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洋
--------------------------------------------------------------------------------

“神启”出现了。毫无疑问,这些神秘石碑的出现与之前的断电和大火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它将告诉我们这一切背后的原因。是外星生物的入侵,还是神的惩罚?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2015年江苏高考历史卷)

第七章 石碑

44

断电半年后,东吴市已经从恐慌和混乱中恢复了平静。虽然仍然还是没有电力供应,但留下的人们仍然在顽强的生存着。农耕时代的记忆重新回到人们的脑海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石磨上碾碎谷物和杂粮,在篝火中驱散寒冷和黑暗。

直到某一天,平静又一次被打破了。

在杂草丛生的荒野中,在空旷城市那斑驳的霓虹灯下,在野火延烧的灰烬堆旁,一块又一块石碑从地下缓缓升起。它们不知从哪里而来,刚开始,它们在泥土中蠕动着,像觅食的山鼠,接着,它们便猛地冲破地面的土层,喷射向数十米高的空中,发出五彩斑斓的光线,浑然不似人间之物。过了半晌,石碑上的光芒渐渐褪去,它们也缓缓落地,稳稳地站立在地面上,像一块块墓碑。每一块石碑都是严格的正方形,一尺来厚,大小不一,最大的边长接近十米,最小的也有一米左右。

等这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终于有人鼓起勇气,靠近石碑查看。不等旁人发问,他便开始大声惊呼起来:“天哪,这鬼东西上面有画!”

人群中响起了一阵喧哗之声,然后在一块块石碑周围便迅速围满了好奇的眼睛。的确,在石碑的两面都刻画着各式的图象,人们对着这些图象指指点点,互相交换着彼此的猜测。

“神启”出现了。毫无疑问,这些神秘石碑的出现与之前的断电和大火有着密切的关系,也许它将告诉我们这一切背后的原因。

是外星生物的入侵,还是神的惩罚?

虽然大规模断电后控制力大为减弱,但残存的政府方面还是第一时间组织了大量的人手,对这些石碑上的图案进行了拓印,并集中编印成了一本厚厚的研究资料册。在之前的断电和大火中接连败下阵来的科学小组,现在又一次重组,开始了对这些碑文的研究。一些考古学家和语言学家也被征召进入调查小组,这也让小组的人员构成更加复杂了。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紧迫感,因为在断电中残留的文明区域已经越来越稀少了,再这样下去,也许很快人类社会就将全面退回到中世纪,而现代文明也将毁灭殆尽。在没有电流的情况下,最好的情况也就是重新进入蒸汽时代,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在着手制造大型蒸汽机了。再过几十年,也许用蒸汽驱动的计算机也能制造出来也说不定,毕竟人类已经完全知道了计算机的原理,现在需要的只是将各种电子逻辑门用机械装置替代而已。那时候,天上也会重新飞起各式飞艇,而燃煤所产生的滚滚黑烟也将重新笼罩在所有城市的上空。然而,这样笨重、拙劣、污浊而不可持续的文明,恐怕也将是人类文明最后的回光返照了吧。当燃煤和所有的化石能源耗尽,一切或许都将戛然而止。

而这一切都来得莫名其妙。人类文明本来已经处在了信息化后的高速发展阶段,却一夕间被打得晕头转向。

敌人是谁?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如果知道了对方的意图,或许还可以做出针对性的反应,就像下棋,如果连对手的落子意图都看不懂,那输棋就是迟早的事了。

现在,解读这些石碑,或许就是挽救人类文明最后的希望所在了。

45

孙元一并没有第一时间拿到这些石碑的拓本,他最近一直在实验室里验证动车事故中的剩磁现象和事故的关系,并且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当他从实验室里出来,准备了一份报告,重新参加小组讨论会的时候才发现,讨论的内容早已经不是动车事故,甚至已经不是断电原因的调查了。人们在会上激烈讨论的是对于那些碑文的解读。他这时才第一次拿到那本碑文册,随便翻了几页,然后便饶有兴致地倾听着会上成员们的发言。

