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统计抽样方法固然有其科学性的明显优势,但应用统计抽样方法,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选择样本时,需要对被审计资料进行重新组织,由此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此外,统计抽样得出的审计结论也只是对总体特征的一种概率推断,仍然无法达到绝对的准确。而且抽样审计的早期发展也是从非统计抽样方法开始的,即判断抽样方法。它是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选样和推断的一种抽样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灵活,能够充分利用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
判断抽样审计是审计人员的主观专业判断与统计抽样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在审计人员根据长期的审计工作经验,对审计对象各事项发生差错和舞弊可能性的大小进行判断的基础上,采用抽样技术进行审计的方法。显然,判断抽样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判断,而判断的正确与否又取决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程度。因而,第一,判断抽样不如随机抽样客观,不能与随机抽样一样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从而正确推断出总体指标,也不能对差错进行计量和控制,风险性较大;第二,进行判断抽样审计需要相当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和对被审计单位有相当的了解,不如随机抽样可广泛使用。2
判断抽样的优缺点1、判断抽样的优点
判断抽样法具有简便易行,符合调查目的和特殊需要,可以充分利用调查样本的已知资料,被调查者配合较好,资料回收率高等优点。
判断抽样适用于总体的构成单位极不相同而样本数很小,同时设计调查者对总体的有关特征具有相当的了解(明白研究的具体指向)的情况下,适合特殊类型的研究(如产品口味测试等);操作成本低,方便快捷,在商业性调研中较多用。
2、判断抽样的缺点
该类抽样结果受研究人员的倾向性影响大,一旦主观判断偏差,则根易引起抽样偏差;不能直接对调查总体进行推断。
基于这种情况,要充分发挥判断抽样法的积极作用,对总体的基本特征必须相当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能使所选定的样本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从而才可能透过对所选样本的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整个总体的情况。
步骤判断抽样法指根据审计目标,结合被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凭借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有重点地从被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审查的一种抽样审计方法。它是在任意抽样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审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审计质量的高低与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判断能力有密切关系。如果审计人员经验丰富、判断准确,则审计工作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于是产生了判断抽样法。其基本
步骤一般包括以下五步:
第一步,确定抽查对象。正确的判断除了依靠判断者丰富的经验外,生要是掌握情况。为了能正确地作出判断。事前应做好三项工作:(1)对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2)对会计报表进行必要的分析;(3)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确,正确选择抽查对象。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下列重点:①与审计目标直接相关的主要业务;②经济业务中的主要环节和发生额较大的业务;③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④调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和异常现象;⑥容易发生弊错的帐项.如结算帐户、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帐户等。
第二步。确定抽样数目。抽样数日确定的恰当与否,对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有密切关系。至于究竟应当抽取多少样本,尚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主要是依靠审计人员的判断,因而只能是一个大体规模。在确定抽样数目时,主要考虑总体规模。一般说来,总体规模与抽样规模成正比,总体规模越大,抽样数目相应地也就越大。按一般经验,抽样数目不应低于总体规模的20%,小于这个比重,很难保证审计质量。
第三步,判断地抽取样本。在确定的抽查内容和规模范围内,审计人员要凭经验和判断来有目的地抽取样本。一般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内容上要重点和一般兼顾;二是在时间上要点面结合,既要在全部审计期限内各个时点上抽取若干不相联的业务,又要考虑各个时期的关键时间。会计资料中出现的弊错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平时帐目弊错较少,期末帐目弊错往往较多,因此,抽查时应重点抽查期末的会计资料,如着重抽取3月、6月、9月和12月末,其中应特别注意6月和12月末。
第四步,审查样本项目。抽取样本后,应运用审计取证的各种技术方法对样本进行仔细审查。样本一经确定,中途不得更换,除非样本审查结果没有错误,可考虑从其他范围再抽取样本。审查中如发现样本的错误较多,则应扩大抽样规模;如发现有严重的贪污舞弊,则需立案进行详细审查,不宜再采用抽查法。样本的审查结果应详细登记审计工作底稿。
第五步,作出审计结论。根据样本审查结果进行分析验证后,便可得出审计结论。运用判断抽样法,一般不能根据样本审查结果直接推断总体,通常采用典型表现,即直接用样本审查结果为典型来说明问题。例如对10 000张收款凭证进行窜查。审计人员经判断决定抽取2 000张,经审查发现其中40张有差错,则样本错误率为2%,但不能由此而得出全部收款凭证错误率为2%的结论。因为判断抽样一般都是凭经验抽取差错可能性较大的业务为样本,未查部分相对来说错误的可能性较小。所以要用典型说明法对该厂收款凭证的审计作出结论,即“根据重点抽查2 000张收款凭证,该厂收款凭证错误率为2%”。3
应用举例在实质性测试中使用判断抽样方法,其基本步骤和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与上述统计方法基本相同,在具体运用时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确定样本规模、选择抽样方法和评价样本结果时可更多使用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不必运用严格的统计方法。比如,对于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不需量化,可根据经验主观判断各因素的变化对样本规模的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在审计实践中判断抽样方法往往与统计抽样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一起使用,以适应具体情况,有效实现审计目标。比如,分层抽样法就是在判断的基础上,对重要事项采用详查的方法,对次重要事项采用较多样本的抽查,对非重要事项采用较少样本的抽查。又如,对会计凭证的抽查,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年初和年末存在问题的可能性较大,故在抽样时,对1月、12月的会计凭证抽取较多的样本,对其余会计凭证抽取较少的样本。由此可见,职业判断并非判断抽样法所独有的特征,在统计抽样方法的运用中,也需要在适当的环节上凭经验做出判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