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代可可脂屡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些巧克力产品使用了代可可脂,却没有标识出来。
事情看似不大,但是造成的影响却不小。
尤其是大家对代可可脂的态度更尖锐了,一时间各种猜测漫天飞,尤其是大家比较担心关于反式脂肪酸的问题:
为什么你明明用了代可可脂,却误导大家以为你用的是可可脂?
你在心虚什么?是不是你的代可可脂中含有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害,不敢说?
包装上写着0反式脂肪酸,但配料表又写的代可可脂巧克力块,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
莫慌,今天我们就聊一下代可可脂与反式脂肪酸的问题,一次性把话说清楚。
————结论先行————
1、代可可脂≠反式脂肪酸。
以前的代可可脂加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用的是部分氢化植物油,含有很多反式脂肪,于是“代可可脂=反式脂肪”的观念就深入人心了。其实现在的加工工艺早就升级了,多数大品牌厂家都不使用部分氢化技术了。如果产品中使用了部分氢化,那么必须标出来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我们选择反式酸含量为0的就好。
2、代可可脂产品这么多见,不只是因为它便宜,还因为可可脂产量实在太少了,完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而且代可可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可可脂一些不足,比如它提高了巧克力制品的耐热性、抗霜性等性能,可以应用在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中,还减少了巧克力夏天融化变软的现象。
3、可可脂巧克力中含有多酚等有益成分,不过很多代可可脂巧克力中也会添加可可粉,所以也含有这些有益成分,只是相对少一些。不管哪种巧克力,都是高热量食品,要少吃。
————正文————
**1、**代可可脂就是反式脂肪酸吗?
以前,代可可脂加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植物油用的是部分氢化技术,确实会产生反式脂肪。
反式脂肪酸是动植物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形而来,擅长搞破坏且破坏力大,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顺式酸和反式酸结构示意图
不过,部分氢化的工艺那都是老黄历了。
如今,大家都意识到反式酸的坏处,油脂加工的技术也早已升级换代,使用**“全氢化”等技术得到了不含反式酸的油脂**。
或者通过酯交换、分提技术,完全不涉及氢化处理,也不会产生反式脂肪酸。
酯交换:直接使甘油三酯上脂肪酸的位置重排
分提:根据不同甘油三酯熔点的差异,通过控制温度分离出需要的油脂。
我国对反式酸的管控很严格,只要在产品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的油脂,在营养成分表中必须标示出反式脂肪(酸)的 含量,含量控制在0.3%以内可标注为0反式脂肪酸。
图|《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我们消费者只要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的产品或食品就好了。
如果压根都没有“反式脂肪酸”这一项,就说明没使用氢化处理的技术,也可以放心选择。
其实这就给予了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大家都不选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从而反向敦促企业改良加工技术,选择更安全的生产工艺来取代部分氢化。
所以,主动权是在消费者手中,不过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常识。
**2、**用代可可脂,只是因为它便宜吗?
成本只是原因之一。代可可脂的作用远比你想象中的多。
缓解“可可脂荒”
天然可可脂来自于天然可可豆。可可豆是可可树的果实,这种植物只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赤道南北纬10°之间地带的国家。目前最大的三个生产国是科特迪瓦、加纳和厄瓜多尔。
本来产量就十分有限,还极其不稳定。
病虫侵害、气候变化、政局动荡、其他经济作物竞争……
各种天灾人祸使得可可市场一直供不应求,远远不能满足全球各地对巧克力的需求。
所以,可可脂的平价替代品——代可可脂来了。
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纯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消费量情况来看,代可可脂消费量占比保持在可可脂消费量的2倍左右。
2016-2026年全球纯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消费量占比情况(2020-2016为预测)
资料来源:Statist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可以说,代可可脂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巧克力类食品的需求,使得这种美味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
赋予巧克力类食品更多可能性
由于可可脂本身的质构及物理特性,它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多用于排块巧克力等。
而代可可脂能够提供更柔韧且较有弹性的涂层,好操控,容易成型,不会发生开裂和剥落现象。在产品应用中,可以带来一些纯可可脂不能达到的感官及视觉体验,比如不同口味的花式代脂巧克力食品:夹心的、铲花的、淋面酱、手指饼干蘸酱、耐热型代脂巧克力涂层威化饼干、化口性极好的长保松露形代脂巧克力等。
夏天不担心巧克力类食品融化
可可脂独特的结晶形式和融解性能使其具有“不融在手,只融在口”的特点,这同时也意味着它——不耐热。
在25℃时,可可脂还可保持60-90%的固体,当温度升到32℃时,固态脂肪只有10%了,巧克力基本变成了液态,而到了35℃以上,巧克力可能就化身可可饮料了 。
图 | 参考资料[4]
这就是为什么巧克力一到高温天(尤其是气温高于25-30℃)就变软,与包装纸难解难分,又粘手又粘口。
此时的巧克力结构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如果再经历反复的高低温度波动变化,你会发现表面析出浅色或白色的霜状物,也就是发生“起霜”现象,吃吧好像不太放心,不吃又心疼钱。
在可可脂中适量添加代可可脂,大大提高巧克力产品的耐热性和抗霜性,造福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朋友们。
**3、**代可可脂巧克力也含有植物活性物质
从安全角度来讲,选择可可脂还是代可可脂都是没问题的。只要注意查看营养成分表,代可可脂巧克力也可以放心选购,价格亲民。
想追求极致口感和高端品质享受的,那就移步纯可可脂巧克力专区。
另外补充一点。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是冲着巧克力中的植物活性物质去消费的,比如多酚等。多酚是天然可可中的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黄酮类物质等,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比如抗氧化活性、免疫抑制作用等。
不过,不是只有可可脂中才有。
代可可脂黑巧、代可可脂牛奶巧克力中都会加可可粉,也含有一定量的多酚等物质,只是含量没有纯可可脂巧克力那么高罢了。
提醒一句,为了掩盖黄酮类物质的苦味,巧克力中往往会加很多的糖,而且可可脂和代可可脂本身就是脂肪,热量不低,没必要过度放大黄酮类物质的益处并且以此为借口多吃。毕竟它不是必需的食物,也算不上是营养素的贡献者,更多的意义其实在于作为一种零食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适量吃点解解馋,开开心,仪式感到位就可以啦。
参考资料: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2] www.icco.org/growing-cocoa/
[3] Statista,北京欧立信咨询中心.
[4] 金俊. 芒果仁油基耐热型巧克力油脂的制备及其抗霜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9.
[5] GB9678.2 巧克力、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其制品-2014
[6] 池娟娟,陈云波,张亚飞,徐振波,张虹.纯脂巧克力用脂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21,46(08):131-139.DOI:10.19902/j.cnki.zgyz.1003-7969.200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