“还记得‘地球之声’吧?”一名清瘦的发言人正在一边展示着幻灯片,一边解释着他的观点,“那是伴随着旅行者1号探测器而进入太空的一张特殊唱片,也是我们人类试图向外星生物介绍自己的一张名片。事实上,在旅行者1号之前,已经有包括先驱者10号、11号等卫星携带着类似的人类名片发射到了宇宙空间之中。这些唱片的材质多是镀金的铜板,并经过特殊的工艺制成,以保证它在遥远的太空旅行中不变形也不变质。其中的内容包括了各种图像和声音的信息。在它们携带的图片里,有太阳系、银河系的结构和分布,有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人类的裸体图像,有氢分子的结构和超精细跃迁示意图,有一些基本的数学公式,有DNA的双螺旋结构,有与生物现象密切相关的5种化学元素——即氢、碳、氮、氧、磷的原子序数……”

“嗯……这些就不用详细介绍了,你直接说重点吧!”看上去似乎是讨论组组长的中年男子打断了发言者的话。

“好,那就请大家翻到图C7-115。”

孙元一连忙从索引中找到这幅图的页码,然后翻到了对应的页面上。他扫了一眼,发现这幅图意外地简单,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三条边都是用不连续的虚线构成的,虚线的条数分布是3,4,5.

“这幅图,我认为是对勾股定理的一个代表性的表述,各位应该没意见吧。”

嗯,孙元一点了点头,抬头看了看其他人,基本上也都没有异议。毫无疑问,这幅图代表的是勾股定理,任何一个智慧种族应该都可以立刻从图中认识到这一点。在三条边的旁边,还标注着三个陌生的符号,孙元一猜那应该是表示3、4、5这三个量的数字符号。

“我们再看图B2-003.”

这幅图装订在很前面的位置,孙元一一看到它就认了出来,这是氢分子的结构图。两个圆圈代表氢原子,在圆圈外面有代表电子云形状的细小描点。在发言者表示这是一个氢分子的示意图后,大部分参会代表都立刻表示认同。

之后发言者又继续展示了几个类似的图片,其中还包括了一个数字表,展示了从1到8的数字符号,每个符号下面都画出了相应数量的圆圈。

“看到了吗,这些图片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地球之声’。经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可以很明显地认识到,这些碑文正是‘他们’展示给人类的名片,表示他们是一个智慧种族,从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那种尝试和人类建立某种沟通的努力……”

“那你觉得这种沟通是善意的吗?”

“当然,如果没有善意的话,那还有何沟通的必要呢?”

“难道这就不能视为某种威慑方式吗?”有人质疑道,“从之前的断电和大火的教训中,我们很难相信他们对人类是没有敌意的。”

“那些也许是源自某种误解。”发言人争辩道,“他们没有意识到电力对于人类社会的有多重要。”

“我想提醒诸位,尽管你们一再提及外星生物,可是到现在我们还连他们的影子都没见着呢!”一位穿着军装的人士插话道,“这样一个躲躲藏藏,只会在背后搞些古怪手段的东西,你还觉得他们是朋友?”

会场上有一瞬间的冷场,似乎大家突然间都陷入了思考之中。

“人类最尖端的武器,不管是星级导弹还是激光炮,一旦没有电力供应,就都变成了一堆废铁。如果这时候外星人的舰队袭来,试问人类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位军方人士板着脸看了看会场里的众人,继续说道,“现在的形势可以说已经非常明显了,我们估计,在人类社会彻底断电的那一天,就是外星舰队出现的时候!”

“这……是不是也太悲观了?”有人小声地反驳道,“那这些石碑的意义又何在呢?”

“那当然是为了迷惑人类,扰乱我们的正常判断!”

