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毒蕴肤证,中医病证名。是指由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或湿热之体,受药毒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所表现出来一类病证。常见于药毒。
病因禀赋不耐,邪毒侵犯,或湿热之体,受药毒侵扰,体内湿热蕴蒸,郁于肌肤。
病机湿热毒邪蕴蒸肌肤,故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剧痒;湿热毒邪内扰则烦躁,或有发热;热毒之邪灼伤津液则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为湿毒蕴肤之象。
辨证要点起皮疹,瘙痒,口干,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临床表现皮肤出现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剧痒;伴有发热,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剂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中药萆薢、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蝉蜕。
常见病药毒。
预防与调护1. 多喝开水,忌食辛辣发物。
2. 皮损忌用热水烫洗或搔抓。
12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丽 - 中医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