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分层结构顶端是指分层结构中最上面一层或最底下一层。不管分层结构顶端指的结构的顶层或底层,分层结构顶端在整个结构中不是指明了系统具体要实现的功能效果,就是定义了系统的结构的基础框架,都影响系统实际性能和系统升级。

分层结构分层是基于面向对象上的,是更高层次上的设计理念。 在软件开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思想与模式。这些思想和模式凝结了无数程序设计人员的实践经验和智慧,是软件开发领域的精华。这其中有很多思想对分层架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将描述一下对本文的研究起着指导作用的思想以及本架构遵循的原则。分层架构的优点:

(1)开发人员的专业分工,专注理解某一层。 由于某一层仅仅调用其相邻下一层所提供的程序接口,只需要本层的接口和相邻下一层的接口定义清晰完整,开发人员在开发某一层时就可以像关注集中于这一层所用的功能和技术。

(2) 可以很容易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 只要前后提供的服务(接口)相同,即可替换。 系统开发过程中,功能需求不断变化,我们可以替换现有的层次以满足新的需求变化。

(3)降低了系统间的依赖。 比如业务逻辑层中的业务发生变化, 其他两层即表现层以及数据访问层程序也不需要变化。 这大大降低了系统各层之间的依赖。

(4)有利于复用。 充分利用现有的功能程序组件,将已经辨识的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层应用于新系统的开发,保证新系统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将重点集中于辨识和实现应用系统特有的业务功能, 最终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系统的质量1。

三层架构中的顶端三层架构是微软推荐的分层式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表示层表示层也称为 UI 层,即 User Interface ,用户界面层,位于最上层,是用户的最初体验。 一般用于显示数据、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是软件提供给用户的交互接口。

数据访问层数据访问层:也称持久层,其主要功能就是负责完成业务逻辑层对数据库的访问, 包括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等,而这里的数据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比如 Oracle 数据库系统、 SQL 数据库系统、文本文档等。

物联网结构顶端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其功能为“处理”,即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信息处理。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物联网应用层的核心功能围绕两个方面:一是“数据”,应用层需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二是“应用”,仅仅管理和处理数据还远远不够,必须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相结合。例如在智能电网中的远程电力抄表应用:安置于用户家中的读表器就是感知层中的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收集到用户用电的信息后,通过网络发送并汇总到发电厂的处理器上。该处理器及其对应工作就属于应用层,它将完成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分析,并自动采取相关措施。

从结构上划分,物联网应用层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 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中间件将各种可以公用的能力进行统一封装,提供给物联网应用使用。

2. 物联网应用:物联网应用就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如智能操控、安防、电力抄表、远程医疗、智能农业等等。

3. 云计算:云计算可以助力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依据云计算的服务类型可以将云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

从物联网三层结构的发展来看,网络层已经非常成熟,感知层的发展也非常迅速,而应用层不管是从受到的重视程度还是实现的技术成果上,以前都落后于其他两个层面。但因为应用层可以为用户提供具体服务,是与我们最紧密相关的,因此应用层的未来发展潜力很大。

网络结构顶端应用层是 OSI/RM的最高层,它为应用进程访问 OSI 环境提供了手段,并直接为应用进程服务,其它各层也都通过应用层向应用进程提供服务。应用层所提供的服务可分为两类:

(1)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CASE)。 公共应用服务元素是用户元素和特定应用服务元素中公共使用的那部分元素。它提供了应用层中最基本的服务,其中包含了为多个应用实体协作所提供的服务,以及为分布式处理的同步和分布式数据库的更新同步提供保证。

(2) 特定应用服务元素(SAEA)。为特定需要提供服务。目前 ISO 只对已广泛使用的某特定应用服务元素进行了标准化。如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FTAM),虚拟终端(VT)及作业传送和操纵(JTM)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