“将军,你这么说也未免太主观了吧。”组长终于说了句话,“你有什么证据吗?”

“唉,看来不拿出点证据来,你们还真不死心。”将军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一丝得意的神情,“翻到图F9-101吧。”

那张图在很靠后的位置,看上去并不起眼。一眼看去,和刚才看到的图B2-003类似,都是某个原子和它的核外电子云的结构展示。只不过,这显然不是氢原子了,因为在一个圆圈的外面,有很多电子云层层叠叠地挤在一起,表示它是一个多电子的化学元素。在图像在右下角,还有一些用外星数字所做的标注。

“我想,这是一个原子的电子结构示意图,你们都没意见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

“结合图像和右下角的数字标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原子的外面,一共有11个电子。请问诸位,这是什么原子?”

很意外的,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有11个核外电子的原子当然是钠原子,但同时也立刻就发现了图像上的问题所在,顿时都噤声不语了。

“诸位都是科学家,我只是个军人,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碰过化学课本了。”将军继续说道,“但是对于那些中学就学过的基础知识,我还是有些印象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应该是2,8,1的方式,也就是说离原子核最近的一层排两个电子,第二层排8个电子,而最外面一层则只有一个电子。可是我们看看这个图像,它展示的电子排布是什么呢?”

每个人的眼神都怪怪的,因为图像上显示的是一个无比诡异的电子排布方式:

2-6-3,第二层只有6个电子,而第三层却排布着三个电子。

将军似乎对众人的表现感到很满意,他停顿片刻后,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以错误的科学原理试图误导我们,这不是敌意又是什么呢?”

安静片刻后,哗哗的翻页声开始不断在会场中响起。人们满头大汗地翻找着这本册子里其他类似的电子结构示意图。孙元一也同样地查找着,很快,他就找到了其他几个类似的图像,而不出预料地,这些示意图也同样都是错误的。

一股异常压抑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中。

“靠,什么玩意儿!”有人猛地把册子摔到地上,狠狠地骂了一句。

46

那次讨论会结束后,孙元一花了三天的时候,把图册里面所有的图片都仔细研究了一遍。除了个别几幅图像外,他已经理解了几乎所有图像的含义。其实这并不难,运用归纳法,将图片分类后,很容易就可以看出这些图像中那些隐藏着的一致性,以及“他们”惯用的表达方式。

这些图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现物质的存在形式,一类是表达某种科学定律。比如之前的会上讨论的那些电子结构图就是第一类,而那个表达勾股定理的三角形则属于第二类。孙元一发现,不仅那些对物质结构的描述错误百出,很多对于科学定律的表达也非常荒谬。仅在物理学的定律方面,就有不少于十几个明显错误的定律。比如能量均分定律、分子的微观压强、声速与介质的关系……等等,甚至连最基本的万有引力定律都是错的——根据图像上的描述,引力竟然与距离的一次方成反比!

他越来越迷惑了,难道这一切真如那位将军所说,是外星人用来误导我们的吗?可是在某些时候,他却又隐隐觉得,在这些荒唐的图像之中,有着某些隐藏着的、一以贯之的东西。比如,在所有的电子结构图中,原子的第二层电子都是6个,这恐怕不是什么胡编乱造的结果,而是有某种必然的原因存在。

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确实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某些特殊的晶格结构中,或者在强烈的磁场中,电子的排布方式并不遵循通常的顺序:在第二层没有排满的情况下,它们的核外电子可能会先去排布在第三层的轨道上。孙元一开始认真的考虑起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这种外星智慧生物的生存环境极其特别——比如其星球上存在着强烈的磁场——从而使得在它们的世界中,核外电子的排列顺序与我们不同呢?或许,它们向我们传递这样的核外电子排序方式,正是想向我们传达其所处环境的某些信息呢!

