加强天气预警,预防倒春寒、夏伏旱等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党的好政策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帮助。比如,“科技壮苗”专项行动组织全省农业科教力量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把好技术好方法带到田间地头,为小麦稳产高产提供保障。到了6月,合作社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50公斤,高产攻关田亩产更是达到了836.62公斤。

现在,合作社一步步发展壮大—共有268户社员、220余台套机械设备,经营土地1300多亩。

土里“淘金”,谁说这是梦?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张胜、任爽、赵秋丽、冯帆、胡晓军、王洋、禹爱华、李晓东、周洪双、王胜昔、张士英、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芦猛、李庆林、熊珵、刘小琴、周红飞)

来源: 光明网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