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链蛇,游蛇科链蛇属物种,体中段背鳞19行,中央3-9行微弱起棱,脊鳞明显大于相邻背鳞;背面黑色,具28-35+8-13个粉红色横斑。

形态特征全长1米左右。头较宽扁,头与颈界限明显,吻端圆而宽,瞳孔圆形。上唇鳞8(2—3—3或3—2—3)枚;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枚+3枚或2枚。背鳞19—19—17行或15行,中央3~9行起棱,脊鳞稍大;腹鳞221~234枚,肛鳞1枚,尾下鳞80~92对。背面黑褐色,有(28~35)个+(12~13)个粉色横斑,斑宽1~1.5枚鳞片。横斑两端在体侧分叉伸至腹鳞,分叉部及腹面灰白色并散有黑褐色碎点。头背尚有1个粉色弧形斑。1

生境繁殖生活于山麓平原近水处,多于黄昏或晚上活动。食蛙类,亦食其他蛇类。卵生。1

分布范围分布于海南(吊罗山)。1

物种现状该蛇已列入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魏大勇 - 副教授 - 西南大学