想到这里,孙元一立刻从办公桌上的打印机下拉出一张A4白纸来,动笔演算起来。他一一计算了在各种特殊的物理环境中,原子的电子结构的变化情况,然后和碑文上的图像进行了逐一的对比。有一次,他计算的钠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还真和碑文上的结构一致,可是在同样的情况下,其他原子的电子排布结构却又完全和碑文对不上。就这样,他不停地计算,不停地对比,不停地思考还有些什么特殊的环境会对电子排布产生影响。不知不觉中,当他发现房间里的光线已经昏暗到让自己看不清纸上的波函数公式的时候,他才恍然发觉,自己已经在办公室里计算了一整天。在自己的右手边,杂乱叠起来的验算纸已经淹过了自己的胳膊。在办公桌上,还放着一碗早已经变凉的豌豆面,应该是某个同事给自己送过来的午餐,可是自己对此却完全没有印象。

更糟糕的是,在他能想到的所有情况下,大部分原子的电子排布方式都和石碑上的结果有着巨大的差异。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一个表示波函数的希腊字母,在后面加上等号,可是等号之后,他却久久没有写下新的字母或符号。

这时,房间的门突然被推开,孙元一抬头一看,一个扎着双马尾的小女孩正怯生生地站在门口。这女孩是一个同事的孩子,经常被同事带到办公室来,长得非常可爱,孙元一一眼就认出了她来。

“找你爸爸吗?”孙元一见她一直不说话,便开口问道。

小女孩点了点头。

“你爸爸应该快下班了,来,坐着等一会儿吧。”这位办公室的同事是一个电气工程师,最近因为各种突发的事情太多,常常加班到很晚。这小女孩就在附近的一个小学上课,放学后便常常来这个办公室写作业,等到她爸爸下班后一起回家。

小女孩“嗯”了一声,便来到孙元一旁边的位置上坐好,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作业册,开始写了起来。孙元一打开办公室的灯,坐在一旁,看着天边飞速沉下去的夕阳发呆。

不知何时,小女孩突然来到了自己身边,拽了拽自己的衣袖。他从恍然中回过神来,看见这小女孩拿着作业册,指着一道题目,说道:“叔叔,这道题我不会做……”

孙元一笑了笑,接过练习册,随口说道:“好,叔叔教你。”

他看了看题目,是一个数学题,里面有一些火柴棍,组成了一个等式。虽然说是等式,可是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它写的是“1-701=2”。题目要求,只移动一根火柴,要使等式成立。

他皱了皱眉,本来以为是一道普通的小学数学题目,没想到是这种带有一股浓浓的“奥数”味的问题。不过他倒也没太把题目放在眼里,自己以前也多少接触过一些这种问题:说到底,在一个简单的火柴图形中,其可以移动的方式是有限的,就算是用穷举法,也不难把问题解出来。他随手拿起笔,在纸上开始尝试了起来。他不断改变着这个减法等式中的各个数字,把一个又一个算式从纸上罗列出来,可是都不是正确的等式。之后,他尝试着移动一根火柴到减号上,让它变成一个加法式子,可是也没有找到答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眉头皱得越来越紧,因为他隐隐地感觉,无论如何移动,都无法让等式成立。

一阵浓浓的挫折感袭上了他的心头。在某个瞬间,他差点把这些火柴棍看成了那些石碑上的古怪符号——因为这两者都让他感到无法理解。他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用最严密的思路去思考这个问题,以检查自己到底遗漏了哪种可能的情况。

小女孩在一旁无聊地坐了一会儿,看孙元一一直没有做出题目来,便也重新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起来。半个小时过去了,孙元一利用穷举法,尝试了所有可能的火柴移动方式,组成的算式没有一个是正确的。他这才长吁一口气,转头看着小女孩,说道:“不用再去想这个题了,这个题目出错了,没有对的答案!”

小女孩惊讶地回头看着他,回答道:“可是我现在已经做出来啦!?”

