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花垣县农业农村局根据上级部署,以乡镇行政区域为普查基本单元布设调查点位,组织培训县直及乡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分段推进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当前各乡镇已完成全面普查阶段,县农业农村局对乡镇上报的普查报表数量、类型等进行核查,并待省专家组进行评估和论证,时间跨度数月。
农业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花垣县农业农村局始终一手抓普查、一手抓防控,并以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信息为基础,兼顾其它潜在高危外来有害物种(包括入侵植物、入侵植物虫害、入侵植物病害等),以及其它新发的外来入侵物种开展普查。普查采用地面调查为主,辅以无人机航拍、检测鉴定等技术方式方法,遵照农业农村部及省农业农村厅外来入侵物种普查相关技术规程,按照“清查—踏查—样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的流程,重点调查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发生种类、病情指数、发生范围、发生面积、防治措施、社会经济和生态损失等,明晰全县重点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其特征,为科学防控农业外来物种入侵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近年来,福寿螺、草地贪夜蛾等外来入侵物种危害状况为人民群众熟知,特别指出的是福寿螺不仅啃食秧苗,还携带寄生虫,人误食后易感染寄生虫,要特别注意福寿螺与田螺的区别,防止误食发生。
科普:属于中腹足目、瓶螺科、瓶螺属。食性杂,啃食茎、叶,可为害水稻、蔬菜等。个体大,每只100~150g,最大个体可达250g以上。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足面宽而厚实,能在池壁和植物茎叶上爬行。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有4~5个螺层,多呈黄褐色或深褐色。福寿螺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区别。福寿螺的外壳颜色比一般田螺浅,呈黄褐色,田螺则为青褐色;田螺的椎尾长而尖,福寿螺椎尾则平而短促;田螺的螺盖形状比较圆,福寿螺螺盖则偏扁。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具触角2对,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具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cm,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贝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卵圆形,直径2mm,初产卵粉红色至鲜红色,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卵块椭圆形,大小不一,卵粒排列整齐,卵层不易脱落,鲜红色,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可达千粒以上。福寿螺喜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集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或吸附在水生植物茎叶上,或浮于水面,能离开水体短暂生活。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5~32℃,超过35℃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生存最高临界水温为45℃,最低临界水温为5℃。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养鸭食螺。化学防治可用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按照技术要求施药。
来源: 畜牧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