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参,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福参Angelica morii Hayata的根。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具有温中益气之功效。用于脾虚泄泻,虚寒咳嗽。
入药部位根。
性味辛、甘、苦,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中益气。
主治用于脾虚泄泻,虚寒咳嗽。
相关配伍1、脾虚泄泻:福参9-15g,白背黄花稔15g,淮山、白术各9g,水煎服。
2、虚寒咳嗽:福参、桂圆肉各15g,水煎服。
3、风湿关节痛:福参15g,接骨金粟兰9g,水煎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1、《药性考》:“多食则喉痛。”
2、金御乘:“独不宜于产妇。”(引自《纲目拾遗》)
采集加工全年均可采,以秋季采挖较好,除去须根,刮净外皮,晒干或蒸熟晒干。
形态特征福参又名:土参、山芹菜、天池参。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圆锥形,稍弯曲,长约至10cm,棕褐色。茎直立,少分枝,径约1cm,光滑无毛。基生叶和茎生叶均为二至三回羽状分裂,基生叶叶柄长可达20cm,叶柄基部膨大成管状叶鞘,抱茎,背面有毛;叶片轮廓卵形至卵状披针形,3裂至3深裂,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缺刻状锯齿,齿端尖,有缘毛,两面无毛或沿叶脉有短毛;顶部叶简化成短管状鞘。复伞形花序;花序梗长5-10cm,有短柔毛;总苞片1-2,早落;伞辐10-14(-20);小总苞片5-8,线状披针形,有短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黄白色;萼齿小或不明显;花瓣长卵形,无毛;花柱基短圆锥形。果实长卵形。长4-5mm,宽3-4mm,无毛,背棱线形,侧棱翅状,棱槽中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长环境生于山谷、溪沟石缝内。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等地。
药材鉴别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长8-12cm,上部直径2-3cm。外表面淡黄棕色或黄灰色,有纵沟纹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折断面黄白色。具香气。
药理作用本品给小白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均可使小白鼠自发活动减少,给蛙皮下注射,能预防因注射士的宁引起的惊厥。给麻醉猫、犬作静脉注射有显著降压作用,切断两侧迷走神经,未影响其降压作用,且在降压同时出现呼吸兴奋现象。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能使蛙腹直肌收缩,此作用不能完全被箭毒所阻断。
相关论述论福参未必性温,赵学敏:“福参清补,患风火牙痛,煎汤漱口立愈,则性又带寒散,或言其性热者,犹未确也。”(《纲目拾遗》)
123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微博
                
 帮助
 帮助 
             科学百科
 科学百科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423号 京ICP备160162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