孙元一愣了一下,然后下意识地看向了小女孩的作业册。在那个移动火柴的题目上,确实有一根火柴被移动了。孙元一死死地盯着移动后的等式,良久说不出话来。

原来组成减号的那根火柴,被移动到了数字7的上面,组成了一个新的式子:

1加1=2

他不得不承认,这个“式子”确实是成立的。回过头来,他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出来这个题目。很显然,他陷入了一个思维定势,认为这个由火柴组成的等式,一定是一个符合数学书写规范的等式。他根本没有想过,在一个数学式子里面,竟然还能出现中文汉字!从某个角度上来看,正是因为他长期从事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才使得他无法灵活地转换思路。而这个刚刚接触数学和汉字的小女孩,脑子里却没有这么多的教条,并最终让她想出了这么一个天马行空般的“算式”。

如果让这个小女孩去解读石碑上的碑文,她又能看出些什么来呢?不知为何,他竟突然冒出了这个念头。

虽然理智告诉他,这个想法很荒谬,可他却仿佛魔怔了一般,愣在了座位上。在他的脑海里,一个又一个念头被推翻,却又瞬间以另一种姿态冒出来。渐渐地,一套大胆到极点也荒诞到极点的方案开始在他的脑海中萌芽、成型……

47

“你这简直是胡闹!”主任把一本打印出来的计划书摔在孙元一面前,毫不留情地说:“不要指望我在你这份荒唐的计划上签字。你回去吧,就当我没看过这些东西。”

孙元一涨红了脸,还想再辩解几句,可是主任板着脸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将他嘴边上的话又压了回去。他捡起计划书,叹了口气,转身走出了主任的办公室。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法可想了。一周之前,他首先将自己的计划书送给了一个在教育部工作的同学,想通过他提交这份提案。可是这同学很快就回复他,说这事牵涉到“石碑”,需要有特调组的签字。所谓“特调组”,即是“特殊事物调查小组”的简称,也就是之前的动车事故调查小组,加上后来的异常电力事故调查小组,再加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奇怪小组构成的一个庞大机构。说起来他也是这个小组的一员,只不过随着其规模和等级的提升,他在整个小组里的角色也逐渐边缘化。

为了得到特调组的签字,他在一次对石碑文本的讨论会上提出了这个计划。虽然已经对这个计划将要引起的争议有所准备,但实际的情况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料。与会的人员没有对他的计划提出什么反对意见,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认真讨论这个方案的打算。在几句简短的敷衍之后,这个计划就被主持者弃之一旁,大概以后也没有人会再提起它了。从旁人的眼神中,孙元一发现的是一种肆无忌惮的轻视与傲慢——他们大概都认为孙元一已经疯了吧。

无奈之下,孙元一拿着计划书直接找到了特调组的主任,不出意外,不到两分钟自己就从办公室里低着头走了出来。

周围的同事对着他指指点点的,偶尔发出嗤笑声。自从提出这个计划以来,他仿佛突然间成为了大家眼里的异类,甚至被当作小丑来取笑。他觉得自己在这里已经快呆不下去了。

说到底,在世界面临如此危机的特殊情况下,有什么方案是不可一试的呢?他的计划其实很简单:设立一所特殊的中学,在这个中学里,所有学生所接受的科学教育都以这些石碑上的描述为基础,以此来培养他们在这种另类“科学”视角下的思维方式,看能否对解读碑文的意义有所帮助。这正是他在那道移动火柴的题目中得到的启示。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接受的系统的科学教育,正是自己解读这些碑文的最大障碍。也许,只有在一个还没有接触过基础科学教育的人身上,才可以得到这些碑文背后隐藏的真正含义。

