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垣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2022年推广稻田养鱼2.1万亩,其中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点5个,全县12个乡镇均有1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1个以上,虽然今年经历了2个多月的高温干旱,但是干部群众积极采取抽水抗旱、鱼儿集中到水源稳定稻田饲养等防旱抗旱措施,金秋时节迎来了稻渔丰收。
一、高度重视,全程服务有序推进
花垣稻田养鱼历史悠久,人民群众习惯春耕插秧后在稻田投放鱼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今年充分调研提前做好规划,结合实际印发《花垣县2022年稻鱼综合种养实施方案》,成立县稻鱼综合种养工作领导小组,全县12个乡镇相应成立以乡镇长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做到全县一盘棋,明确全县规划、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并把稻鱼综合种养工作列入县政府目标考核及乡村振兴考核任务。全县稻田养鱼2.1万亩工作在农时节点内有序推进,其中双龙镇0.3万亩,麻栗场镇、民乐镇、吉卫镇各0.25万亩,花垣镇、边城镇、石栏镇、猫儿乡、补抽乡各0.15万亩,长乐乡、龙潭镇、雅酉镇各0.1万亩;在边城镇搞河村、民乐镇土屯村、吉卫镇白岩村、麻栗场镇沙科及新科村,完成2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5个;全县12个乡镇均完成至少1个100亩集中连片示范点,其中示范村有民乐镇土屯村、斗拱村,麻栗场镇沙科村,边城镇搞河村,吉卫镇新寨村,石栏镇子腊村等。
全县整合涉农资金258万元用于稻鱼综合种养田间工程(稻田进排水渠、鱼苗购置)等建设,完成田间工程建设21000亩,其中混泥土保坎800亩,泥土夯实8000亩,原有土坎稀泥粘糊防水稻田11000亩,用薄膜及防逃网护坎稻田12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已修建好稻田排灌水渠20公里。稻田养鱼推广村的村委会大喇叭不遗余力宣传稻田养鱼,并直接推动和参与连片示范点的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群众稻田养鱼积极性高涨。
全县2.1万亩推广稻田按照农时节点完成24万公斤鱼苗(主要品种为鲤鱼)投放任务,部分乡村振兴驻村后盾单位出资支持村民开展田间建设和购买鱼苗。畜牧水产部门积极开展稻田养鱼技术培训,养殖前、养殖中全程开展技术培训43期、培训2017人次,通过培训让村民进一步掌握了田间基础建设标准和田间稻花鱼养殖实用技术,带动了村民自发进行田间建设,自行购买鱼苗发展稻田养鱼,全县稻田养鱼如火如荼开展。
二、因地制宜,产销衔接成效显著
花垣属于典型的山区县,山间溪流众多,水源丰富温度适宜,稻田多在山间坪谷和缓坡平面处,洪水影响有限,适宜发展稻田养鱼。水产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科学指导养殖密度和鱼儿饲喂事项,嘱托村民稻田施药事项,水质及PH质范围,稻田开挖“渔沟”“鱼溜”技术要求,田坎高度及进排水口的布置等,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全程事无巨细一一指导到位。今年3月开始至今,职能部门的稻田养鱼技术培训和宣传工作一直不间断地开展,累计先后在新花垣、团结报、新湖南、当代水产等报刊媒体发布30余篇文稿,进一步推广提升了稻田养鱼技术和知名度。
今年经历了2个多月高温干旱,农业农村、畜牧水产和水利等部门及时发放抽水机、水管以及寻找水源等措施,并全程派遣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科学抗旱,全力确保稻渔丰收。针对稻田不同情况精准施策,水源枯竭的稻田提前取鱼,水源丰富的稻田稳定供水并把鱼儿集中过来饲养至少3个月以上,保障稻田鱼(稻花鱼)品质,水源稳定的“稻花鱼”亩产均达50公斤以上,实现了稻渔一田双收。农业即要丰收也要增收,花垣着重打造稻花鱼产业链,今后每年稳定推广2.1万亩以上稻田养鱼,并结合人民群众喜食稻田鱼(稻花鱼)传统,推进稻田鱼深加工,积极采用花垣“苗鱼”“酸鱼”等非遗工艺制作食品,借助湘西国家农业园区为平台把产品推介出去,有效解决稻田鱼产销问题。同时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民乐镇土屯村推出“正港黄金鲤”并做到鲜鱼充氧包装出售,边城镇搞河村推出“边城稻花鱼”,与此同时依托“十八洞”公共区域品牌,积极推出“十八洞稻花鱼”品牌,进一步推介花垣稻田鱼(稻花鱼)出县、出州、出省,乃至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来源: 龙江陵 龙秀超 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