可是没有人认同他的看法。他们要么认为这是外星人故弄玄虚,误导地球人,或者认为对石碑的解读仍然可以囊括在现有科学的框架之中,只是现在还没有寻找到那个“入口”。其实孙元一早该想到的,在任何时代,科学共同体都具有极强的排异性。除非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否则那些长期沿用的定律是不会轻易被颠覆的。很多时候,这些理论本身甚至已经被或多或少地神话了。它们在大多数研究者眼中已经成为了一个基石,一个不容更改的信条。这次的计划,只是要在小规模内进行一些偏离常规的教学实验,但仍然被视为大逆不道,根本无从实施。

就连一个与自己非常亲密的同事,也不站在自己这边。“把一些错误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事情在人文学科做一做也就罢了,你还想把自然科学也搞得乱七八糟吗?而且,利用学生做实验,学生就没有人权了么?”孙元一听了这话,顿时也无言以对了。

可是,就在孙元一以为这件事已经毫无希望的时候,事情却发生了转机。一天,他突然得到一个通知,让他去参加一个国务院的特别研讨会,在会上,他意外地见到了那几个经常在新闻联播上出现的面孔。他颤颤兢兢地把自己的计划作了说明。那其中一个白发老者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但并没有对计划本身做出任何评价。

几天后,263计划正式启动。

48

很久以后,孙元一才知道他的计划突然得以通过的真正原因。

在人们对石碑的热情开始逐渐褪去的时候,在全球的六个大城市——纽约、芝加哥、东京、伦敦、巴黎和上海——突然又冒出了新的石碑。这次的石碑比之前更大,而且,六个城市的石碑上,都有着相同的图案:一个圆形的物体,辐射出如光线般的线条,在圆形物体周围,有若干略小的圆形图案,整个图像类似于一个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那个最大的圆形物体就是发光的恒星。可是奇怪的是,在恒星的光芒下,那些外围行星的表面却似乎要溶化了似的,呈现出熔融状的形态。在某个行星上方,一群黑点——估计代表着一个星舰群——向后喷射出离子流,看样子正要向远离恒星的方向逃离。

之后的分析普遍认为,这幅图实际上代表了某种智慧生命所在的星系即将面临的危机,它们很可能就是这些石碑的主人。从图示的情况来看,倒是很像恒星氦闪时的景象,这使得这些智慧生命不得不逃离其母星。

可是在这幅图下方的另一幅图则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在上面的星系图上,覆盖了另外一些用散点描成的图形,这些散点图似乎也构成了一个星系的图像,可是奇怪的是这两个星系的图像在石碑上互相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代表着什么意义呢?

而在这个奇怪的星系图下方,又出现了几个更为古怪的图形。这些图形虽然简单,可是却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一个图里,一个小球在两个平板之间,小球后面有粗细不均的直线条,似乎代表着这个小球运动的轨迹。两个平板上标注着一些数字(从之前的碑文里我们已经学会了他们的数字记号)和一个意义不明的符号。第二个图里,同样的小球现在却变成了行星,环绕着一个恒星做圆周运动。第三个图里,简单重绘了石碑最上方的星系图,然而却让它们的飞船出现在了距离恒星很远的地方。在它们母星和飞船之间的空间中,出现了一条看似飞船运行线路的图示,在图示上又出现了那种未知的符号。在第三个图像之后,则出现了一块褐红色的方形区域。这是所有碑文中第一次出现颜色,之前的图像都只有简单的黑白线条。在这块红色区域右边,再次出现了那些在第一个和第三个图中出现过的未知符号。

人们很快意识到,这个方块状的区域实际上是“它们”给我们出的一个题目。第一个图很可能绘制的是一个在直线加速器中进行加速的电子,那些数字表示的是加速电压的大小,而后面的未知符号很可能是电压或者能量的单位。第三个图上,画出了它们的飞船要从母星上逃离而至的指定位置,轨迹图中却只有能量的单位,没有数字。所以,它们很可能是想要我们在之后的红色区域中填出这个数字!研究者们用一根木棍碰了碰这个红色区域,发现其质地柔软,碰到的地方像沙地一样凹陷下去。经过讨论后,人们试着在这个方块里面写下了一个数字1——当然是用它们的数学符号书写的。过了几秒钟,这个红色区域突然缓缓蠕动起来,上面的数学符号逐渐消失,很快这个方框中又变得一片平坦了。

之后,人们又等了一会儿,却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异状出现。

很明显,答案错了。人们猜测,只有填下正确的答案,才会有新的事情发生。

可是对于到底该填什么,研究者们却毫无头绪。接下来的几天,有人不断尝试往其中填入不同的数字,可是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反馈。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第二幅图才是得出最后答案的关键所在!第一幅图只是一个加速电场的示意图,它必须要结合第二幅图,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在第二幅图中,一个行星围绕恒星运动,可是这行星的样子长得和刚才的电子一模一样,其表达的意义很可能是:第一幅图中的电子在电场中的最终速度,等于这个行星的环绕速度。这样,两个图结合起来,就给出了一个能量的值,或者说,对图中那个未知的能量单位作了一个定义。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外星人的能量单位和人类的能量单位焦耳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便可以用它们的能量单位,计算并表达出第三幅图中的飞船所需要的总能量了。

可是这里仍然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在第二幅图中,并没有给出恒星的质量和行星的环绕半径。恒星的质量没有给定,倒也不会对解答产生阻碍,因为我们计算飞船所需的能量时,也要用到恒星的质量,在将其换算成外星能量单位的过程中,恒星的质量,作为一个未知参数,恰好可以从计算式中消去。因此,现在唯一的困难就是行星的环绕半径了。众所周知,行星距离恒星越远,其环绕速度越小。因此,必须要知道其环绕半径,才可以计算出它的速度,进而对外星能量单位作出一个定义。可是在图上,没人任何标记或者符号表明这个行星的环绕半径是多少,好像它们完全忘记了这件事一样。

在一次有中央高层参与的会议上,有人不经意把孙元一的这个计划当作笑话讲了出来,其意图大概只是想活跃一下会上的气氛,并没有认真对待的意思。可是不知怎么回事,这个计划却让当时在场的某个大人物眼前一亮,他提出,外星人最后的石碑,不就像给我们出了一张考卷吗?说起考试,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中国的高中生更厉害的群体了吗?

从那时开始,孙元一的计划终于被人们认真的对待。教育部组织专家,根据石碑上的碑文编写了新的教科书,并且以行政命令,征调了一个民营的中学进行了教学实验。为了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有263计划的背景和细节都被列为最高机密,对全校学生以及老师都不公开。这个被选中的中学便是新希望集团辖下的总部高中。选中这个学校,主要的考虑是它具有极强的封闭性和过往几年极佳的高考战绩。同时,位于同步轨道的位置,也让它完全不受地球上日益严重的电力危机的影响。

就这样,一群在地面上方三万六千公里处的高中生,便在不知不觉中肩负起了替全人类破解石碑谜题乃至拯救世界的艰巨重任。他们绝对想不到,在半年后,他们就将面对一场意义重大的考试——考试的试题早已经刻在了那最后的一批石碑上。

这是他们的高考,同时也是全人类的高考。

49

263计划的正式实施并没有让孙元一在特调组的日子好过一点。大部分组员仍然坚持认为这个计划是个闹剧,根本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尤其在特调组的经费被大幅度削减后,很多人心中的怨气都被激发了出来——因为特调组的成效实在泛善可陈,既没有解决电力供应的问题,对石碑的解读也一直找不到突破口,上层对他们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上的各种矛盾都开始凸显和尖锐了起来,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民众与政府的大规模冲突事件。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里,越来越多的经费被用于维稳,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则倾向于研发那些不依靠电力的工业设备,蒸汽时代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几乎已经中断了。互联网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个小局域网,所有的国家都大幅削减了自然科学的经费预算,同时,远途交通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最近半年以来,所有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都被取消了。就在这个当口,孙元一却意外地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邀请他去美国参与新一期的APS(美国物理协会)的三月会议,并让他在会上介绍一些对停电事故的调查进展。想着留在特调组里面也没什么事可做,他便高兴地同意了邀请,乘坐蒸汽列车一路到了上海——因为现在整个国内只有几个大城市的机场还勉强可以使用。飞机降落在芝加哥,这里看上去比上海更加萧条。为了阻隔火焰的侵袭,机场周围的所有林地都化为了一片焦土,看上去格外冷寂。

“总的来说,有很多的证据显示出铜质导线或者其他导体介质中均出现了异常高的磁致电阻,进而导致体系发生金属-绝缘体相变。但这种相变是一级相变还是二级相变,其具体的物理机制是莫特机制、安德森局域化或者是其他情况,现在还不清楚。我建议有条件的实验小组应该尽快测量出这些相变后的绝缘体的能带和费米面结构,以便于我们搞清楚它们的相变机制。”孙元一用这段话作为报告的总结。在简单地回答了几个提问之后,他便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可是还没等他坐定,一位年轻的白人男子便笑着向他打了声招呼,邀请他到会议室旁边的小宴会厅休息。

“其实我是这次会议的主赞助商,我叫索罗。”男子靠近孙元一身边,递过一张名片,上面只简单地印着“索罗基金会”等几个简单的单词。“其实这次邀请孙先生过来,还有些其他的事情想要请教。”

孙元一略显诧异地看了一眼对方,想起了会议手册上似乎确实印着这么个基金会的名字。他点了点头,跟着索罗走到了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

“先生似乎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计划?”一关上门,索罗便立刻发问道。

孙元一犹豫了一下,张了张嘴,却并没有回答。263计划的内容虽然被列为机密,但眼前这人显然不知道从哪个途径得到了一些消息。他不知道对方对计划了解到了何种程度,所以干脆缄口不言。

“孙先生不必有什么顾虑。”索罗似乎知道孙元一在想什么,接着说道,“关于这个计划的细节,我知道的恐怕比你都还要多。”

“那你想……”

“我们基金会刚收购了一家小型的民营太空企业,准备在近日发射一艘飞船到同步轨道上去。同时,我们也已经取得了新希望集团董事会的同意,允许我们以观察员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太空站。”

“不可能吧?”孙元一忍不住说道,“据我所知,这个计划进行期间,太空站需要保持绝对的隔离状态,不可能允许访客在这期间进入啊!”

索罗笑了笑,走到房间一角的书柜旁,拿出一个文件夹,从中抽出一张文件递给孙元一。这是一份授权书,下面盖着新希望集团的公章。

“其实,我们基金会也是新希望集团的股东之一,本来就有定期进入总部中学考察的权利。”索罗进一步解释道。

“哦,原来是这样!”孙元一点了点头,“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吗?”

“飞船由小推量火箭发射,可以载两个人前往太空站。除了我自己,现在还没有找到另一个合适的人选。”

孙元一突然觉得自己的心跳开始加快了节奏。他已经预感到了对方将要说什么。

“孙先生难道不想亲自去看一看这个计划的实施情况吗?”索罗的声音听起来很平淡,但对孙元一来说,却具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毕竟你是计划的提出者,还有谁比你更适合作为考察者呢?”

在这个瞬间,孙元一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堆冷嘲热讽的声音,他仿佛又见到了那些同事一个个断言计划必将失败的嘴脸。“简直是胡闹!”他想起主任把他的计划书狠狠地扔到地上的场景,“不要指望我在你这份荒唐的计划上签字!”

他是多么希望这个计划能成功啊!可是,当计划在如此遥远的太空站上实施时,到底会发生些什么,又有谁知道呢?

如果,自己能作为“观察员”进入学校,亲自参与计划的实施……

终于,他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着索罗,然后缓缓伸出了右手。索罗笑了,同样伸出了右手。

两只手紧紧握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